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東的深謀遠慮。
1
中東大佬,加倉中國
中東土豪們,正在把錢砸向中國。
一個月前,蔚來汽車的李斌在德國發了條微博,稱蔚來已經和阿聯酋阿布扎比政府旗下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簽訂股份認購協議。CYVN將通過定向增發和老股轉讓的方式進行總計約1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并將在蔚來國際業務上進行戰略合作。
?
正在滿世界找錢的李斌,收到了“中東土豪”發來的大紅包。蔚來不是唯一的幸運兒,近年來,不少新勢力車企都得到了中東富豪們的加注。
按照超電實驗室的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5家造車新勢力企業,和中東國家簽署合作協議,包含蔚來、高合、天際、長城華冠等品牌。
中東土豪青睞新能源不難理解,在環境壓力下,許多中東國家也把“減碳”提上了日程。拿以色列來說,他們定下的目標是到2030年禁止銷售新燃油汽車,到2050年實現零排放。
但在中國的資產布局上,他們瞄準的遠不止新能源領域。互聯網、石化、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眾多行業,都出現了中東大佬們的身影。
根據阿爾法工場研究院的不完全統計,目前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在A股市場中,至少位居四十余家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之列,主要的參與者是阿布扎比投資局和科威特投資局。
?
▲圖源: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一個近在眼前的例子是今年3月,沙特阿美以246億元人民幣買入榮盛石化(002493.SZ)10%股份,雙方在原油采購、原料供應等多個方面進行合作。
在此之前,沙特阿美還與北方工業集團、盤錦鑫誠實業集團簽署最終協議,在遼寧盤錦投資837億元重大精細化工項目。而且,沙特阿美還與廣東省簽署合作備忘錄,提出在多個領域探索投資機會的合作框架。
?
更早些時候,經由愿景基金,沙特資本還投資了螞蟻金服、滴滴、字節跳動、眾安在線、平安好醫生、貝殼、金融壹賬通等中國企業。甚至近兩年炙手可熱的跨境電商巨頭SHEIN背后,也有中東資本的參與。
從一系列的動作不難看出,中東大佬們正在中國加速“掃貨”,這背后發生了什么?
2
中東與中國
頭頂一塊布,宇宙我最富;油田腳下踩,鈔票天上來。
這段順口溜估計很多人都聽過,但中東大佬到底多有錢,很多人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通過中東主權基金,我們或許能更有感知。
經歷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后,富起來的阿拉伯國家開始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用全球投資來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東主權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高達3.64萬億美元,占到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總額的1/3。全球十大主權財富基金里,就有4家位于中東。
?
▲圖源:福布斯
在中東,隨便拉出一個主權基金,都是富可敵國的存在。也正是這些精明的錢,近年來開始加速涌入東方。
以沙特公共投資基金為例,2017-2021年其對華投資總額122億美元,占其海外股權投資總額的20%。在此前的“中阿企業家峰會”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更是直言——
到2030年,中東主權基金的投資資本預計將增加到10萬億美元,屆時,可能將有超過10-20%,也就是1-2萬億美元的投資將投向中國。
很多人可能感到好奇,為什么是中國?這背后,中東與中國,其實早有淵源。
往遠了說,早在2000多年前,中阿兩大民族就有往來。以長安為起點的陸上絲綢之路,就讓中阿友誼結下了種子。此前,中國就與沙特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愿景”對接實施方案,凝聚了更多共識。
往近處看,中東需要中國,中國也需要中東。幾年前,通過投資一眾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中東資本收獲了巨大的財務回報。嘗過了甜頭,就想要更大的甜頭。
這些年,中東資本與中國的關系也日益緊密。截至2022年,光沙特阿美就在中國有大約20家子公司。
?
早在2008年,阿布扎比投資局就在中國獲得了合格境外投資者批準,成為首家中東QFII機構投資人。十多年前,科威特投資局和卡塔爾投資局就在北京設立了中國辦公室,多家中東主權財富基金還在中國組建了本土投資團隊。
中東與中國還有長遠的合作空間。中東有資金,中國有技術。在新能源、農業、礦產、供應鏈、生物醫療等多個領域,雙方合作緊密,互利共贏。
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更深處。
3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作為全球頂尖的財富力量,中東資本的動向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趨勢。
根據興業證券的研究,近一年來,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對美國的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但加倉中國態勢明顯,例如阿布扎比投資局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占比從2019 年末的4.5%上升至2023年一季度的22.9%。
?
這種“東升西降”的背后,以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為代表的資本,正在逐步走出以西方為主的投資版圖,在全球尋找新的增長點。不難想象,未來全球資金還將不斷增配中國市場。
全球“聰明錢”選擇中國,自有深遠的考量。
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不用多說。更重要的是,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形成了一個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能夠自主生產從服裝鞋襪到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可以滿足民生、軍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領域的需要。
早在2015年,我們的人均制造業產值就是墨西哥的1.46倍、俄羅斯的2.01倍、印度的9.9倍。強大的供應鏈網絡,帶來的是極致的效率,而這種極致效率的結果,就是成本優勢。
?
對中國而言,外資的進入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還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客觀來說,與美日德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制造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在很多高端產業上,中國依然沒有掌握核心競爭力,我們需要與外界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
就在去年底,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全球光學巨頭蔡司集團、寶馬、大眾等歐洲制造巨頭紛紛把產線遷入中國,為中國在高端制造領域的突圍加了一把勁。
如今,中東資本的加注,讓中國的對外開放更加有信心。
今年3月,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讓世界驚喜。要知道,由于宗教等復雜的原因,兩國一度斷交,是人盡皆知的中東“死對頭”。
別人辦不成的事,我們辦成了。在新舊國際秩序激烈碰撞的時代,大國博弈的背后,不僅僅是東西方文明的沖突,更是綜合實力的較量。我們不驕傲,也不妄自菲薄,我們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全世界——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