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踏再造一個FILA?
1
估值700億
始祖鳥母公司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又被傳上市了。
去年年底,市場上就已經出現關于亞瑪芬即將上市的傳聞了。
?
?
如今又有不少媒體援引外媒報道,稱亞瑪芬已經在美國秘密申請IPO,計劃在明年年初上市,而公司估值可達100億美元(超700億元人民幣)。
相較于亞瑪芬,大家可能更熟悉它旗下的始祖鳥、薩洛蒙Salomon等品牌。
在社交媒體上,有句話叫“中年男人有三寶:釣魚茅臺始祖鳥”,這三寶還有個女版是lululemon、拉夫勞倫、始祖鳥。
始祖鳥作為男女通吃的一個品牌,被認為是“富貴鳥”。虎撲里就有一句話是,“穿件始祖鳥,戴頂鴨舌帽,手里盤個串,辦公室里整點茶具,妥妥老總范。”
始祖鳥來源于加拿大,主推產品是沖鋒衣,防風防雨輕盈保暖,以良好的性能著稱。
在始祖鳥的官方旗艦店上,一件普通的沖鋒衣可以賣上6000元,經典款硬殼ALPHA系列售價一般為8200元。
?
?
根據每日人物,一位金融從業者表示,有些稀缺款,會被炒價。“最高的時候,能漲個40%-50%。”而這位金融人士兩年里買了三十多件始祖鳥。
文中提到,在這位“買鳥”狂人眼中,鳥代表著一種品質和生活態度。選擇始祖鳥的人,愛的不只是新潮流風格,更像是一種身份標簽。他們認為,擁有始祖鳥的logo,也意味著擁有了審美、消費能力和階級屬性的多重肯定。
亞瑪芬旗下的另一個品牌薩洛蒙也是類似的情況,擁有一雙薩洛蒙戶外鞋逐漸成了一種潮流。
而亞瑪芬從1950年的煙草公司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體育帝國,旗下坐擁13個品牌,包括Salomon、Wilson、始祖鳥、Salomon、頌拓、Atomic等,囊括了網球、戶外用品、登山鞋、戶外手表和滑雪裝備等領域的頭部品牌。
?
?
亞瑪芬旗下擁有一眾高端品牌,還有著體育用品行業的“勞斯萊斯”之稱。
而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在2019年被安踏收購之后,終于迎來了上市的消息。
2
債務承壓
2019年3月,安踏體育聯合方源資本、Anamered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的投資者財團,斥資46.6億歐元(約合370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亞瑪芬98.11%的股權,創下我國服裝行業最大一筆跨國收購案。
吞下亞瑪芬這只巨獸,給安踏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根據創投日報,當時,安踏方面的資金來源,包括亞洲財團22億歐元5年期貸款,面向歐洲貸款方的17億歐元7年期B貸款,以及附屬于B貸款的3.15億歐元信用額度,總計42.15億歐元,約合330億人民幣。除此之外,還有一筆13億歐元貸款擔保。
耗費巨大代價收購的亞瑪芬,當時其實并不能盈利,反而給安踏帶來了不小的虧損。
財報顯示,2019—2021年,安踏集團全資持有亞瑪芬的合營公司AS Holding分別虧損10.92億、11.4億和1.54億,三年連虧近24億。
按照安踏52.7%的持股比例,收購亞瑪芬的前三年繼續失血約12.57億元。
?
?
與此同時,安踏的負債也在急速攀升。
2018年-2019年,安踏的負債總額從78.54億元狂飆到201.57億元,至2022年已達到313.6億元,資產負債率則從2018年的32%上漲至2019年-2021年的50%左右。
直到2022年,亞瑪芬體育才首次為安踏貢獻2.8億元的利潤,安踏的資產負債率略微降至45.32%。
對比同行李寧,2022年負債總額93.15億元,資產負債率27.68%,安踏的債務負擔屬實不算輕。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22年亞瑪芬實現盈利,卻被安踏商譽減值約11.31億元,導致安踏集團賬面出現5.16億元的虧損。這也被視為亞瑪芬上市前財報優化的動作。
可以看出,安踏是押了重注在亞瑪芬身上。而在資產重壓之下,盡快減負,推進亞瑪芬的上市,通過資本路徑獲得幫助,是最理想的安排。
3
“并購達人”的隱憂
“安踏集團是一個多品牌的體育用品管理集團,收購兼并是我們很重要的發展戰略。”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曾表示。
安踏這些年來業績與市值的飆升,在相當程度上得益于其收購兼并的戰略,安踏尤其熱衷于一些海外品牌。
而這些買來的海外品牌,幾乎占據了安踏的半壁江山。
?
?
其中,業界討論的比較多的主要還是FILA。
2009年,安踏體育花費數億港元,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FILA在中國地區的商標使用權和經營權,這一舉動成為安踏發展的轉折點。
耗費4年時間實現FILA的收支平衡后,FILA逐漸成為安踏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根據安踏2023年中報,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營收141.7億元,占總營收的47.8%;而FILA分部營收為122.3億元,占總營收的41.3%,幾乎快趕上安踏自主品牌了。
實際上,從2018年開始,安踏主品牌在整個集團的收入占比就在逐年下降,從59.4%降到2022年的40.1%。
而FILA在成為集團中舉足輕重的品牌后,2022年突然失速了。
2022年,FILA首次出現年度營收、經營溢利的雙雙下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個集團的業績表現,數據顯示,安踏體育2022年整體毛利率下降1.4%,經營溢利率也下滑1.4%。
隨著安踏主品牌和重要子品牌FILA雙雙出現增長瓶頸,安踏又把目光盯向了亞瑪芬。
如果亞瑪芬成為下一個FILA,那么安踏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留給安踏主品牌的空間還有多少呢?
真故研究室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外界一直有一個說法是,在安踏體育的生意盤子中,FILA已經呈現出有點“功高蓋主”的趨勢。
丁世忠曾言,“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隨著海外品牌比重的越來越大,安踏能否順利吸收這些品牌?要如何進行國際化運營?自主品牌如何發展?都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