摘要:資源、天賦與熱愛。
2月4日,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開幕。
自2015年北京取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以來,中國民眾對冰雪運動的關注度持續上升,相關運動熱度也在不斷升溫。
冬奧期間,霞光社特別推出《霞光看冬奧》專題,從多個維度記錄本屆冬奧會帶動的社會熱點現象。
本文為該系列第三篇,一起來關注本屆冬奧會上勇奪一金一銀的滑雪“天才少女”谷愛凌。
第一篇:《冬奧還沒開幕,朋友圈滑雪比賽已經開始了》
第二篇:《冰墩墩,中國墩完外國墩》
作者 | 郭照川
編輯 | 麻吉
今天(2月15日)上午,在冬奧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賽中,谷愛凌憑借第三跳的完美發揮強勢逆襲,在本屆冬奧賽場又收獲一枚銀牌。
網友紛紛祝賀她:“恭喜解鎖新色號獎牌”。
圖源:央視體育頻道直播
這也是她個人自2月8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奪金后,在本屆冬奧會上拿到的第二枚獎牌。
“天才少女”連續拿下冬奧金銀獎牌,與谷愛凌有關的一切,都成為了冬奧期間的“頂流”話題。她的微博短短一周內漲粉280余萬,且粉絲量還在持續增長中。
在谷愛凌拿到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金牌之前,中國的第一位滑雪世界冠軍,是1997年在澳大利亞拿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的郭丹丹。當時因為條件簡陋,連升旗儀式時使用的中國國旗,都是臨時從大使館借來的。
此次冬奧中國隊在單板和雙板項目上都有歷史性的突破:“小栓子”蘇翊鳴以88.70分的成績,拿到單板滑雪坡面障礙技巧的銀牌;徐銘甫和張洋銘開啟了中國選手參加冬奧會滑降比賽的先河。但實際上,中國長期以來在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等冬奧項目上基礎都很薄弱;在全民運動領域,滑雪也很小眾。
“天降紫微星”谷愛凌的爆火,讓滑雪項目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連同她的母親谷燕,也因培養出這位“別人家的孩子”而成為當下熱門人物。
對一些中產家庭來說,家長們希望能從小培養孩子的滑雪興趣——即便不一定能成為下一個谷愛凌,也能借鑒她的教育模式,為孩子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
在滑雪這樣既“燒錢”又“高風險”的冰雪運動項目里,培養一個天才世界冠軍有多難?谷愛凌在海外的生長環境如何?對于她接連奪得獎牌的成就,海外觀眾和媒體又怎么看?
1、海外網友:“she is amazing!”
對于谷愛凌的出彩表現,海外觀眾同樣不吝夸獎。外媒也認可她的才華及成就,認同谷愛凌在冬奧過程中“引起熱烈反響”。
海外和谷愛凌有關的主體紛紛跑來“認領”,祝賀她取得好成績。比如說她推遲一年入學的斯坦福大學,就在官方社交媒體網站上宣布喜訊:
“恭喜奧運冠軍谷愛凌,秋天即將加入斯坦福大學的新生”;(Congratulations to Olympic champion #EileenGu, '26, who will join Stanford as a freshman this fall!)
其他主流海外媒體,也對這位極具天賦的奧運新星,展現出善意和肯定。
比如英國衛報就以“中國擁抱雙重文化明星”(China embraces dual-culture star)的說法,來肯定在美國出生,并為中國隊奪金的體育新星谷愛凌。
而福布斯新聞則報道了谷愛凌奪金后,在國內的極高熱度。報道稱:“谷愛凌成了北京冬奧會中國隊最大明星之一。”(Eileen Gu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biggest stars)
在Facebook、Twitter上關于“Eileen Gu(谷愛凌)”的討論,也不比國內社交媒體如微博、小紅書上的少。
除了評論區內的“she is amazing!”,稱她為“不可思議的谷愛凌”之外,“看起來太美了”“她確實提高了中國冰上運動,也提高了自己的國際聲譽”等評論也層出不窮。
@NBCsport則用“谷即金牌”(Gu for GOLD)開頭,第一時間通報谷愛凌在賽場上的好成績。
而對于那些關于她的質疑,谷愛凌曾坦蕩回懟道:
“If people don't like me that's their loss, they'll never win the Olympics.”(如果人們不喜歡我,那是他們的損失,他們永遠不會贏得奧運會)
伴隨著谷愛凌猛增的巨大國內和國際聲譽,國內品牌瑞幸、小紅書、蒙牛等早早在冬奧會開賽前就早早簽下谷愛凌,算是“押中了寶”。她的代言費也水漲船高,據消息稱代言費已經從較早的報價100萬美元,上漲到目前消息的稅后250萬美元。
谷愛凌不僅在國內成為各大品牌爭相青睞的代言人選,在海外同樣也接到很多商業合約。她簽約的國際經紀公司IMG,早已為她簽下一系列國外頂級奢侈品品牌。
為大眾所知的有凱迪拉克汽車、LV、FENDI、雅詩蘭黛、IWC萬國表、維密運動等。谷愛凌是蒂凡尼珠寶含金量極高的“全球品牌代言人”。而她與衛浴品牌科勒的合約,據說代言費金額高達2000萬人民幣。
也有網友開玩笑說,商業領域最大獲益者是中國紅牛。
由于早年在美國IMG集團的牽線搭橋下,奧地利功能性飲料紅牛簽下了谷愛凌。當谷愛凌冬奧爆火成為頂流后,網友笑稱其他地區的紅牛品牌“一分沒花賺了一個頂流代言人”。
2、學霸少女,如何成為滑雪天才
谷愛凌曾說自己是“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
不久前,谷愛凌受邀為《紐約時報》撰文,講述了自己對自由式滑雪的熱愛:
“腳上的一雙雪板、22英尺長的U型池和各種特技動作是我腎上腺素的主要來源,也是極限運動中真正令人上癮的核心要素。”
她在9歲時獲得了全美自由式滑雪少年組冠軍;13歲第一次參加成人項目,就拿了第一;14歲時拿下約50個冠軍,其中包括9個全美冠軍;15歲時登上國際雪聯年度積分榜榜首。不僅極具滑雪天賦,谷愛凌還曾經參加越野跑,拿到了舊金山第二名。
此外,她的學習成績也極為優秀。在母親影響下,谷愛凌從小就開始接觸中國文化,能說一口帶著京腔的流利普通話,也曾回海淀黃莊上數學培訓班。2021年,谷愛凌以SAT1580分(滿分1600分)的高分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同時成為所在高中歷史上第一個提前一年畢業的學生。
事實上,谷愛凌的成功,不僅出于她與生俱來的滑雪天賦,更加出于她對自由式滑雪運動的熱愛,以及支持她追逐夢想的開放式家庭教育理念。
少年時,谷愛凌和母親生活在美國舊金山。她常常跟著做滑雪教練的母親,在美國內華達山脈的滑雪勝地太浩湖玩耍。
谷愛凌的母親谷燕,本科和碩士都就讀于北京大學。來到美國后,谷燕攻讀奧本大學生物學碩士,并拿到了全額獎學金,后來又讀了斯坦福大學的MBA。據早年間的報道,谷燕在華爾街任職于雷曼兄弟時,還為國內企業提供了一筆2億美元的貸款。
但谷燕將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女兒的培養上。每逢周末和節假日,谷燕都親自開車往返8小時接送女兒去訓練,從谷愛凌3歲開始,這樣的付出一直堅持了10多年。
在央視紀錄片《冰雪之巔》中,曾經詳細跟拍過谷燕母女倆的自駕滑雪訓練旅程。
母親總是會陪她訓練。一次在愛凌訓練時,因為場地是新雪,所以出現了因為滑不上速度,而不停摔跤的情形。這時母親就會她想辦法試圖給她的雪橇打蠟。
谷愛凌第一次參加成人賽就因為傷病疼痛難忍,在母親懷里大哭。
圖源:《冰雪之巔》
最終只好由母親幫忙代為注冊。在這樣的狀態之下,第二天谷愛凌在U型場地完成了騰空、空中動作和著陸一系列動作,拿到了比賽的第二名。
從這篇谷愛凌自述的文字中,也可以了解一些她滑雪的經歷:
谷愛凌會在起跳前,為構思技巧而花費無數小時,也會在泡沫坑里和安全氣囊上度過無數時間,以避免這種極限運動給身體造成損傷。
但就像谷愛凌自己所說,哪怕是這些日復一日的“安全網模擬訓練”,“也無法等同于我們從陡坡上起飛、把身體拋到空中并即將落地時所將面對的雪” 。
于是她“與恐懼建立起了獨特的關系”。在一次次的壓力和興奮中,她證明了自己,也感受著極限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
日復一日的勤奮訓練,歸根結底源于谷愛凌發自內心對這項運動的熱愛:“我會充分利用雪場上的每一分鐘認真練習、鉆研動作。一些選手免不了會想要偷懶休息,但我不會,我享受訓練時的每一秒。”
3、培養一個滑雪奧運冠軍有多難
北京作為2022年冬奧會的主辦國,一直在努力儲備冰雪人才。谷愛凌作為滑雪界的全能型選手,此次冬奧會光是不同滑雪項目就報了三個。
但滑雪作為一項“高速極限運動”,在國內依舊是一項新興且小眾的項目。無論是在普及青少年滑雪,還是在培養專業滑雪運動員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精力和人力,與此相伴的還有身體損傷等運動風險。
首先從財力付出方面來說,就已經讓許多家庭難以一力支撐。因為如果想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滑雪興趣,可能意味著幾十萬的起步支出。
一位滑雪運動愛好者告訴霞光社,光是一個雪季,他的花銷就達到了20萬元人民幣,而在裝備上的投入(雪板、雪鞋等),則超過5萬元。如果想從小培養孩子參與滑雪訓練,為孩子辦一張室內滑雪年卡需要1萬元。
如果身在國外,這部分費用更是只多不少。根據海外教育博主“可樂貓”介紹,谷愛凌進行日常滑雪訓練的北加州在美國算高消費地區。哪怕是普通的performance club教練,一次培訓費最低也要150美元。“雪季開始光訓練費就要2000美元/月,一個雪季按照4個月算就是8000美元”。
到了夏季,還需要支付室內訓練、蹦床費用等等,再加上交通和食宿,總體花銷就更多了。
雖然巨大花銷形成的門檻已經很高,但光有充足的財力也是不夠的。“在中國,能承擔得起這筆訓練費用的家庭很多,但為什么只有一個蘇翊鳴,只有一個谷愛凌呢?”2017年,曾經為蘇翊鳴和谷愛凌拍攝紀錄片《少年志》的導演張紹波,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提到了經濟條件之外的影響因素 ——“其實除了有天賦,他們付出的努力絕對比大家能想象到的還要更多。”
圖源:紀錄片《少年志》
在滑雪這項運動的培養中,除了不菲的經濟支持,個人天賦、不懈努力以及父母對于滑雪這項運動的家庭積累也都很重要。
谷愛凌的母親谷燕在北大上學時,就是北大短道速滑隊隊員兼滑雪教練。17歲小將蘇翊鳴的父母也都很熱愛滑雪,而且他的父親也在從事滑雪教學工作。
想要成為職業滑雪運動員,體能、雪感、技術細節等都要追求一流水平。滑雪最考驗人體的核心控制能力,谷愛凌的B站主頁上,就發布過她的家庭訓練視頻,除了專項訓練還有體能訓練,需要多年堅持不輟。
此外,就是對未知風險的心理承受準備。專業滑雪運動員首先需要上速度,沒有速度就跳不起來,無法完成空中動作。但高速滑行也意味著高風險,傷痛在所難免。
例如,有一次谷愛凌曾經在滑雪時重重摔下,輕微腦震蕩導致瞬間失憶。她的母親非常冷靜地處理問題,并在這之后仍然支持她滑雪,一次次地“冒險”。這些付出和長期積累以及心態把控,對于一般家庭來說都是不可想象的。
我國的滑雪項目,在世界級比賽上一直比較弱勢。在滑雪愛好者的圈子里可以了解到,我國無論是單板還是雙板的專業滑手,都跟世界頂級水平的選手有差距。
中國的第一位滑雪冠軍是25年前的郭丹丹,她是世界杯自由式滑雪系列賽澳大利亞站空中技巧金牌的獲得者。當時因為國內滑雪類項目才剛剛起步,根本沒有擅長這一項目的專業運動員。
郭丹丹獲獎照
所以郭丹丹其實是體操運動員“轉行”的,轉行初期她甚至對“冰雪運動的認知度為零”,對滑雪所涉及的空中技巧也毫無概念。在1998年的長野冬奧會上,郭丹丹為了爭奪獎牌,帶著韌帶斷裂、踝關節骨折的重傷堅持比賽,但最終只拿到了第7名。
而谷愛凌這次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比賽中第三跳的逆轉決殺,則用的是女子滑雪歷史上首個轉體1620度的高難度動作。
她選擇用一個尚未訓練純熟的動作來挑戰,也意味著新時期滑雪運動員指導思想的巨大的轉變:
從最初的“求穩包贏”,變成了尋求運動精神和自己的內在突破——“不是為了打敗其他選手,我是要做到自己最好”。
谷愛凌作為這次冬奧會升起的“滑雪新星”,她的出現或許能給中國滑雪運動帶來新的氣象。正如她自己所說,“我希望大家都能去體驗運動的魔力,這真的是一件可以改變人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