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大股東去年以來套現近3.76億。
文/每日財報 張恒
近日,齊魯銀行發布股東股份減持計劃公告,股東重慶華宇擬減持所持部分股份。根據公告內容,重慶華宇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兩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6034.81萬股,減持比例上限為公司總股本的1.10%。
截至公告發布日,重慶華宇持有齊魯銀行約1.94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55%,持股結構中約1.91億股系該行IPO前取得,剩余334.14萬股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獲得。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重慶華宇擬減持股份全部來源于IPO前持有部分,減持動因表述為"企業自身經營發展需求"。
據齊魯銀行2025年一季報披露,重慶華宇當前位列該行第七大股東,但其持有的部分股份存在質押及凍結情形,其中有8766.3萬股遭凍結,有17143.8142萬股被質押,為齊魯銀行前十大股東中唯一一家股份遭質押凍結的機構。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11日,重慶華宇共持有齊魯銀行19443.8142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3.55%。也就是說,若本次減持按1.10%上限執行,那么重慶華宇的持股比例將由3.55%減至2.45%,其在齊魯銀行前十大股東中的排名可能下滑至末位。此次減持計劃實施后,該股東的持股結構及市場影響力或將發生顯著變化。
Wind數據顯示,齊魯銀行股價今年以來漲幅超過20%,遠超同期A股大盤4.73%漲幅水平。然而,在此次減持計劃公告發布后的三個工作日里,該行股價持續下行,其中,7月15日跌幅3.26%,16日再跌2.25%,17日跌去0.49%報收6.06元/股。
齊魯銀行股價短時間內接連受挫,也從側面凸顯出投資者對此次重慶華宇的股份減持,用投下行票實際行動表達了擔憂。
套現近3.76億,為何急于減持齊魯銀行?
事實上,這并非是重慶華宇首次減持齊魯銀行股份,去年8月-10月期間,重慶華宇就已減持該行股份,并退出持股比例在5%以上股東隊列。
據重慶華宇于2024年10月23日披露的公告,截至該年10月22日,重慶華宇已累計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6369.8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32%,減持價格區間為4.59元/股—5.18元/股,減持總金額約3.01億元。
彼時減持完成后,截至2024年末,重慶華宇從齊魯銀行第五大股東的位置滑落至如今的第七大股東。而如果這次最終的減持比例較高,那么重慶華宇在齊魯銀行股東序列上的排位則會進一步大幅滑落。
《每日財報》注意到,此次減持若參考齊魯銀行截至7月15日收盤價6.23元每股推算,預計此番重慶華宇將再套現近3.76億元。
重慶華宇頻頻通過股份減持處置動作來套現,或與其自身經營狀況欠佳及資金鏈緊張密切相關。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華宇作為重慶本土房地產開發領域的代表性企業,主營業務涵蓋房地產開發及物業管理等領域。自1983年創立以來已發展成為區域龍頭房企之一,長期位列重慶五大本土開發商行列。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發布的2025年度行業榜單顯示,該公司綜合實力位居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第39位。重慶華宇實際控制人為蔣業華,其曾于2006年以顯著身家登頂胡潤百富榜重慶地區首富,即便后期經歷行業周期波動,至2023年其仍以175億元財富規模保持重慶富豪榜第三位。
財務數據顯示,該集團2023年合并報表實現營業總收入172.07億元,同比下降10.85%;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4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9.28%。更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末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呈現-15.25億元的負值,顯示當期資金凈流出態勢。
進入2024年,重慶華宇財務壓力進一步顯現。全年營收規模縮減至76.32億元,同比下滑55.65%;歸母凈利潤更是銳減至0.38億元,同比降幅高達89.19%。同期現金及等價物凈增加額雖較2023年有所收窄,但仍維持-9.33億元的凈流出狀態。
經營狀況壓力倍增下,重慶華宇不僅通過減持齊魯銀行股份套現“回血”,而且也對重慶農商行股份進行全面清倉處置。根據重慶華宇2024年中期財務報告披露,該公司期初所持有重慶農商行賬面價值為2.93億元股權,但到了期末這一余額已歸零,意味著重慶華宇已將其持有的重慶農商行的全部股份悉數售出。這一資本運作行為,也被市場視為重慶華宇緩解流動性壓力的重要舉措。
對此,有不少業內人士持有同樣的觀點,認為重慶華宇或是由于房企資金回流壓力大而選擇減持。從行業背景來看,近期多數房企甩賣資產自救,流動性較為吃緊。
股東減持背后:齊魯銀行基本面喜憂參半
再回到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此次股東減持股份是否會對齊魯銀行經營基本面產生影響?
根據歷史經驗,銀行股遭遇減持后,股價短期或許有所波動,但往往快速回歸到由業績驅動的合理區間,表明市場對銀行股核心邏輯的肯定。換言之,單一股東的減持對齊魯銀行整體估值影響有限,因為決定銀行股價值的核心始終是資產質量是否穩健、盈利能力是否可持續、數字化轉型是否有效。
從該維度看,只要齊魯銀行資產質量穩健、盈利能力保持強勁,短期資本流動不會動搖其長期估值。那么,目前齊魯銀行經營質效如何呢?總體而言,可以用喜憂參半一詞加以概括。
得益于良好的政府服務與治理水平、營商環境,山東省經濟在北方市場具備很強的競爭力,直接受益于此的就是本地一眾城商行,而齊魯銀行作為全國首批、山東省首家設立并引進境外戰略投資的上市城商行,自然受益程度更大。
數據顯示,2018年-2024年,齊魯銀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4.02億元、74.07億元、79.36億元、101.67億元、110.64億元、119.52億元及124.96億元,期間增速分別達18%、15.69%、7.14%、28.11%、8.82%、8.03%、4.55%。可見其總營收雖在逐年上漲,但自2022年后增速卻連續三年下滑,2024年營收增速更是創下其2021年上市以來最低增速,也創下2018年來的新低。
另據統計數據,2024年,山東14家城商行營業總收入為789.50億元,同比增長9.69%。對比而言,齊魯銀行2024年營收增速低于山東14家城商行平均水平。2025年一季報顯示,齊魯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1.65億元,同比增長4.72%。
可喜的是,齊魯銀行盈利能力還是比較突出的。2024年該行實現歸母凈利潤49.86億元,同比增長17.77%。自2021年6月登陸滬市主板以來,齊魯銀行已連續四年凈利潤增速超過10%。2025年一季度再接再厲,實現歸母凈利13.7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6.47%。這也是該行自2021年二季度以來,連續16個季度凈利潤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其盈利成長性和穩定性不僅好于不少優質銀行股招行和平安銀行,也高于同省優質城商行青島銀行。
近年來齊魯銀行增長依舊出色的重要因素是資產擴張依然較好。全國布局的銀行,資產擴張方面大多乏力,畢竟全國來看,個人與企業金融需求普遍都有所下降。
而齊魯銀行持續深耕區域市場,資產擴張增速依舊保持在較好水平。2023年資產規模增速達19.53%,2024年增速14.01%,其中貸款增長了12.31%,這是個比較優秀的成績。而到了今年一季度,齊魯銀行總資產首度站上7000億規模,且以32.44億的優勢在資產規模上首次反超青島銀行。這也就意味著“山東第一城商行”的名號或將向齊魯銀行傾斜。
再深究一步,概因齊魯銀行作為本地市占率較高的城商行,在支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區域重點行業發展項目上有明顯優勢,這是齊魯銀行的基本盤,也是齊魯銀行信貸能持續高速增長的關鍵原因。
細看齊魯銀行財報,會發現,雖然本地收入、消費水平較高,但齊魯銀行的信貸結構中在零售金融、消費貸上并不突出,零售貸款在總貸款中的比重較低,且逐年下降,2024年只占比25.63%,較上一年度的27.88%比重壓降了2.25個百分點,增速也僅有3.23%。而到了今年一季度,其零售貸款增速卻直接降為-3.29%。
齊魯銀行真正的優勢在于對公貸款,2024年公司貸款余額為2402.8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51%,要遠高于零售貸款增速,所占總貸款的比重也高達71.27%。到了今年一季度末,該行對公貸款持續繼續增長,達到了2619.23億元,增速達9%,與零售貸款“退步”形成鮮明對比。
而在對公業務中,齊魯銀行信貸結構高度集中于商務服務和產業建設等方面,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2024年合計占到對公信貸投放的41.96%。
因此,齊魯銀行其實更多是本地支持產業建設輸出紅利的直接受益者,走的還是多數城商行擅長的路子,與服務本地重點產業和建設項目強綁定,實現規模增長。而在零售貸款等這樣新的增長點上,齊魯銀行還在努力摸索。
值得一提的是,齊魯銀行能有不錯的信貸增長、資產擴張,除了資產獲取上的保障,另一大保障是存款業務的蓄能支撐。2024年及今年一季度,齊魯銀行負債分別增長13.89%、4.2%,存款分別增長10.42%、5.22%,也非常強勁,這也是其信貸高速增長的基礎之一,顯示出不錯的客群經營。
整體不良持續壓降,個貸及地產不良不降反升
資產與信貸繼續擴張的同時,齊魯銀行的資產質量保持基本穩定。2024年不良貸款率為1.19%,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占比1.07%,較上年末下降0.31個百分點。到了今年一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繼續得到一定壓降,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至1.17%;關注類貸款占比1.03%,較2024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撥備覆蓋方面,2024年末及今年一季度末,齊魯銀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22.38%、324.06%,分別提高了18.80個百分點、1.68 個百分點。就資產及撥備數據來看,齊魯銀行資產質量在向好,相對比較優質,增厚墊也在加強。
但是在零售貸款上,因為受到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疊加居民收入增長面臨一定不確定性,部分個人客戶還款能力下降等因素影響,去年齊魯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上升了0.82個百分點,增長至2.00%。
對此,該行在年報中表示,未來將通過持續跟蹤調優個人客戶評級、授信準入、貸后管理的模型和策略,強化精細化管理,提升個人貸款資產質量。
對公貸款上,因為高度集中在本地產業服務,這類貸款不良率很低,特別是占比最高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024年的不良率僅為0.06%,比較罕見。這也無形之間很好的拉低了齊魯銀行整個公司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 0.40 個百分點至0.95%。
而為齊魯銀行帶來較多不良的,主要是房地產貸款和制造業貸款。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該行房地產業不良率高達7.21%,較上年末的1.37%暴漲了5.84個百分點,升為該行不良率最高的行業;制造業不良率為3.76%,同比壓降了1.91個百分點。
事實上,這幾年齊魯銀行房地產貸款占比逐漸從高峰期的9.45%降到2024年的1.08%,但不良率還是升高——從2021年剛上市的1.45%上升到2024年的7.21%。目前齊魯銀行房地產貸款存量余額有36.4億元,不良總額達2.62億元,目前這一不良率還沒有下降的趨勢。
針對該情況,齊魯銀行在年報中重點解釋稱:“公司貸款不良率較高的行業為房地產業,主要是受個別客戶下遷不良的影響,但房地產業貸款占比較低,不良貸款抵押物價值較高,因此行業不良率的波動對整體資產質量指標影響較小。未來,該行也將持續加強風險識別,加大不良貸款清收力度,確保整體資產質量穩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