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霞路/作者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如果按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今年以來已有2,320只基金合計分紅約1,434.08億元。分類來看,債券型基金成為了分紅主力,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分紅金額占比合計為12.58%,另外,有近九成公募REITs已在今年實施分紅。
有的投資者認為,基金是否分紅、分紅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基金經理的實力,而有的投資者則認為基金分紅只不過是“把錢從左口袋拿出來放到右口袋”,并不能增加收益。投資者對基金分紅的看法似乎并不一致。那么基金的分紅對于投資者而言是一類什么樣的信息?投資者能否根據基金的分紅情況挑選基金?
?
一、基金分紅或并不止于“把左口袋的錢放到右口袋”
在基金業績向好、基金單位凈值較高時,基金管理人可能會選擇進行基金分紅,以減少基金的資產、降低基金的估值,幫助投資者將收益“袋袋平安”,或以避免基金后期發生回撤、基金投資者的收益水平下降。
一般而言,基金投資者可以選擇的分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現金分紅,另一種則是紅利再投。但無論選擇哪一種分紅方式,分紅前后投資者所擁有的資產總額不變。
然而,如果從細節上看,兩種分紅方式存在一定區別。
在現金分紅方式下,投資者以現金的形式獲得基金的分紅,所持有的基金份額數量不變,但每份基金的單位凈值減少,以基金形式持有的資產總額減少。
而在紅利再投的方式下,基金分紅以基金份額的方式由投資者獲得,投資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額相應增加,但持有的基金資產總額不變,每份基金的單位凈值相應減少。
那么基金分紅與基金投資有什么關系?
首先,無論投資者選擇哪一種分紅方式,基金的單位凈值均會降低,而其上升空間或能被釋放出來。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每份基金的價格更“便宜”了,以相同的資金投資基金時,在基金分紅之后申購基金能獲得的份額更多。
第二,基金分紅后可能會發生基金凈資產總額減少的情況,這或有利于基金經理控制基金的規模,以優化投資組合、避免發生“船大難掉頭”的情況。
第三,基金分紅的條件有三個,一是基金當年的收益能夠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二是基金收益分配后,其單位凈值不能低于面值(一般為1元);三是基金當期的投資沒有出現凈虧損。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基金能夠進行分紅,或能說明基金至少在近1年以來沒有出現凈虧損,且單位凈值高于1元。如果基金能夠及時分紅,甚至在1年內多次進行分紅,或能夠說明其基金經理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
?
二、看分紅選基金,或難離開“基金類型”與“分紅時間”
?
1、“分類討論”基金的分紅
不同類型基金的分紅情況不同,一般而言,開放式基金的分紅較為靈活,而封閉式基金的分紅則需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比如,截至2023年10月30日,鵬華前海萬科REITs在2019-2023年每年各分紅1次,而博時裕盈3個月定開債在今年以來已分紅8次。從基金實際上的分紅情況來看,市場上存在一年內多次分紅的債券型基金,也存在著多年未分紅的股票型基金。某些基金的分紅方式可由投資者自行選擇,而有的基金則只能進行現金分紅。
因此,如果投資者想通過分析分紅情況來篩選基金,應該“區別對待”不同的基金,選擇不同的標準分析不同類型基金的分紅。
?
2、基金分紅的時間是否“恰如其分”
除了分析基金的類型與其分紅是否匹配,基金分紅與市場趨勢是否匹配、分紅時間是否恰當,或也是投資者在篩選基金時需要分析的內容。
對于股票型基金等權益類基金而言,在市場持續上漲時,基金經理一般會配置較高比例的股票,而持有較少的現金,且較少實施分紅,以保持一定的資金水平來獲得更多收益。而當市場下行、股票大面積下跌時,基金經理可能會降低股票的配置比例,反而持有較多現金,此時正是基金進行分紅的時機之一。
也就是說,基金經理如果能夠在牛市中獲得收益,且在賣出已盈利的證券、持有較多現金之后實施分紅,則說明其或具備一定市場前瞻能力。
而如果某只基金的單位凈值僅略高于1元,且在市場下行時才不斷賣出其所持有的證券,甚至在基金單位凈值不斷減少的過程中進行分紅,那么這只基金有可能會在實施分紅之后面臨基金凈值跌破面值的情況,甚至可能要面臨清盤。
需要指出的是,分紅頻繁、分紅多的基金,其業績并不一定穩定。基金的分紅情況或就像其業績排名,只能說明其過去一段時間內基金經理的表現,而基金未來的分紅情況能否如以往一樣,還與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變化、基金經理的投資決策等因素有關。
總而言之,篩選基金時,分紅情況是一個值得參考的依據,但投資者也需要辯證對待,并不能完全將其作為判斷標準。想要選出有投資價值的基金,投資者或還需將基金的分紅情況與基金的階段漲幅、風險收益、基金經理能力等信息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