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趙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州銀行”)緊緊圍繞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內涵、核心要義和本質要求,立足職責使命,在發揮政策性科創金融作用、優化現代金融服務生態、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持續發力,以新質生產力提升驅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扛牢使命
賦能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作為河南省委、省政府確立的河南省政策性科創金融運營主體,鄭州銀行被賦予了服務河南科創企業發展的光榮使命。
精準畫像分析,讓科創能力“看得見”。借助外部專業數據建模力量,圍繞企業研發投入、專利質量、研發團隊穩定性、技術影響力,實現科創能力可量化,為授信準入和額度審批提供決策參考。
聚焦客戶需求,優化產品結構。立足河南本土科創企業特點,搭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性科創金融產品體系,優化“科技人才貸”“認股權貸”產品,更好滿足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需求;推出線上化“新e貸”產品,實現線上簽約、自主提款,打通科創金融便捷通道。
推動“四鏈融合”,探索特色化運營。圍繞產業鏈、人才鏈、技術鏈、資金鏈,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綜合服務平臺,打通“四鏈”信息通道,為產業鏈內及上下游科技型企業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增值服務,提升金融服務效能。
聚力協同聯動,提供多渠道供給保障。通過強化銀政協同,協同鄭州、濮陽、商丘、南陽4個地市出臺政策性科創金融業務支持政策;開展投貸聯動,助力企業“股權+債權”多元化融資;在投貸聯動基礎上,深化銀擔協作,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投放。截至2023年末,鄭州銀行政策性科創金融貸款余額334.03億元,較上年末新增93.43億元,增幅38.83%;“專精特新貸”“科技貸”“鄭科貸”等產品貸款余額46.69億元,較上年末新增13.45億元,增幅40.46%,均位列全省前三;被河南省科技廳評為“科技貸”業務優秀合作銀行。
多措并舉
構建現代金融服務“新”生態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金融的高質量服務。鄭州銀行積極構建現代金融服務“新”生態,在支持省市重大戰略部署、市民金融、服務企業等方面持續發力。
支持重大戰略部署方面,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國家和省市戰略部署推進實施中不遺余力提供金融服務。2023年支持省市七大產業集群、“28+20”重點產業鏈63億元,支持全省“三個一批”、重大項目82億元。
市民金融方面,將零售轉型作為全行“1號工程”,做優網點、惠農、社區、線上、遠程銀行五大渠道;投身于鄭州市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創建工作,精細化開展金融服務,已入駐357家社區金融服務站。2023年普惠型小微貸款較年初增長54.3億元,建成21家普惠金融服務港灣。
服務企業方面,積極開展“萬人助萬企”和“行長進萬企”等活動,通過行長包聯、常態走訪、標準對接和“滿意式”銷號四項服務機制,針對性制定金融支持方案,解決客戶問題及需求。2023年全年走訪調研企業2099家,達成合作融資金額773.17億元,解決客戶問題及需求684件。
數字賦能
探索數字化轉型“新”路徑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數字金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全力推進數字化轉型,組建數字化轉型工作組,初步完成頂層架構設計和管理體系搭建,不斷探索業技融合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大力引進科技人才,從一線沿海城市引進數字化領軍人才和核心專家,緊鑼密鼓地補充架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復合型技術人才;完成零售條線內嵌科技團隊組建與實施,積極組建對公、風險內嵌團隊。
努力夯實數據中臺,啟動“511”數據中臺建設,打造數據驅動、業務聯動的數據服務能力中樞,進一步夯實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基礎。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鄭州銀行將繼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充分發揮河南省政策性科創金融運營主體的重要引領作用,著力做好做細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為新質生產力發展驅動河南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