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時候,我們真正要搶占的不是先機,而是時機。
1
掉隊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昔日的“老十家”基金公司,有的風頭正盛,有的已經逐漸淡出一線。
1998年,被認為是公募基金元年,一年的時間,先后成立了6家公司,發行了5只產品,自此,國內公募基金行業正式拉開帷幕。
華安基金就成立于那樣一個蠻荒時代,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當時獲批成立的基金公司,大都掌握著優渥的資源,背靠眾多上海本地實力國企的華安基金也不例外。
?
?
最初那幾年,華安基金無論是規模發展,還是模式創新,都走在行業前列,屬于真正的行業先行者。
據金證研梳理,2001年9月,華安基金發行并成立了業內首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混合;2002年11月,華安基金又推出了國內首只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華安上證180增強;2003年12月,推出國內首只貨幣市場基金華安現金富利;2006年10月,推出中國首只海外投資基金(QDII)華安國際配置……
在行業前列沖鋒陷陣的華安基金,規模一直維持在前五,2006年初甚至超越南方基金和華夏基金奪得第一。
不過近年來,華安基金的規模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不僅接連錯過牛市的發展幾乎會,還被其他一些后起之秀逐漸超越。
根據天天基金網,到2021年底,華安基金的規模發展基本就陷入了停滯。
?
?
華安基金也不再是行業先行者,按照券商中國統計的數據,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華安基金以6022.16億元的規模排名第15,還不到華夏基金12524.14億元規模的一半。
從行業前5到跌出前10,華安基金都經歷了什么呢?
2
人事變動
規模發展受限,主要是公司高層頻頻變動,難以專心提升業績。
華安基金從“老十家”頭部滑落的起點,大概是韓方河被查開始。
韓方河是華安基金的首任總經理,全程參與華安基金的創建,帶領華安基金拿下了多個“業界第一”,韓方河本人也被稱為“中國開放式基金第一人”。
韓方河還在公司內部推行市場化競爭,根據公開資料,韓方河一上臺,便立規要求所有人員檔案都放在人才交流中心,一年一簽合同,一年一考核,末位淘汰,包括他本人在內。
可以看出,韓方河是相當有魄力的,無論是其行事風格,還是所獲得的成就,都證明了他是個合格的領路人。
但成也韓方河,敗也韓方河,能力經得起考驗,品行上卻被揪住了“尾巴”。
2006年10月16日,華安基金公布了韓方河因涉嫌個人違紀正在接受調查的消息。第二年,韓方河被判定受賄400多萬元,以及共同操縱股價最,兩罪并罰,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也就是說,現在都還沒出獄。
?
?
需要注意的是,韓方河是2007年牛市前夕案發的。
就在行業極速發展的時期,華安基金內部卻在發生股權變更。
2007年11月,股東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20%股權全部轉讓與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09年,國泰君安也正式入股并成為華安基金第一大股東。
不止如此,2009年,在上海金融工委的主導下,華安基金還在全球海選公司總經理。
華安基金順利招到了擁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的李勍,但李勍并沒有公募經驗,而且作為“空降高管”,與公司原有團隊的磨合也不是很順利。
李勍在任期間,首席投資官王國衛、副總經理李炳旺、董事長俞妙根、副總經理韓勇等眾多公司元老紛紛離任。
2014年,李勍最終還是被免職,再次面臨總經理一職空缺的華安基金,與2015年的第二輪牛市,再度錯過。
盡管單看華安基金在牛市中的規模擴張仍舊可圈可點,但橫向對比曾經的“老十家”,已然走起了下坡路,并且諸如匯添富、中歐等其他新生勢力,也在迎頭趕上。
3
還有機會嗎?
作為“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華安基金的資質本就不差,并且在韓方河執掌公司的8年間,公司發展也相當不錯,即使韓方河離任,華安基金仍然擁有不小的潛力。
2009年國泰君安成為華安基金第一大股東后,2014年繼續收購了華安基金20%股權,但受限于“一參一控”的政策影響,國泰君安對華安基金的收購計劃只能暫時擱置。
2017年后,國泰君安繼續對華安基金展開收購動作,2022年5月,國泰君安總持股比例終于達到51%,并成為新規落地后首家“一控一牌”的券商。
國泰君安才接手不久,2022年8月,華安基金又公布了旗下基金經理張亮因個人原因離任的消息。
?
?
張亮是華安基金力捧的基金經理,2015年6月加入華安基金,歷任投資研究部研究員,基金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2018年10月31日正式擔任基金經理。
張亮任期內的代表作華安國企改革主題靈活配置混合A,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年回報率分別達到了62.26%、77.66%、23.92%,屬于行業前10%的水平,2022年該產品收益繼續上漲。張亮任期內,該產品實現了226.97%的漲幅。
張亮離職后,其管理的產品主要由劉暢暢、王春、陳媛、萬建軍等人接任。但很難確保能延續張亮此前優秀的業績表現。
比如華安國企改革主題靈活配置混合A的接任者陳媛,雖然任職時長較之張亮還要多一年,但任期內最佳基金回報率為124.74%,遠不及張亮的業績表現。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華安基金人才短缺的問題。
而根據相關媒體分析,經過2022年全面調整,權益市場迎來復蘇,當下可能就是布局權益基金新發的好時機。
以華安基金目前的狀況,先是經歷了一輪股權變動,又發生了主推基金經理出走的事件,很難說能不能抓住這個時機。
智友養基就在今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分享了華安基金經理蔣璆發布新基金遭延期的事件,并且近兩年內,蔣璆新發或者接手基金目前全都處于虧損狀態,平均虧損高達27%。
風口已然隱約可見,在國泰君安的加持下,華安基金能否重回一線,或許不久就會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