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霞路/作者
自2022年年初至今,市場熱點分散且輪動較快,在此背景下,持股分散的量化投資策略或更能適應行情的變化,而使用量化投資策略的公募量化基金,也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逐漸“走紅”。
10月下旬,隨著各基金公司三季報的陸續披露,受到市場關注的公墓量化基金,其運行情況也陸續浮出水面。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量化基金的資產凈值為3,609.33億元,相比二季度末的3,467.13億元增長4.1%。
在關注到規模增長的同時,投資者或也不能忽略量化基金的“一體兩面”。
一、近九成公募量化基金跑贏滬深300
在傳統的基金投資交易中,交易員根據基金經理的交易指令買入和賣出證券,因此基金的業績很大程度上與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和投資能力有關,且基金持倉股的交易或會帶有基金經理及交易員的主觀意識。
而相比傳統的投資方式,量化基金采用量化策略進行投資,即運用程序、算法來決定交易的價格和時間。在這種方式下,基金經理及交易員可以將證券的歷史信息及自己的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轉化為程序,從而減少人為因素及感性因素對交易過程的影響。
從規模變化的角度看,在今年三季度,多只量化產品的規模均增長10億元以上,華夏智勝先鋒股票(LOF)在此列之中,而其基金經理的在管規模則突破了160億元。
從量化基金的整體業績上看,截至11月5日,在具有完整凈值數據的1,417只量化基金產品中,收益率在10月內跑贏滬深300指數的有1,268只,占比高達89.48%;跑贏中證500指數及中證1000指數的量化產品則分別為1,168只、759只,占比分別為82.43%、53.56%。
分類來看,目前國內的量化基金有指數增強型股票基金、主動量化型基金和量化對沖基金。其中,指數增強型股票基金在數量上占據量化基金的近一半。
不同細分類型的量化基金各有特點,其中指數增強型股票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跟蹤指數,且風格相對恒定;主動量化基金不跟蹤指數,是量化基金中收益潛力較大的類型,但投資者或不容易把握其風格。
具體而言,在今年三季度內,有多只主動量化基金的收益率超過5%。另外,包括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A在內,多只采用量化策略的指數增強型股票基金取得了3%以上的收益。
二、量化基金的“投資盲點”在哪兒?
三季度內近九成的公募量化基金收益率跑贏滬深300,或離不開量化策略本身的特點。
首先,量化基金所使用的量化策略以大量歷史數據的分析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基金經理及交易員可以構建出契合一定市場情況的投資模型,并以數量化、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分散投資和風險控制,或能及時把握投資機會。
再者,相比傳統人工的篩選和分析,量化投資策略模型所采用數據的范圍可以更廣,或能將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領域和數據囊括進分析模型當中,避免出現“投資盲點”。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量化策略的優點有不少,但其缺點或也不容忽視。
首先,量化基金的持倉分散,其部分持股的大幅上漲或難以帶動其業績的變化。
第二,量化策略模型所使用的數據是歷史數據,如果后續市場發生了與歷史數據不一樣的行情,即“歷史沒有重現”,那么在新的市場行情下,量化基金的模型或不能奏效,從而影響基金的業績。
值得注意的是,為提升量化策略的優點、減少其缺點對基金收益的影響,目前國內不少基金公司正在積極推進量化策略的優化和發展。
例如,一些基金公司的量化投資團隊自主開發了具有其特色的量化機器學習模型,這些模型經過升級和優化后,能夠更加敏銳地捕捉市場中非理性因素帶來的投資機會。
總而言之,量化基金是一類以歷史數據為基礎、根據量化模型算法結果進行交易的基金,在某些市場情況和條件下,量化基金或的確可以獲得高于市場水平的收益。但是,量化基金也像一枚硬幣,投資者在參與量化基金的投資前,除了要了解其優點,也要了解到量化基金的局限性,理性地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