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戰火下的中國企業。
1
巴以沖突升級
中東“火藥桶”又炸了。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宣布對以色列采取軍事行動,向以色列境內多處密集發射約3500枚火箭彈。
作為回擊,以色列軍隊也向哈馬斯武裝控制的加沙地帶發動了猛烈空襲,以色列國防軍已宣布進入戰爭狀態,號稱要“讓敵人付出前所未有的代價”。
這是巴以雙方近幾十年來最激烈的一次沖突升級,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根據媒體報道,截至目前,雙方死亡人數已逾千人。其中以色列有超過700人喪生,巴勒斯坦方面有400余人喪生。
?
▲圖源:新華社
說起來,巴以沖突堪稱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情況最復雜的地區性難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爭地盤”問題,里邊摻雜了歷史、宗教、民族、地緣政治等多重復雜因素。
這里得講段歷史。公元前1000年左右,猶太人曾建立以色列國。但到了公元70年,猶太人被羅馬人趕出巴勒斯坦地區,開始了長達近2000年的“大流散”。19世紀末,猶太復國運動興起,猶太人又開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地區。
阿拉伯和猶太兩個民族持續了數千年的矛盾,在1947年迎來了爆發。那一年,根據聯合國決議,以色列被批準建國,耶路撒冷也被“分裂”。
在猶太人看來,阿拉伯人是“搶奪猶太人祖先財富的強盜”,因為巴勒斯坦是猶太人的故鄉,是他們的“應許之地”,他們只是結束千年流亡、重返故里。而阿拉伯人則批評猶太人是“鳩占鵲巢”。
?
爭執不下的雙方選擇了用戰爭來解決問題。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國后,圍繞巴勒斯坦問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曾爆發5次大規模戰爭,中東也由此成為大國博弈的戰場。
2
布局以色列的中國企業
如果只看版圖和自然條件的話,以色列似乎很“弱”。
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國的面積為1.52萬平方公里。經過幾次中東戰爭后,以色列的實際控制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
但即便是這個擴張后的面積,也就只有1/3個重慶。而且,它境內還沒有石油天然氣,沙漠覆蓋率高達三分之二。土地貧瘠、水源缺乏、地緣政治還不穩定,以色列的先天條件沒有一丁點優勢。
但就是這樣一個“彈丸之地”,卻聚集著250多個高科技研發中心,包括大名鼎鼎的英特爾、IBM、微軟、惠普、雅虎、Google等全球科技巨頭。
?
早在2018年,以色列GDP總量就名列世界第38位,人均GDP高達4萬美元,是世界20個最發達國家之一。而且,以色列高科技對GDP的貢獻率超過90%。
有統計顯示,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中,來自以色列的企業數量曾位居世界第三。2014年的時候,以色列創新能力就居全球第一位。
以色列何以成為全球科技含量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這離不開以色列對創新的重視。資料顯示,以色列對教育的投入始終保持在GDP的9—12%區間范圍內,這個比例高于全球其他發達國家。
講一個數據,以色列公民受教育率達95%以上,在全世界僅次于瑞典。他們每1000人中有2.5名自然科學研究者,排世界第一。
也許是危機感驅使,以色列在現代農業、水資源利用、可再生能源、信息通訊、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方面形成了全球領先的科研產業優勢。
也正因此,全球資本紛至沓來,里面也有不少中國企業的身影。
IT桔子數據顯示,中國公司和風投機構對以色列地區的投資事件有88起,并購事件有15起,主要集中在醫療健康和先進制造行業。
?
▲圖源:IT桔子
以2018年為例,根據晨哨并購的數據,該年以色列全球融資總額達到60億美元,中資投資了10億美元,占17%,規模投資里中資更是占比逾30%。
騰訊、華為、阿里、百度、360、聯想、平安等中國企業,都在以色列開展業務。這幾年大熱的希音,更是一度成為以色列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拼多多的海外版Temu也緊隨其后。這些年,“中以產業園”更是遍地開花。
?
此番巴以沖突升級之后,不少人開始替這些企業感到擔憂:一旦發生更大規模的戰爭,它們在以色列的業務是否會受到影響?
3
新能源車企該慌了?
相比于這些在以色列搞研發的企業,更應該擔憂的,恐怕是中國的新能源車企。
你可能不知道,以色列已經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聚集地。
根據蓋世汽車的數據,2023年8月,以色列汽車市場銷量24,727臺,同比增長20.15%,2023年累計銷量21.3萬臺。其中,中國車企在以色列的市占率為15.3%,排在第三。
重點在新能源板塊,8月份中國車企份額達到43%,比亞迪、吉利、名爵、歐拉表現都不錯。
更多的中國車企還在涌入以色列。就在2023年9月,小鵬750輛G9和國際版P7i正式發運以色列,以色列也成為小鵬進軍中東市場的第一站。
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以色列,可以追溯到2019年。這一年,上汽集團旗下的名爵率先打開以色列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也是以色列市場的首款純電動汽車。
在那之后,愛馳、創維、比亞迪、吉利、零跑、江鈴、哪吒、領克、嵐圖、極氪、小鵬也接連而至。以色列,儼然成了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海外角斗場”。
?
▲圖源:42號車庫
有人也許感到好奇,這些新能源汽車品牌,為何對以色列情有獨鐘?
首先是以色列需要汽車。作為一個發達國家,以色列城鎮化率高達93%。而且以色列超950萬的人口中,有一半以上在異地工作。這也就導致汽車在以色列幾乎是必需品:
有三分之二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私家車。
?
其次,以色列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十足。據以色列能源部統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在以色列將達到17.7萬的保有量,到2028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65.6萬輛。到那時候,以色列的電動汽車銷量將占據新車總銷量的35%。
從絕對量來看,這個市場不算很大,但它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按照以色列政府的計劃,從2030年起,這個國家將全面禁止進口汽油和柴油汽車,進口汽車僅限定為電動或天然氣汽車。可以說,這是一個堅定走新能源路線的國度。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是全球科技含量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全球的科技巨頭和資本,都非常看重這里。如果哪個新能源汽車品牌能在這里取得成功,是不是更容易得到資本的青睞?
文章的最后,說回巴以沖突。這幾十年來,那片土地上燃起了無數戰火。但數次戰爭也證明,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都無法徹底打垮對方。他們的出路,或許只有一條——
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