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過往的審核實踐中,業績出現大幅波動的擬上市企業通常會受到監管層的進一步問詢,先鋒精科亦未能幸免。
文|每日財報 秦楠
近期國產半導體設備龍頭之一的中微公司董事長尹志堯稱:“截至今年夏天,中國半導體設備可實現自主可控,中國有上百個設備公司、20多個成熟公司正在拼命努力,幾乎涵蓋半導體十大類設備,所以我個人還是有非常大的信心。我們應該用5年、10年的時間,要達到國際最先進水平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在上百個半導體設備公司中,江蘇先鋒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鋒精科)是國內半導體刻蝕和薄膜沉積設備細分領域關鍵零部件的精密制造專家。產品技術難度僅次于光刻設備的刻蝕設備領域直接與國際廠商競爭。公司也是當前國內少數已量產供應7nm及以下國產刻蝕設備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商,同時給北方華創、中微公司、中芯國際、拓荊科技等關鍵零部件供應商。
8月9日,先鋒精科發公告更新了招股書說明書并表示IPO將于2024年8月16日上會審議,作為國家支持的半導體設備產業,先鋒精科能順利過會嗎?
業績波動大
先鋒精科的創始人是游利,在航空精密制造領域有近20年的工程從業經歷。2008年,他和好友一起創辦先鋒有限,是先鋒精科的前身。目前,游利合計控制52.64%的股份,是實際控制人。另一位重要的創始人XU ZIMING是新加坡籍,曾任職于上海交大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半導體制造主要設備中,刻蝕設備和薄膜沉積設備是國際公認的技術難度僅次于光刻設備的兩大核心設備,也是在芯片產線投資中與光刻設備價值量占比相當的兩大設備,尤其是可是折別占據半導體設備價值的25%。
在先鋒精科的股東隊伍中,深創投和第一大客戶中微公司都在列。2021年,深創投和旗下投資機構高郵紅土共出資0.4億元入股,現持有1.92%的股份。同年,中微公司出資0.4億元入股,現持有1.93%的股份,是第九大股東。2022年,先鋒精科再次引入外部投資,投后估值為20.80億元。
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周期性復蘇的背景下,特別是在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加速國產替代的趨勢下,先鋒精科在完成二輪問詢后,其能否把握住A股上市的關鍵機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相較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先鋒精科在2021年實現了110.20%的營收增長,達到4.24億元人民幣,顯然這是公司科創板上市的底氣。
其營收增速遠超同行業可比公司富創精密、珂瑪科技、Ferrotec、京鼎精密、超科林的75.21%、35.75%、19.11%、22.17%、46.64%。
根據先鋒精科向監管機構提交的IPO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所述,“2021年度,隨著半導體行業的景氣度上升,客戶訂單實現了快速增長。”
公司當年同時實現了扣非凈利潤的歷史性突破,從2020年的2574萬元人民幣激增至8362.26萬元人民幣,增幅高達224.87%。
正是在2021年,憑借業績的顯著增長,以及得到國內龍頭半導體設備廠商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等重要股東客戶的加持,先鋒精科得以順利向科創板發起IPO的挑戰。
然而,由于半導體行業固有的周期性特征,在經歷了2021年的業績飆升之后,2022年先鋒精科面臨了下游消費電子需求的疲軟以及供應鏈庫存累積導致的周期性波動,其營收增速顯著放緩至10.87%,凈利潤增速更是出現了0.38%的下滑。
也是這一年先鋒精科的營收增速在同行中墊底,明顯低于富創精密、珂瑪科技、Ferrotec、京鼎精密、超科林的83.18%、34.04%、55.57%、19.68%、23.41%;在凈利潤增速方面,先鋒精科和超科林是唯二出現下滑的公司,盡管超科林的下滑幅度更大,為65.14%。出現了明顯的業績過山車現象。
特別是在2023年上半年,其業績增長乏力,營收增幅僅為1.68%,扣非凈利潤未能延續前兩年的增長勢頭,反而同比下降了45.27%,僅有2561萬元。
對于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的情況,先鋒精科解釋稱主要是受到半導體行業強周期性短期影響所致。
2023年上半年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近50%,這顯然已經接近監管層對擬IPO企業業績指標大幅下滑的審核紅線。
若以先鋒精科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其在短期內獲得監管層認可的難度頗大。然而,幸運的是,自2023年三季度起,隨著下游市場的逐漸回暖,其業績出現了實質性的改善。
隨著2023年全年財務數據的發布,先鋒精科實現了營業收入55,771.69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73%,扣非凈利潤7,978.54萬元人民幣,同比僅下降19.37%,全年凈利潤降幅較2023年上半年已顯著縮小。
在過往的審核實踐中,業績出現大幅波動的擬上市企業通常會受到監管層的進一步問詢,先鋒精科亦未能幸免。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其結合相關業務內容、在手訂單、2023年全年預計情況、銷售單價變化情況等,分析公司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還要看后期上市委員會怎樣看待提供的相關業績資料。
實控人風險
然而,該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招股說明書存在若干令人關注的問題,特別是涉及“家族控股”及分紅金額高達一億人民幣的問題,這使得投資者對其未來的發展持謹慎態度。根據招股說明書所披露的信息,公司董事長游利在過去三年內獲得的分紅總額高達5600萬元。
此外,既然大比分紅,又要募資補流2.08億元,這就不得不讓人質疑其是否有突擊分紅的嫌疑。
公司的股權結構高度集中,游利實際上控制了超過半數的公司股權,成為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這種家族控股的股權結構引起了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結構的擔憂,尤其是在民營企業中,家族控股常被視為公司治理風險的一個關鍵因素。
家族企業往往存在人事任命不公、內部決策缺乏透明度等問題,這些都可能導致公司治理不善和內部違規行為,對公司的長期誠信發展構成不利影響。
此外,先鋒精科在專利申請和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問題。公司在上市前一年內集中申請了大量專利,但其申請動機及這些專利與公司主要業務的關聯性并未得到充分披露。
同時,公司所擁有的部分專利是來自游利的轉讓,但相關的許可信息并未公開,這引發了對公司專利戰略的質疑。此外,招股說明書多次提及公司曾受到處罰,包括未按規定制定生產安全事故預案、產品申報不實、未進行安全評價等問題,這些都反映了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和違規行為。
突擊研發人員數
監管機構對先鋒精科近年來研發團隊顯著增長的現象給予了特別關注。
在過去數年中,隨著先鋒精科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張,其員工總數亦穩步上升,研發人員數量從2020年的58名增至2023年的106名。
然而,研發團隊中由公司內部調動而來的人員總數達到48名,其中部分人員的專業背景并非研發相關。
特別是在2023年,先鋒精科正處于IPO申請審核的關鍵階段,當年內部調動至研發部門的人員數量達到頂峰,為19名。具體而言,從2021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內部調動至研發部門的人數分別為16名、12名、19名、1名,這些內部調動人員占當期新增研發人員的比例分別為80.00%、66.67%、45.24%、100.00%。
在IPO審核期間,研發部門大量人員的內部調動引發了對先鋒精科動機的質疑。對此,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其第二輪問詢中要求先鋒精科解釋為何有較多內部人員調動至研發部門。公司回應稱,研發過程中涉及眾多復雜的工藝步驟驗證,為確保不影響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及保持生產團隊的完整性,公司選擇具有相應工作經驗和較長工作年限的合適人員加入研發團隊,專職從事研發工作。此解釋是否能令上市委員會信服尚待觀察。但無可爭議的是,先鋒精科研發人員在總人數中的比例低于同行業其他公司。
富創精密和珂瑪科技作為先鋒精科認可的同行業可比公司,其數據提供了對比。截至2023年末,富創精密的研發人員數量達到480名,占其總人數的18.89%,珂瑪科技的研發人員數量為152名,占其總人數的18.34%,而先鋒精科的研發人員數量為106名,占比僅為14.93%。即便在公司內部人員不斷調動至研發部門的情況下,其研發人員比例仍低于同行業水平,這引發了對其如何維持技術領先地位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