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是個好東西,也是一個照妖鏡。
1
又是周鴻祎
魯大師最近因為一頓天秀操作,直接讓股民們破大防。
9月11日,魯大師公告稱要商議發放“特別股息”,也就是類似于現金分紅,利好消息下,幾天時間魯大師股價飆升近70%。
結果9月20日,魯大師的控股股東之一誠盛有限公司就大手筆減持,更離譜的是,9月22日,魯大師公告稱,近期公司股份價格及成交量出現不尋常波動,并以充分評估有關宣派特別股息影響為由,取消了董事會會議。
消息一出,股民們瞬間反應過來,大呼這是流氓行為。
?
?
先借分紅釋放利好消息,股價拉升后,直接高位減持,再以此為由取消分紅。一套操作行云流水,背后的大股東吃得滿嘴油光,而高位站崗的股民們,只能在網絡上“無能狂怒”。
?
?
根據證券時報,按照9月20日當天收盤價計算,誠盛有限公司此次減持金額約為3434.3萬港元。若按照成交均價1.219港元/股計算,誠盛有限公司此次減持金額達到4186.41萬港元。
而這個誠盛有限公司,根據魯大師9月7日的公告,是三六零科技的全資子公司,三零六科技則有三六零直接全資持有,至于三六零背后的實控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紅衣教主”周鴻祎。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4月,周鴻祎才在A股因為“離婚式減持”引起爭議和質疑,幾個月后,周鴻祎又轉戰港股,繼續“分紅式減持”
?
?
不懂就問,現在上市搞錢都這么直白了嗎?
2
賺錢“大師”
根據公開資料,魯大師以“跑分軟件”起家,2010年被三六零收購后,魯大師軟件的原開發者魯錦隨之出局,魯大師在三六零的運營下,于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
?
?
目前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廣告和游戲,不過近幾年的業績增長顯得有些乏力。
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04億元、3.48億元、3.38億元和3.5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6%、-14%、-3%和6%;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0.77億元、0.58億元和0.6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8%、-27%、-25%和14%。
可以看到,公司近幾年營收幾乎沒怎么漲,凈利潤水平更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萎縮。
不過作為輕資產型公司,固定資產較少,所以賬上的現金流狀況還是非常不錯的,甚至整體呈上漲趨勢。
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分別為0.41億元、0.55億元、1.39億元、0.85億元和0.94億元。
所以魯大師的確有著派息的基礎。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魯大師上一次派息,還是在2020年。
魯大師是在2019年10月上市的,2020年就通過議案向股東派息,派的正是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年度股息。據悉,魯大師此次派發分紅為2690萬港元。
此后魯大師的股價一瀉千里,簡直是賺完就跑啊。
?
?
時隔三年魯大師再度放出派息消息,結果股價小漲一波后,再次出現股東減持離場,只留下股民高位站崗。
3
窗戶紙已破
當你在陽光下發現一只蟑螂的時候,說明陰暗處已經多得擠不下了。
對于魯大師這一番操作是否違規,目前仍未有定論,但市值僅3億左右的一家公司,能夠引起如此大的輿論風波,卻是值得深思的。
事實上,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關于減持,早就被這些上市公司玩出花來了。
前一陣子我樂家居、東方時尚皆因違規減持被監管層重罰,還一度引起熱議,金帝股份上市不久就逼空自己的奇葩操作,更是給大家開了眼。
?
?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2023年內共有49家上市公司發布牽涉“違規減持”關鍵詞的公告。
對此,經濟觀察報指出,這49份公告中,大多數上市公司稱,由于對減持規則的理解和計算存在錯誤或者對減持相關規定閱讀理解不充分所致,并對因此造成的影響深表歉意。
文中還提到,有股民質疑,“為什么每次點錯都是賣出不是買入?”
我們在此不惡意揣測公司動機,但公司失誤,僅一紙道歉,就能順水推舟賺得盆滿缽滿,而代價卻是主要由股民們來承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相關制度存在漏洞。
?
?
有意思的是,近期港股和A股都在對一些不合理減持行為進行打擊。
據媒體報道,4月25日,香港證監會宣布向10家證券行發出限制通知書,禁止它們處理或處置31個交易賬戶內的某些資產,這些賬戶疑似與社交媒體“唱高散貨”騙局有關。
A股自8月27日證監會出臺新規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以來,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包括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大股東、董監高等)減持規模也出現明顯下降。據Wind數據統計,8月28日至9月25日,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金額同比下降71.44%。
很明顯了,只要不痛在自己身上,總是可以高高掛起的;不過一旦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什么失誤,那也是可以盡力避免的。
04
尾聲
說到底,股市發展時間并不長,相關制度安排以及人力方面都還有一定提升的空間,于是給了一些企業可乘之機。
企業原本應該是通過提升運行效率來獲利的,但是這樣操作,獲利周期就太長了,而且時間一長,變故就多,風險就大。
股市讓股東們看到了更快落袋為安的可能,也就是賺公司估值增減之間的資本差,做多也好,做空也好,有波動就有套利的空間。
于是,通過減持套現,甚至不惜冒險違規也要減持,幾乎成了股市上下心照不宣“陽謀”。
這也是為什么魯大師即使沒有展現出足夠的成長性,依舊有人愿意為利好消息買入。
但股市也非取之不盡,蛀孔多了,再大的體系、制度也容易繃不住,近期A股與港股以雷霆手段對類似的違規減持行為進行打擊,想必也是到了必須出手的地步了。
新的浪潮正在翻涌而來,裸泳者終究還是會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