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間漢商集團披露2025年半年報,通過報告可以看出企業戰略轉型重煥生機的清晰畫卷。
財務數據透暖意:虧損大幅收窄,核心指標顯現強勁復蘇勢頭
從最受關注的利潤表來看,漢商集團上半年的答卷呈現出“營收承壓,但盈利韌性增強”的顯著特征。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3億元。盡管同比有所下降,但深入剖析其單季度數據,便能發現其內核動力正在加速修復。第二季度單季,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虧損416萬元顯著收窄至虧損114萬元。而更能反映企業主營業務“真實造血能力”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從去年同期虧損1562萬元收窄至虧損911萬元,同比減虧幅度達41.7%。這一連續的、大幅度的減虧趨勢,清晰地表明公司內部的經營壓力正在得到有效緩解,降本增效的措施開始成果,主營業務的基本面正在發生實質性好轉。
此外,公司的財務基礎依然穩固。截至二季度末,漢商集團的歸母凈資產達到16.62億元,較上年度末實現了穩健增長。這份“提質增效、凈資產穩步增長”的半年報,給予了市場足夠的信心,也成為其股價強勢反彈最堅實的注腳。
雙輪驅動格局成型:大健康穩踞C位,大商業創新求變
漢商集團業績向好的根本動力,源于其在2023年確立的“大健康+大商業”雙主業發展戰略。經過一年半的精心耕耘,兩大板塊協同發力,構成了公司全新的增長曲線。
大健康板塊無疑是當前業績的“壓艙石”和“核心引擎”。上半年,該板塊下的藥品及醫療器械分部實現營收3.73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高達72.73%,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這其中:醫藥業務根基深厚,核心產品如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通竅鼻炎顆粒等在消化科、上呼吸道科等細分賽道持續保持領先。其強大的自有OTC銷售團隊構建了覆蓋全國的零售網絡,護城河效應明顯。醫療器械業務則是亮點中的亮點。公司以可吸收生物醫學材料技術為核心,擁有包括可吸收醫用膜、可吸收骨折內固定螺釘在內的系列核心產品,并憑借100%的原材料自給率和20余項專利,構建了極高的技術壁壘,甚至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市場競爭力突出。輔助生殖業務作為未來潛力的重要一環,正在積極延伸服務鏈條。華科生殖醫院不僅通過院級合作提升傳統試管業務量,更創新性地開拓了保胎中心、性醫學科、助孕中藥膏方等新業務,打造全周期服務生態,為其長期發展打開了增長天花板。
大商業板塊則扮演了“變革者”與“探索者”的角色。面對傳統零售業的挑戰,漢商集團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積極求新求變。在會展業務上,公司果斷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依托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與武漢客廳,大力拓展機器人科技展、跨境商品貿易展等新興主題,并重磅啟動新能源綜合體項目,吸引頭部企業合作,顯著提升了高科技業態展會的占比,“會展+產業”的生態模式日益成熟。在商業運營上,公司一方面對現有購物中心進行“業態升級、品牌煥新”,聚焦體驗式消費;另一方面,以前瞻性的眼光獲批10條低空物流航線,積極探索高時效商品配送,布局“低空經濟”這一未來產業,探索物流與商業融合的全新路徑,展現了卓越的創新意識。
未來增長可期:創新藥步入臨床關鍵期,新項目落地注入新動能
審視當下,漢商集團的業績復蘇令人欣喜;展望未來,其布局的多項潛力業務更值得期待,為公司中長期價值提升蓄積了強大動能。最大的想象空間來自于創新藥的研發進展。公司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I類創新藥DDCI-01項目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其針對罕見病肺動脈高壓(PAH)的適應癥,以及針對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下尿路癥狀(BPH-LUTS)合并勃起功能障礙(ED)的適應癥,均已處于II期臨床研究的收尾階段。一旦臨床試驗順利推進并最終成功上市,不僅將填補市場空白,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將極大提升其在全球醫藥領域的行業地位和影響力。
與此同時,其他重點項目的穩步落地也將持續貢獻業績。在醫療健康領域,華科生殖醫院楊泗港新院區的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未來將極大擴容其服務能力,解決產能瓶頸。在商業領域,新能源綜合體項目的建設以及與頭部企業的合作意向,預示著會展業務收入質量和體量有望再上一個新臺階。而低空物流航線的探索,雖然目前仍在初期,但無疑是搶占未來商業配送制高點的戰略布局,先發優勢明顯。
綜上所述,漢商集團正憑借其在“大健康”領域的深度耕耘和“大商業”領域的創新變革,穩步穿越周期。其財務數據的改善是“果”,而雙主業戰略的有效推進和前沿業務的精準布局則是“因”。對于投資者而言,一個虧損持續收窄、核心業務突出、創新儲備豐厚且正在積極擁抱未來產業的企業,其投資價值已然凸顯,未來的發展路徑也愈發清晰可見。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