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王,頂不住了?
1
債務緊逼
金科的麻煩又多了一個。
5月22日晚,金科股份發布的公告帶來了一個不太妙的消息——
公司收到重慶端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發來的《告知函》,其認為公司雖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作為上市公司仍有一定的重整價值,故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
?
這里得說明一下,重整和破產清算不一樣,處理好的話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債務危機,讓企業重回正軌。但有意思的是,就在公告發出的次日,深交所向金科股份下發關注函,問題非常犀利——
說明公司是否存在通過破產重整進行逃廢債、損害債權人及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情形。
上市公司的那點小心思,都被見多識廣的深交所看穿了。按照公告,金科欠端恒建筑的商票在2791萬左右,和金科的債務相比,這些只是九牛一毛。
時間回到2022年12月30日,隨著一只存續規模3.25億美元、票息6.85%的美元債違約,金科正式宣告爆雷。到了2023年,金科連境內債務也違約了。
?
接連爆雷的背后,是金科日益窘迫的流動性。
截至2023年1月末,金科股份的有息負債規模為684.15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余額為375.51億元。
更早些時候,2022年末,金科股份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為471.94億,公司貨幣資金只有119.58億,公司貨幣資金遠不能覆蓋短期債務,資金缺口超過350億。
面對數百億的短債,金科倒也沒有躺平,至今它已完成285.77億元有息負債的展期,政府層面也給了它數十億的支持。
但這些,并沒有改變金科的處境。財報顯示,2022年金科股份實現營收548.62億,同比下降51.15%;歸母凈利潤-213.92億,同比下降694.12%;扣非凈利潤為-205.20億,同比下降815.13%。
?
▲圖源:百度股市通
這啥概念呢?這么說吧,2022年一年的虧損,基本上將金科過去十年賺的錢虧沒了。如果搞個虧損排行榜,A股上市的90家房企中,金科能排到第二。
這個業績,簡直慘不忍睹。截至5月31日收盤,金科的股價只剩下0.89元/股,已經跌破1元,面臨不小的退市風險。
號稱“西南王”的金科,何以至此?
2
狂奔后遺癥
和很多典型房企一樣,金科也有過一段“狂飆”的歷史。
金科發布的《2017-2020年發展戰略規劃》顯示,它曾把2020年的銷售目標定在2000億元。為了這個目標,金科的“1671”高周轉模式也被用到了極致——
拿地后1個月開工、6個月開盤、7個月開發貸上賬、1年內現金流回正。
與之對應的,是杠桿和債務的飆升。2016年到2020年,金科的負債從867.2億元攀升至3077億元,整整翻了3.5倍!
?
▲圖源:觀點指數
狂奔的金科很快就迎來了反噬。
2022年初,根據網友爆料,因債務糾紛,幾百名債權人聚集在重慶兩江新區的金科地產總部大樓,高呼“還錢”,甚至出現了暴力沖撞大門的事情。
按照爆料的消息,金科不僅拖欠供應商、工程款等,還強制員工購買內部理財。
對金科不滿的不止這些債主和員工,還有業主。2020年7月,有業主發現,金科在重慶南岸區和聯發聯合開發的東悅府項目,出現了大面積的沉降問題,而且多處墻體明顯開裂,以至于——
還沒有交房,就成了危房。
?
重慶方面調查后要求該項目返工重建,被要求拆除的洋房多達10棟。
一家排在全國前20的房企,居然在交房前一次性出現了如此多需要推倒重建的房子。這樣的案例,在整個中國房地產發展史上都極為罕見。
更令人震撼的是,就在東悅府項目被曝光的一個月前,金科旗下另一個位于重慶銅梁的項目金科集美東方一期有業主向住建部門投訴稱,業主發現正在施工的一期車庫多處承重柱爆裂,柱內鋼筋壓彎暴露在外,承重梁斷裂,開發商不僅沒有答復,反而——
聘請保安毆打業主。
網友感慨,做金科的業主可真不容易。
到了2022年,金科銷售額約681億,相比2021年的1840億,下滑63%;銷售面積102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7.71%。
業績失速,狂奔后遺癥卻還在加速到來。
3
前妻曾發難爆猛料
你可能很難想象,如今維權不斷的金科,一度是業界的產品標桿,還曾被稱為“花園洋房之父”。
時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黃紅云從一個“每天賺5毛錢”的工地佬,一路做成了建筑公司的老總。1998年,黃紅云開著一輛普桑,帶了三個合伙人進入重慶主城區,在江北區一間租用房里面創立了金科。
?
二十多年來,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讓黃紅云煩憂的,不止有公司的事,還有家事。
2021年7月,一封名為《致金科全體員工的公開信》突然在網絡上流傳,署名者是金科股份實控人黃紅云的前妻陶虹遐。
信件里抖出了許多猛料,比如早在2017年3月,陶虹遐就與黃紅云離婚了;比如黃紅云操縱金科集團,對陶虹遐的派系進行了清理;更重要的是,陶虹遐決定解除與黃紅云的一致行動人關系。
?
彼時,金科股份第一大股東是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4.2%,黃紅云是第三大股東,持股10.98%,陶虹遐則持股2.49%。此外,黃紅云和陶虹遐分別持有第一大股東51%和49%的股權。
陶虹遐此舉意味著,如果這時候來一個“野蠻人”,黃紅云將面臨失去金科控制權的危險。
這種處境,黃紅云當年已經體驗過。與融創的那場大戰,黃紅云一度快要失去金科的控制權,關鍵時刻正是陶虹遐幫了他一把。
說起來,這一切的苦果還是黃紅云自己種下的。
2014年底解禁到期后,黃紅云家族開啟了瘋狂的減持套現之路。通過造概念、拉股價等手法,2014年底至2015年上半年,黃紅云家族合計套現達40億元。這番“騷操作”,也讓黃紅云持有的金科股權降到了30%以下。
甘蔗沒有兩頭甜。看著如今內憂外患的局面,黃紅云和金科,終究還是敗給了一樣東西——
它的名字,叫做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