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指數化產品發展摁下了“加速鍵”,尤其是上證系列指數產品規模增長較快。截至5月底,上證系列指數產品規模合計已超6,000億元,較年初增長11.5%,份額合計近4,000億份,較年初增長4.5%,增速明顯高于全市場整體水平。
上證系列指數產品本質上是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不同板塊市場表現的重要標尺,通過科學編制的樣本股選取與加權計算方法,提供多樣化的市場觀察視角。
上證綜指作為滬市的“全景地圖”,全面覆蓋滬市全樣本上市公司。該指數不僅包含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傳統行業龍頭企業,同時納入代表新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新型上市公司,充分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整體運行狀況與經濟結構演進特征。
自1991年正式發布以來,已歷經三十余年市場考驗。上證綜合指數采用全樣本編制方案,全面覆蓋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企業,樣本市值規模橫跨千億級藍籌與新興中小市值公司,構建起市場代表性的資產組合體系。通過市值加權計算形成的點位波動,能夠反映滬市整體運行態勢。
從指數編制邏輯來看,上證綜指作為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整體表現的綜合指數,而上證50指數則聚焦于市場核心資產,該指數嚴格篩選上海證券市場中市值規模大、流動性強的50家優質上市公司,其樣本股均為各行業龍頭企業,在資本市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如廣發上證50ETF則是跟蹤該指數的基金。
上證180指數選取了上海證券市場中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經營狀況良好的18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股。其選股標準綜合考量了上市公司的市值規模、成交金額、行業代表性等因素,力求涵蓋各個行業的骨干企業,全面反映滬市中盤及大盤股的整體表現。一般而言,銀華上證180ETF等基金屬于此類基金。
上證380指數聚焦于上海證券市場中具有較高成長性和盈利能力的中小型上市公司,是連接大盤藍籌與科創新興勢力的重要紐帶。它在選股時,會綜合考量上市公司的規模、流動性、盈利能力等因素,挑選出那些處于成長階段、具備發展潛力的企業。比如南方上證380ETF跟蹤標的系此類指數。
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則是科技創新領域的重要風向標。該指數自2019年科創板開市起同步發布,通過全面覆蓋科創板上市公司,有效填補資本市場服務硬科技企業的指數化空白。
總而言之,上證綜指作為“全景地圖”,以全樣本覆蓋勾勒出滬市的整體輪廓,上證50聚焦核心資產,以上市公司中的“頂流”群體展現市場支柱力量;上證180匯聚中堅企業,平衡了穩定性與成長性;上證380瞄準潛力標的,為捕捉中小型企業的成長紅利提供線索;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則專注科創領域。
二、編制優化及未來趨勢
上證系列指數的編制方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市場發展不斷進行優化。上證綜指在2020年的修訂中,剔除ST股票解決了業績虧損公司對指數的影響問題,納入科創板股票,修訂后指數的市場反映更為精準。
需要指出的是,上證50指數在2018年對選股標準進行了調整。在市值和流動性之外,增加了對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等質化指標的考量,使成分股質量進一步提升,更能代表滬市核心資產的真實水平。
上證380指數自推出以來,多次調整行業權重和選股參數,以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化。修訂中提高了高端制造、綠色能源等行業的入選權重,降低了傳統周期性行業的占比,更好地契合了產業升級的方向。
未來,上證系列指數或進一步提升指數的行業覆蓋均衡性,減少單一行業權重過高帶來的波動風險,引入更多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相關指標,引導資金流向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此外,上證系列指數可能會推出更多細分主題指數,如人工智能指數、新能源指數等,為專業化提供更精準的標的。同時,指數編制的透明度和數據披露頻率也有望進一步提高。
上證系列指數的發展歷程,是國內資本市場慢慢走向成熟的縮影。從單一的綜合指數,到如今覆蓋不同市值規模、行業結構與成長階段的多層次指數體系,理解這些指數的編制邏輯、修訂背景與未來方向,無論是追求穩健的核心資產配置,還是布局成長型的科創領域,上證系列指數都提供了清晰的坐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