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前海房價腰斬,什么情況?
這幾天深圳樓市鬧了個大新聞。
大前海片區的前海花園三期,93.58平3房,指導價665萬,業主報價只要516萬,報價比指導價還低150萬......
?
這個價格非常夸張,可以說是直接擊穿了深圳市場的信心。
前海花園是南山區最大的福利小區,小區全面封閉管理,安全安靜。
雖然始建于2003年,不算新樓盤,但小區生活設施齊全,交通方便。小區容積率極低,綠化率高,活動空間很大,通風非常好。
?
所以,樓價并不算低,相似戶型其他業主報價都在800萬以上,就算租也能租到每個月七八千。
?
而這個業主直接把價格打到接近500萬的水平,近乎是腰斬了。
?
連光明這樣以前都是剛需為主的區域價格都6-8萬了,大前海還能低到5萬多一平,活久見了。
最關鍵是,這套房是業主自己主動降價的,房子沒有債務糾紛不用法拍、戶型也沒有硬傷,沒有任何需要打骨折降價賣的動機。
并且,深圳是全國首個推出二手房指導價的城市;指導價的價格,基本是市場價格的50%至80%,大多數業主幾乎不會以指導價去賣房。
而該業主不光是低于指導價賣房,還比這個“地板價”低了150萬去買。
深圳出臺二手房指導價兩年的時間,屬實第一次聽說。
房子掛出來之后,因為價格實在太低,吸引了一大批客戶來看房,這個全封閉小區難得感受到一次門庭若市。
?
不過這事還發酵沒多久,就爆出了烏龍——
折騰了一通,原來是中介配合業主搞的一場營銷。
?
系統上的內部價格之所以顯示是500萬,是業主為了避稅和拉高人氣,搞出的“鬧劇”。
但從現場的人氣和事件發生后在深圳樓市掀起的一陣“轟動”來看,深圳并不缺想買房的人。
誰不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關鍵是,價格可能還沒跌到位。
02
深圳樓市扛不住了?
如今的深圳樓市軟得像個柿子,只要彈出一個負面新聞,不論大與小,都能讓無數人驚慌失措。
就比如前兩月出現的負首付。
和零首付如出一轍,“負首付”非但不用掏首付,還能倒拿一筆錢,這還是發生在深圳。
羅湖一套房產,業主降價賣520萬,但你可以在銀行貸570萬,貸款后,手里還剩下50萬。
?
其實說白了就是“高評高貸”,首付少了,利息自然就高了。
然而,負首付出來沒多久就被叫停了,畢竟太過“擾亂市場秩序”。
當然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東西,每一次房價回調都會出現。
比如,在2008年危機的時候,深圳樓市遍地都是零首付。
事不算個稀罕事,但背后的問題卻很大。
當前深圳樓市的行情很差,整個市場唱空的聲音占比也是絕大多數。包括這次發生所謂的“房價腰斬”的前海,在網上都被各路大v唱空。
房子是真賣不動了。
龍華曾被深圳人稱為“宇宙中心”,深圳灣火了之后,很多人說深圳灣才是宇宙中心。其實,從區位定位高度、地理位置、交通規劃、建設強度等方面來看,前海才是粵港澳大灣區真正的核心樞紐,真正的宇宙中心。
2010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這是官方給前海的“出生證”,深圳前海,由此變成“中國的前海”。
2021年9月,最新《前海方案》發布,前海擴區落定,120平方公里,約1.5個福田大小,即將出臺大前海新一輪總體規劃。中國前海,由此變成“世界的前海”。
故而,前海一直是深圳房價最堅挺的地方。
?
前海第一個住宅項目,前海時代一期于2014年11月開盤,當天首推的675套房源全部被搶空,單價在3.9-4.5萬/平之間。二期2015年開盤,均價8萬/平,僅一年時間價格翻了一倍。
現在,前海房價已經普遍突破15萬+,第一批入場前海物業的投資客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從價格來看,這是妥妥的第一梯隊。
而到了現在,就連前海這種地方都要靠業主搞騷操作才能把房子賣出去的時候,就說明深圳整體的樓市不行了。
5月份深圳新房住宅成交2787套,環比下跌20.4%;
二手住宅成交2788套,環比下跌12.6%。
新房、二手房,深圳都在跌。
?
不光是成交量,房價也在跌。5月份的數據:
深圳新房價格環比下跌0.20%;
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0.10%。
?
這兩年很多城市的房價都在下跌,而相比于高峰期,深圳又是同級別城市里面跌得最慘的一個。
哪怕對比國內主要城市,深圳樓市下行最快的那個。
久漲必跌,漲得越多跌得越厲害,現在看來這條定律也適用于“房價永遠上漲”的深圳。
03
房價該不該跌?
這段時間以來,房地產市場很悲愴。
前陣子是討論到底要不要救市,這里劍指一線城市,連外媒都在賣力吹風。
一派認為,就算出大招也壓根沒用,因為居民受制于收入預期不振,失業率持續飆升,唯有繼續降價,才能盤活市場的流通性。
另一派認為,預期能不能力挽狂瀾,市場能不能起來,全在于刺激政策的力度。
?
但是他們都忽略了一點:房地產核心在于人口。依舊有很多人還是記不住,說什么大城市永遠不缺人口。
難道金字塔地基崩塌了塔尖還能高高在上?
以前我們經常說“逃離北上廣”,今年這事還真發生了。四個一線城市近四十年來第一次發生人口減少。
廣州常住人口為1873.41萬人,與2021年相比減少7.65萬人。
深圳常住人口為1766.18萬人,與2021年相比減少1.98萬人。
北京常住人口為2184.3萬人,與2021年相比減少4.3萬人。
上海常住人口為2475.9萬人,與2021年相比減少13.54萬人。
?
深圳其實相比北上廣,更像一座“移民城市”,當人口開始向外流出,那么支持樓市挺下去的力量就真沒有了。
所以,今年以來深圳樓市已經連續多次放松,出臺(或者沒有官宣出臺但是已經實施)了多個利好政策。
1.公積金貸款額度提升。
?
2.一個區限購取消、限售改為2年。
?
3.取消安居房和人才房。
?
4.新房限價提高,新房突破7090限制,部分新房地塊不配比保障性住宅。
?
5.指導價名存實亡,貸款不再參考指導價。當初壓垮深圳樓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指導價。現在指導價的取消,算是走回頭路了。
但這些措施有用嗎?真實效果微乎其微。
原因是啥?因為深圳缺的不是那幾個購房指標,缺的不是買房欲望,缺的是足夠的購買力。
2003年,深圳的平均房價是5千多/平。
?
二十年后的今天,深圳房價已經實現了幾輪大行情,均價在7.2萬左右/平,南山以10.3萬/平穩居全市第一,均價漲了13倍。
同期深圳的人均薪資水平是多少呢?
7.27萬元/人。
?
一年工資不吃不喝,才能買一平房,這還是平均數。很多人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遠看深圳像天堂, 近看深圳像銀行;
到了深圳像牢房, 不如回家放牛羊。
個個都說深圳好, 個個都往深圳跑;
深圳掙錢深圳花, 哪有鈔票寄回家……
買不起房,看不到未來,人一個個都跑了。
但是前海花園三期這次打骨折買房的噱頭一出來,看房路上人山人海,又告訴我們深圳房子不是沒有人關注,生活在深圳的人不是不想買房,只是房子的價格沒有降到位。
一二十萬一平的房價,售樓部門可羅雀;一兩萬一平的深圳樓市,門檻都給你踩爛。
從長遠的視角來看,深圳現在真沒必要硬頂著房價不讓跌了。該跌就跌,到了擠泡沫的時候了。
趁著產業基礎還在,趁著發展的勢頭還在,主動去解決樓市問題,把“來了就是深圳人”,真正落到實處。
怎樣才能在城市化的后期,籠絡更多的人才?至少,要給他們一個家吧?
沒有人的城市化,什么都不是;而一座城市只要有了人,什么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