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遲到兩年多的罰單,讓馬云松了口氣。
01
螞蟻金服被開巨額罰單
這段時間發生最大的一件事,估計得屬螞蟻被開出巨額罰單。
7月7日晚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三大金融管理部門同時發布公告稱:
螞蟻集團等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存在的大部分突出問題已完成整改,今后將轉入常態化監管。
?
螞蟻集團及旗下機構、相關控股股東、負責相關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合計被處以罰款(含沒收違法所得)71.23億元。
?
71.23億,應該是今年數額最大的罰款了,加上上次的180多個億,小三百個億就沒了。
雖說家大業大,但也經不起這么罰。
而與螞蟻金服同時,以騰訊為代表的其他公司,同樣亦得到了處罰。
?
騰訊旗下的財付通被罰了大約30個億,平安銀行被罰3492.5萬,郵儲銀行被罰3186萬,人財保險被罰464萬。
很明顯,包括騰訊在內的這些機構都是都是“陪跑”的,真正的主角就是螞蟻。
螞蟻之前的問題,在于做的太大滲透太深了,已經到了不是憑馬云個人和阿里巴巴能左右的了。
這兩年間,螞蟻的主要工作是落實并完成整改方案,包括:
1.螞蟻集團將整體申設金融控股公司,實現金融業務全部納入監管。
2.支付業務回歸支付本源,堅持小額便民、服務小微定位。
3.申設個人征信公司,依法持牌、合法合規經營個人征信業務,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有效防范數據濫用。
4.將“借唄”“花唄”全部納入消費金融公司,依法合規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金融消費者適當性管理。
5.完善公司治理,遵守公平競爭的法律規則,規范關聯交易,加強風險防控,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等。
6.取消了相互寶。
7.馬云的投票權從53%降至6%,不再擁有螞蟻集團的實際控制權,螞蟻集團也不再有實控人。
8.螞蟻集團管理層退出阿里巴巴合伙人。
?
兩年過去,整改動作盡數完成。
現在的螞蟻和之前的螞蟻已然是完全不同的發展邏輯。螞蟻金服正式變成了“馬已經服”。
02
阿里巴巴,股價上漲
螞蟻被罰是在7月7日晚上,但市場在中午就收到了消息。
7月7日13點后,之前橫盤震蕩的阿里巴巴港股-SW(09988),盤中突發暴力拉升。
?
13:21左右,股價漲幅達到5.95%全天最高點,隨后緩慢回落,收漲3.44%,報84.3港元/股,總市值達到1.74萬億港元。
作為權重股,阿里大漲也帶動恒生科技ETF一度翻紅。
?
對于市值1.8萬億的大盤來說,能在短時間內拉升暴漲,肯定是有大利好的刺激。
而這個利好很明顯就是螞蟻的罰單。
7月7日,阿里上漲3.44%;
7月10日,阿里上漲3.20%;
7月11日,阿里上漲2.01%。
?
如果說港股漲5%,是沒收到金融監管層罰單之前,那么美股在大額罰單公布后開盤,肯定要“先跌為敬”吧?
結果美股阿里巴巴更加瘋狂,居然開盤跳漲6%,可見美國資本市場對“被大額處罰后”的阿里,更加看好。
?
螞蟻被罰71億,阿里卻連著三個交易日上漲,也算是一道“奇景”。
過去幾個月,無論是馬云回國,還是阿里高層換帥,資本市場都沒有這樣的跳漲。
?
面對此情此景,只能這樣說:市場是最聰明的。
許多人開車闖紅燈被罰個200估計都心疼,而馬云這回收到70億的罰單估計正樂得合不攏嘴——
總算走出了罰站區。
懸在心里兩年多的石頭,終于落地。
03
馬云松了口氣
馬云和螞蟻金服其實也算是無意之中推動了歷史——
那一番“痛陳利害”的演講,那一場聲勢浩大的上市,開啟了互聯網平臺經濟反壟斷的轉折之年。
?
梳理一下2020年的時間線,你會發現重大的轉變往往在一夜之間發生。
10月21日,螞蟻集團更新招股意向書并公布計劃A+H股同步發行上市方案。這個號稱“史上第一IPO”的新聞震驚世界。
10月24日,時任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云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發言,歷來精明、圓滑的商人,說了一番“但凡多幾粒花生米都不至于喝成這樣”的話。
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
現在中國的銀行還是當鋪思想,害了很多企業家。
我們需要的是政策專家,不是文件專家。
一番慷慨激昂、陳詞激烈的演講后,沒想到10月份的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滑鐵盧。
11月2日,證監會官網發布消息,央行等4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集團有關人,包括其實控人、董事長及總裁。
?
11月3日,上交所、港交所相繼發布暫緩螞蟻集團上市的決定,當天螞蟻集團深夜道歉。
雙11,這個對阿里巴巴頗有象征意義的節點,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
一個月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涉及阿里巴巴、閱文集團及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集中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
這總共加起來才150萬元的罰款,分別涉及阿里巴巴、騰訊和順豐三大巨頭,正式拉開了反壟斷大戲的序幕。
緊隨其后,12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宣布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進行反壟斷立案調查,打響了互聯網巨頭反壟斷的第一槍。
2021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對其處以182.28億元的高額罰款。
?
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反壟斷處罰案例。一時間,馬云從公眾視野中銷聲匿跡。要知道在此之前馬云從未“消失”這么久,以至于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CNN都出來問:馬云去哪了?
螞蟻上市的計劃也被無限期延后。很多人說螞蟻出事的根本在于馬云的“大嘴巴”。其實不然,在他們上市前的2019年,支付寶宣布其境內外數字錢包伙伴,服務用戶數已經超10億。完全可以說,螞蟻集團掌握了國人的錢包,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銀行的作用,甚至成為了人們儲蓄的方式之一。
然而作為金融基礎設施之一的螞蟻都干了什么事呢?
一個是網絡放貸。由花唄、借唄開始,讓中國進入全民借貸時代,披著合法的外衣,干著放高利貸的事情,年化利率極少低于15%,最高可達踩紅線的36%,榨干了很多年輕人多年奮斗的積蓄及夢想。
全民借貸時代在疫情爆發前到達高峰,著實是埋下了一個大大的雷。
?
另一個是無底線斂財。以相互寶為龍頭,水某籌、輕某籌、眾某籌等眾多大病籌款平臺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來。斂聚了網民的大量資金,以做善事的名義出鏡,讓國家承擔暴雷的風險,自己則一本萬利的收取管理費以及存款利息。
?
真正做到了拿別人的資源賺自己的錢,以至于最近一個叫某某籌的平臺,還干到了在美國上市。
所以,國家不得不管,螞蟻的整改也是圍繞這些方面去開展。至于部分網民說的“豬養肥了再殺”,竊以為并不存在,更像“鄭伯克段于鄢”。
鄭莊公是長兄、長子、國君,母親不喜歡自己,喜歡老二共叔段,大抵婦人愛少子,也是通病了。偏愛可以,但幫著老二謀奪老大的君位,這就過了。
鄭伯能一開始就錘他弟弟嗎?肯定不行的。老娘疼么兒,沒有實據,對國內輿論不好交代,一定要讓他蹦跶,人一膨脹就逾矩。
城墻建的比國都還高,又擅自搶了兩塊地盤,兵車甲具造起來,這個時候還不能動。還得發動輿論,還得等他弟弟自己蹦出來,和老媽里應外合來攻打都城。等一切做實,就可以出手收拾了。
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前面叫停上市、反壟斷調查就是敲打、是整治,71億罰單落地是整改后成績單出來的那一刻是螞蟻和監管達成“和解”——
最艱難的時刻,過去了,馬云和螞蟻的事,算是翻篇了。
往后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螞蟻的上市計劃,也能重新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