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新文化(600636)對外披露了2024年財報。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8,295 萬元。另外,公司2024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089萬元,同比增長33.94%,呈顯著優化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新文化披露的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3,671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4.47%;且利潤端也得到顯著修復,顯示出良好的經營“回溫”勢頭。
對于2024年營收下降,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部分區域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依然存在,奧威亞部分教育數字化項目建設延緩或暫停。本期歸母扣非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本年計提商譽減值準備4.07億元。
對于國新文化的發展,有資深市場人士分析指出,作為中國國新旗下唯一文化教育上市平臺,其所具有的央企資源有望為國新文化帶來協同效應。同時,公司聚焦"AI+教育"領域,是我國教育數字化戰略的核心受益者。目前,公司研發強度行業領先,AI相關新產品促使新業務增長點逐漸顯現。而站在投資視角,如今公司商譽減值已計提,未來可以輕裝上陣。目前公司估值存在修復空間,低位布局具備較高安全邊際,建議投資者關注2025年后續訂單回暖跡象,中長期需觀察其AI產品商業化進度及地方財政改善情況。
教育信息化與職業教育領域各有亮點
形成"主業造血+社會價值"的雙向賦能體系
回望2024年,總體來看,國新文化所處的教育科技行業呈現雙重驅動態勢。技術層面,以深度求索(Deep Seek)為代表的開源大模型實現突破性進展,推動AI技術從實驗室向教育核心場景滲透。政策層面,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持續加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國教育大會等密集出臺相關政策,行業整體處于技術創新與制度變革共振的戰略機遇期。
面對這一機遇,國新文化以“教育強國、產業報國”為使命錨點,在政策導向與技術變革的交匯處精準發力。2024年,公司緊抓政策窗口期,以教育信息化為“破局點”、職業教育為“增長極”,在教育信息化以及職業教育業務上均有亮眼表現,為教育公平與產業升級交出了一份兼具央企擔當與市場價值的答卷。
在教育信息化業務方面,依托“云+端+應用+服務”的核心能力及自研AI算法優勢,國新文化能夠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成熟解決方案,現已率先推出多款創新性AI錄播產品,為7萬余所學校提供服務。此外,基于其“全連接”的優勢,公司還為司法、醫療、政企培訓等領域提供信息化精準解決方案,已成功服務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區市數百個行業單位。
而在職業教育業務上,國新文化戰略投資的北京華晟經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晟經世)專注于產教融合領域,以數字化技術打造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等數字化產品,推動高校構建移動學習生態和專業數據生態。同時,通過打造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方向的實驗室產品和實踐教學解決方案,華晟經世還能助力高校專業發展同步產業發展,賦能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深耕主業,國新文化還牢記自身肩負的使命。在其發布的2024年度ESG報告中,公司明確表示,國新文化始終將“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作為首要命題。公司扎根鄉村教育一線,通過“三個課堂”建設縮短城鄉教育差距。同時,公司積極聯動央企資源,探索“志智雙扶”長效機制。此外,國新文化還致力于創新職業教育模式,為鄉村振興輸送“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人才。
實際上,這已經是國新文化第四年發布ESG運營報告。可以看出,其在高質量可持續運營以及綠色發展方面,已切實下了許多功夫,形成了"主業造血+社會價值"的雙向賦能體系。
大股東增持堅定發展信心
錨定國家戰略:教育強國藍圖下的央企擔當
如今,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正加速向深層次場景滲透,以多模態數據分析和智能交互為核心的AI技術,推動教育評價與管理進入"實證"時代。作為教育信息化領域的領軍企業,國新文化正展現出獨特競爭優勢,構建起覆蓋"教、學、管、評、測"全流程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可以說,AI技術推動教育數字化縱深發展,驅使教育教學變革開啟“加速鍵”。在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的雙輪驅動下,國新文化的增長潛力正持續強化。
同時,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一方面,我國教育數字化戰略全面升級,且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紅利釋放。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于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就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堅持應用導向、治理為基,推動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而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要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需求,完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
值此機遇,國新文化表示,2025年,公司將致力于推動科技創新,塑造人工智能“新優勢”,充分發揮奧威亞在教育領域音視頻領域的技術優勢,持續提高“AI+教育”技術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在夯實錄播業務基本盤的同時,公司還將致力于加快在全國范圍內開拓業務,努力打造中國國新助力央企落實鄉村教育振興的特色服務和金字招牌,爭取實現產教融合業務新突破,圍繞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方向,探索創新業務模式,打開利潤增長“新空間”。
大股東同樣看好國新文化的后續發展。今年4月8日,國新文化發布相關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文發集團)擬自4月8日起,在之后的12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采用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擬增持數量不少于公司總股本的1%,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這一增持計劃,不但顯現出大股東對公司價值的認可以及對未來持續發展的穩定信心,也有效提振了投資者對國新文化向上發展的信心。
風好正是揚帆時,未來,國新文化將以打造中國國新文化教育產業發展平臺為支撐,以內涵式穩健增長和外延式創新發展為抓手,努力夯實發展基本盤,探索發展海外業務,持續優化產業布局,積極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成為創新領先、功能突出、治理高效、充滿活力的教育現代化綜合服務新央企。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