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流木/作者 楊起超 時風/編審
在全球氣候變暖及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同時,在“雙碳”目標下,綠色電力將成為能源發展一大方向。近期國內連續出臺鼓勵綠色電力消費,提升綠色電力需求的政策措施,預計將進一步激發綠色電力的消費潛力。基于此,堅持以風光電項目投資開發為主業,保持裝機規模持續增長、裝機布局向區域化發展的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新能源”)緊抓綠色電力這一主線,加快風電場建設。
2019-2021年,立新能源依靠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這兩大核心業務,借助自身區位優勢、項目優勢和股東資源優勢等,為自身帶來靚麗的業績。其中,立新能源營收凈利攀升,毛利率“領跑”行業均值。此外,立新能源募投項目擴大自身生產經營規模,提高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提高整體核心競爭力。未來,立新能源將以新疆為立足點,在風電、光伏行業邁上新的征程,開創新的輝煌。
?
一、以風力和光伏發電為“主心骨”,推動綠色能源電力化發展
作為新疆新能源領域最大的科技型、生產型和服務型產業集團,立新能源主營業務為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資、開發、建設和運營。
目前,立新能源的主要產品為電力,立新能源專注于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開發并轉換為電力。而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則為立新能源的核心業務。
其中,風力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將風能首先通過風機葉輪轉化為機械能,再通過發電設備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最后通過升壓站升壓后輸送至電網,通過電網輸電線路將電能傳輸到用電終端。
光伏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產生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能通過太陽能電池板轉變成直流電,再通過逆變器轉化為交流電,最后通過升壓站升壓后輸送到電網輸電線路中。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立新能源運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101.5MW,擁有擬建風電機組容量為49.5MW,擬建光伏機組容量為103.5MW。
并且立新能源投產運營的發電項目已全部實現并網發電,其中,風電項目并網規模為571.5MW、光伏項目并網規模為530MW。
在主營業務收入方面,2019-2021年,立新能源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6.22億元、6.5億元、8.0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98%、99.58%、99.99%,報告期內,其主營業務收入均占營業收入的99%以上。
可見,立新能源主營業務突出,主營業務收入總體保持穩定。
細分來看,立新能源主營業務收入以電力銷售為主,主要包括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的電力銷售及購售電交易服務。
在風力發電方面,2019-2021年,立新能源風力發電業務收入分別為4.27億元、4.45億元、4.33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68.66%、68.4%、54.03%。
其中,立新能源轉固運營的風力發電裝機規模相對穩定,保持在499兆瓦。報告期內,立新能源風力發電量、上網電量、收入規模保持相對穩定。
在光伏發電方面,立新能源光伏發電業務收入分別為1.95億元、2.05億元、3.68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31.29%、31.56%、45.89%。
期間立新能源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相對穩定,受光照資源條件影響,2020年立新能源光伏發電量、上網電量、收入規模略微提升。
同時,2021年2-3月,上述36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相繼通過竣工驗收并轉固運行,立新能源光伏裝機規模由170兆瓦增加至530兆瓦,使得2021年光伏發電業務收入及占比均大幅度提升。
在購售電服務方面,立新能源購售電服務業務收入分別為32萬元、22.12萬元、53.41萬元。
而運維服務業務為立新能源2021年新開展業務,主要服務于發行人下屬發電場站,2021年對外服務收入為9.91萬元,主要為客戶提供熱成像檢測、發電變電設備的預防性試驗等。
報告期內,受《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等政策影響,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棄風棄光問題持續得到改善,立新能源風力、光伏發電量逐年提升,致使收入規模逐年提高,風電、光電收入占比較為穩定。
且2021年12月,立新能源新建72.5MW風電項目實現并網,未來立新能源風電發電量將會隨著裝機規模增長而增長,立新能源主營業務收入亦會隨之進一步增長。
另一方面,2019-2021年,立新能源期間費用率穩中有降,管控出色。
據招股書,2019-2021年,立新能源期間費用分別為2.07億元、1.99億元、2.31億元,合計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3.33%、30.46%、28.84%。
其中,2019-2021年,立新能源管理費用分別為2,357.03萬元、2,415.09萬元、2,602.24萬元,管理費用率分別為3.79%、3.7%、3.25%。
其中,立新能源的同行業可比公司分別為中節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節能風電”)、寧夏嘉澤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澤新能”)、中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閩能源”)、江蘇省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新能”)、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能源”)。
同期,立新能源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管理費用率平均值為5.12%、4.52%、4.88%。
報告期內,立新能源的管理費用率低于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2021年,立新能源裝機規模及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提升,使得立新能源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費用率有所下降。
總的來看,2019-2021年,立新能源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超九成,同期,其期間費用率逐年下降,管理費用率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均值,管控能力出色。
?
二、風電、光伏行業市場景氣度高,新能源發電產業強勁增長
電力工業是生產和輸送電能的工業,主要分為發電、輸電、配電和供電四個環節,發行人處于電力工業中的發電環節。
而立新能源處于電力工業中的發電環節,并專注于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發電,包括風能發電和太陽能發電。
從行業來看,立新能源所處行業為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中的風力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是國家重點支持和鼓勵發展的行業,符合國家“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
現階段,國內經濟正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電力生產消費呈現出電力需求持續增加,電力消費結構由高耗能產業轉向新興產業、服務業和居民用電,清潔能源加快發展。
同時,隨著電力國際合作不斷深化,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處于持續穩定地構建中。
目前,國內全社會用電量平穩增長,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2010年至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由42,278億千瓦時增長至83,128億千瓦時,全國各省份全社會用電量均實現正增長。
另外,受氣候變化影響,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普遍認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力已成為全世界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面對環境污染嚴重、資源趨緊、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國內不斷增加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力度,并提出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
2012年以來,國內電源結構持續優化,綠色發電比例不斷上升,綠色低碳發展有序推進。
截至2021年末,國內風電、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占比相比2020年進一步提升,其中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占比提升至13.82%、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占比提升至12.9%。
其中作為應用最廣泛和發展最快的新能源發電技術之一,風電技術已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大規模開發應用。
風能作為可再生能源領域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化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在國內能源體制改革及新能源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國內已發展成為全球風力發電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2021年,國內新增風電裝機容量47.57GW,累計風電裝機容量為328.48GW,國內自2010年起,連續多年雙項指標均位居全球第一。
近十年,隨著風電裝機容量穩定增長,風力發電量亦呈現持續增長趨勢。2021年,受益于風電裝機規模的持續增長以及棄風率的有效緩解,國內風力發電量進一步提升,達到6,5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54%。
光伏發電方面,國內屬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全國總面積2/3以上地區年日照小時數大于2,000小時,年輻射量在5,000MJ/㎡以上。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電力工業統計基本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國內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增長迅速。2013年,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僅為15.89GW,到2021年已經增長至306.56GW。
同時,2020年以來,受益于國家光伏行業補貼、金融扶持等政策影響,光伏裝機量大幅回升,致使國內光伏市場在近兩年再次實現顯著增長。
2020年-2021年期間,國內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分別為48.2GW、54.93GW。
2012-2021年期間,國內光伏發電量持續高速增長。2021年,受光伏裝機規模的大幅增長的影響,國內光伏發電量亦進一步提升,全年實現光伏發電量3,270億千瓦時。
整體來看,在國家政策和需求的持續加碼下,風電和光伏行業有望維持高景氣,市場空間廣闊,并有助于立新能源在新能源發電領域的發展和布局,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推動立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
三、參與多項國家項目打造核心競爭力,區位優勢突出
在行業良性發展的基礎上,風電、光伏行業相關企業的龍頭趨勢進一步凸顯,行業壁壘進一步深化。
政策壁壘方面,新的風電場、光伏電站開發建設項目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通常需要先通過當地政府主管部門以及各職能主管單位對土地、環保、地災、水保、林業、文物、電網接入等方面的審查并獲得所有前期支持性批復文件。
在取得各項支持性文件的基礎上,獲取發改委核準之后,還需要履行土地使用權證辦理程序以及辦理后續項目開工建設核準備案等。待所有審批程序履行完畢后,方可進行項目建設。
資金壁壘方面,風電場、光伏電站前期建設需投入大量資金,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一般陸上風電場、光伏電站單個100MW項目開發至少需要數億資金的投資規模。
技術壁壘方面,風力發電項目和光伏電站項目都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風電項目開發以及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全過程都需要企業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擁有行業專有的技術知識與能力,對缺乏技術積累的新進入者構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綜上,可再生能源發電運營企業在項目開發、建設期間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作為開發資本金,而對于融資能力較弱的發電企業將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而對于風電和光伏電站項目的運營對開發企業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的技術水平有著嚴格要求。
而從事于風力發電及光伏發電業務的立新能源,在風電、光伏行業中存在自身獨有的“閃光點”。
新疆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立新能源目前運營的風電場、光伏電站主要位于新疆北部地區,立新能源運營的電站區位優勢明顯。
在風能資源方面,新疆是全國風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大型并網風力發電項目非常適合新疆的地域特色,作為風能資源十分豐富的新疆,年平均風功率在150瓦/平方米以上的面積約為12.6萬平方千米,新疆各地區均被列為國內I類、III類風能資源區。
在太陽能方面,新疆地區具有日照時間長,大氣透明度高,光照充足等特點,全疆各地全年日照小時數介于2,550—3,500小時,年輻射照度總量居于國內第二位,僅次于西藏高原,各地區被列為國內I類、II類太陽能資源區。
股東資源和項目開發優勢凸顯。立新能源是新能源集團風電與光伏發電項目開發與投資的唯一平臺,新能源集團為立新能源主營業務的拓展和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幫助。
新能源集團與新疆自治區各級政府的良好戰略合作關系亦為立新能源新能源發電項目的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
其中,立新能源運營的哈密國投新風三塘湖200MW風電項目、哈密新風能源煙墩200MW風電項目、哈密新風光紅星二場50MW光伏項目、哈密國投新光山口50MW光伏項目和伊吾淖毛湖49.5MW風電項目均為“天中直流”外送項目。
天中直流工程是國家實施“疆電外送”的首個特高壓輸電項目,也是將大型火電、風電基地電力“打捆”送出的首個特高壓工程,每年可向河南提供超過400億千瓦時的電量,相當于向河南輸送2,000多萬噸煤炭。
2020年,立新能源新建并網的三項吉木薩爾合計300MW光伏發電項目為“吉泉直流”外送項目。吉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總投資達407億元,是國家“西電東送”戰略重點工程,也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高的特高壓輸電工程。
上述項目在促進國內節能減排、保障國家能源供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緩解環境壓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立新能源積極參與疆電外送項目亦對國內資源跨區優化配置、電力外送支援“三華”地區用電做出了重要貢獻。
簡言之,風電、光伏行業準入門檻高,立新能源集區位優勢、項目優勢和股東資源優勢于一身,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優勢,提高自身的市場地位。
?
憑借對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的投資、運營和管理,依靠自身區位優勢,2019-2021年,立新能源收入增長迅速,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據招股書,2019-2021年,立新能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23億元、6.53億元、8.01億元,2020-2021年,立新能源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4.92%、22.68%,三年營業收入的年復合增速為11.91%。
同期,立新能源的凈利潤分別為1.08億元、1.18億元、1.43億元,2020-2021年,立新能源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6.89%、21.24%,三年歸母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速為37.55%。
可見,報告期內,立新能源收入增長規模穩定,營收凈利持續攀升,經營業績尤為可觀。
另一方面,立新能源的毛利率始終保持在高水平,且“領跑”行業均值。
據招股書,2019-2021年,立新能源的毛利率分別為59.06%、61.83%、60.75%。
同期,節能風電的毛利率分別為52.4%、52.09%、55.21%,中閩能源的毛利率分別為55.79%、67.7%、64.96%,江蘇新能的毛利率分別為38.69%、39.91%、49.1%,嘉澤新能的毛利率分別為57.11%、52.14%、59.55%,三峽能源的毛利率分別為56.74%、57.69%、58.41%。
據《金基研》研究,2019-2021年,立新能源上述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52.15%、53.91%、57.44%。
可見,2019-2021年,立新能源毛利率均保持在55%以上,且“領跑”其可比同行均值。
與此同時,亞香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正,總體呈增長態勢,說明立新能源經營活動的創現能力強,凈利潤質量高,應收賬款管理好。
2019-2021年,立新能源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58億元、2.98億元、4.37億元。
同期,立新能源每股凈資產不斷上升,可見其創造利潤的能力和抵御外來因素影響的能力持續增強。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9-2021年,立新能源每股凈資產分別為1.26元/股、2.48元/股、2.69元/股。
可見,報告期內,立新能源營收凈利潤持續攀升,業績靚眼,同時,其毛利率“領跑”行業平均水平。除此之外,立新能源經營性凈現金流持續為正,且每股凈資產呈上升態勢,其創現能力持續增強。
?
五、募資逾7億元加快風電場建設,發揮區域優勢拉動經濟增長
此番上市,立新能源擬募集7.26億元分別投入3個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伊吾淖毛湖49.5MW風力發電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3億元,項目計劃裝機總規模為49.5MW,擬安裝11臺4.5MW的風力發電機組及配套設施,建設完成后將實現年均發電量13,220.67萬kWh,等效利用時間約為2,671小時。
發揮區域優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本項目立足于當地風能優勢,對擴大就業和發展第三產業將起到積極作用,從而帶動和促進當地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隨著風電場的相繼開發,風電外送將為當地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起到積極作用。
同時還能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本項目在風力資源豐富的新疆地區建設風電場,通過優化設備、升級技術,有利于立新能源進一步提高發電量及發電效率,亦將進一步擴大電站建設規模,有效提升自身市場占有率,鞏固立新能源在競爭性項目評選中的競爭優勢。
在經濟效益上,本項目每年正常可實現營業收入為3,933.44萬元(不含稅),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8.55%(所得稅后),投資回收期為10.27年(所得稅后)。
“伊吾白石湖15MW分散式風力發電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9,300萬元,該項目計劃裝機總規模為15MW,擬安裝5臺3MW的風力發電機組及配套設施,建設完成后預計將實現年均發電量3,617.62萬kWh,等效利用時間約為2,412小時。
“小紅山8MW分散式風電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6,246.64萬元,該項目計劃裝機總規模為8MW,擬安裝2臺4MW風力發電機組及其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完成后預計將實現年均發電量2,120萬kWh,等效利用時間約為2,650小時。
“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則有助于立新能源減少財務費用,有利提升立新能源盈利能力,優化財務結構,控制財務風險。
未來,立新能源將依托新疆區域作為“三基地一通道”重要戰略地位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獨特地域優勢,堅持以可再生能源發電業務為核心,有序推進全國布局并擴大市場規模,推動核心業務和新興業務相輔共進平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