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長制藥酒水費用陷入迷霧。
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
在被交易所問詢三年花費5000萬重金買酒、上半年凈利潤業績預告大降,步長制藥
(603858.SH)或許為了擺脫輿論漩渦,于7月30日、8月1日以來做了兩項動作:
一是正式公布2024年“提質增效重回報”的行動方案,方案稱2023年總計現金分紅為1.38億元(含稅),占據當期凈利潤額的43.27%,待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并將持續分紅,注重投資者回報。
二是持續回購,增強投資者信心。截止7月31日,步長制藥已經累計回購2972.91萬股,占總股本的2.69%,購買的最高價為17.44元/股,最低價為14.16元/股,自2023年12月14日回購方案披露以來累計已支付的總金額為4.72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但顯然這些難以抵消負面消息帶來的沖擊。
股民們仍然會有疑問:重金“買酒”、銷售費用常年高企、這些錢,流向了哪?“天價”銷售費用真的不是利益來往的遮羞布?
銷售費用居高不下
公開資料顯示,步長制藥成立于2001年,是國內最大的心腦血管中成藥生產企業,公司創始人趙步長,現在的實控人是趙步長之子趙濤。
其主要產品在心腦血管用藥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是我國醫藥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2016年11月,步長制藥以55.88元/股的發行價登錄A股,“最貴新股”光環加身,二級市場夾道歡迎,公司股價一度登頂155.41元,輕松拿到千億市值俱樂部入場券。但好景不長,上市即穿越高光的步長制藥,正在完美詮釋貼地飛行。
《每日財報》翻閱步長制藥近年財報發現,備受質疑的點主要集中在銷售費用居高不下。2021年-2023年,公司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均在50%左右,與此同時,市場、學術推廣費及咨詢費分別約為79.56億元、71.23億元、60.31億元,占銷售費用總額比例均在95%左右。
據步長制藥披露,市場、學術推廣費及咨詢費主要包括市場活動費、市場調研費、學術活動費、學術交流費,這也是近三年對前十大銷售費用支付對象所支付費用的性質。
從產品角度來看,步長制藥產品結構相對固化,核心品種均在市場中存續多年。例如,腦心通膠囊于1993年上市,穩心顆粒于1995年上市,丹紅注射液于2002年上市。市場質疑,上市多年,難道依舊沒建立穩定的分銷渠道?賣售價100塊錢的藥,要花一半的錢做營銷,這藥品的競爭力得有多差?一個靠幾款賣了十幾二十年的老產品的藥企每年需要花七十億來做學術推廣,比創新藥藥企還要多得多,合理性在哪?
以2022年為例,步長制藥2022年銷售費用74.84億,其中“市場、學術推廣費及咨詢費”花了71.23億,占比95.17%。公司公告數據顯示,2022年總共開展了超30萬場各類學術會議等交流活動。
這算下來,2022年平均每天開了820多場會議(2022年還是封控最嚴的疫情期間),平均一場花2萬多,平均一天花1950多萬。
那么,畸高的銷售費用之下,效果如何呢?高毛利率的產品是否轉化為盈利能力?答案是No!步長制藥近三年間的營收均值雖高達146.53億元,但剔除商譽減值后的歸母利潤均值僅約11.6億元,高毛利率的產品并未轉化為盈利能力。
有財務人士指出,藥企業巨額的銷售費用一直都是行業里不可告人的秘密,利用虛開發票偷稅漏稅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使用虛假發票、票據套取資金體外使用,虛構業務事項或利用醫藥推廣公司套取資金。孰是孰非,能否釋疑自證,留給時間作答。
支付對象“用后即注銷”耐人尋味
一方面,銷售費用高企受到關注,另一方面,這些銷售費用的支付對象也耐人尋味。
近日,步長制藥在回復上海證券交易所(上交所)問詢的公告中披露了一項引人注目的信息: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該公司向關聯方貴州名帥酒業銷售有限公司支付了超過5700萬元的酒水采購費用。
公告顯示,步長制藥在這三年間分別向貴州名帥酒業銷售有限公司支付了2137.52萬元、2018.10萬元和1576.94萬元,總計金額達到5732.56萬元,費用性質明確標注為“購買商品”。貴州名帥酒業銷售有限公司作為步長制藥的關聯方,主要從事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天眼查顯示,這是一家從事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為主的企業,大股東及最終受益人為王秀珍,持股比例為97.5%。從步長制藥發布的公告得知,王秀珍是步長制藥實際控制人趙濤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即岳母。
除了名帥酒業,步長制藥在2023年還向趙濤控制的寧波國帥酒業銷售有限公司購買商品,金額約1081.2萬元。據步長制藥披露,2024年,公司還將繼續與上述兩家酒業關聯方發生交易。
對于一個以制藥為主業的企業來說,如此龐大的酒水采購費用真的正常嗎?
自家人獲得“特殊照顧”,勉強還能說得過去,可對于表面無任何聯系的公司都能如此慷慨?工商信息顯示,步長制藥披露的2023年度前十大銷售費用支付對象中,有四家成立僅一年、注冊地址相同的服務商在今年先后注銷。
往前追溯,步長制藥2022年度及2021年度合作的多個推廣服務商也在近兩年陸續注銷,這些公司均沒有參保人員記錄,但與步長制藥發生的交易金額動輒百萬元以上,部分高達千萬元。
推廣服務商的接連注銷,未免太過于“巧合”。
窘境之中積極謀求轉變
2016年上市后,步長制藥曾高調喊出“中國的強生,世界的步長”的口號。強生是誰?美國強生成立于1886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產品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2019年財富世界五百強排名第109位。
強生最大的特點是研發。作為世界第一的制藥企業,強生今年一季度在研發上投入35.42億美元,占總營收的16.56%。同期,步長制藥研發投入0.46億,占總營收的1.74%。
口號夠響亮,可實際上呢,步長制藥的底氣真的足嗎?作為一家上市藥企不搞科研搞交流,工作重心真的搞對了?
7月9日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步長制藥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約為1.86億元到2.68億元,同比下降64.08%到75.07%,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57.31%到70.77%。這或是步長制藥上市以來交出的最慘半年報。
根據披露,公司報告期內業績預減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產品因醫保受限或被部分省份納入重點監控目錄使得銷量減少、部分產品中藥材價格同比上漲等。
但事實上,從財報可以看到步長制藥近三年,作為公司的核心產品心腦血管藥品毛利率持續下降,已從高位的82.82%跌至71.68%,三年跌幅累積超過11.14%。
或許公司也看到了近幾年發展窘境,步長制藥也在積極謀求轉變。從2018年開始,公司就啟動了三大轉型戰略,即從中成藥研發向生物制藥、疫苗等高科技領域轉型;從天然藥物(中藥)(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向全醫藥產業鏈轉型;從銷售型向科研型轉型。
另外,2023年時,中藥材出現普漲,步長制藥也進行了原材料儲備,原材料從23.08億增至31.57億,增幅高達36.8%,對此公司解釋是戰略儲備。如果中藥材繼續上漲,自然能節省公司經營成本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但如果價格回落那就恰恰相反了。
但從目前的進展來看,步長制藥要扭轉頹勢,還需要時間,而需要公司高層深思熟慮的問題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