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基研》 陌語/作者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一般而言,基金的內部持有往往對于投資者而言有參考意義。其中,基金管理公司的員工(以下簡稱“基金員工”)持有基金的規模,反映了基金從業人員的信心。而基金公司的自購,同樣也展現出也代表了公司對其旗下基金產品業績增長的信心。
據各公募基金2023年中報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不少主動權益基金產品的短期凈值面臨挑戰,但公募基金的基金員工持有基金資產凈值規模卻處于上升的趨勢當中。此外,2023年8月,今年以來共有76家基金公司(包括資管公司)已自購36.65億元旗下產品。
那么基金員工對基金的增持說明意味著什么呢?基金公司運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基金,又向市場又傳遞了什么信號呢?
?
一、基金員工增持“自家產品”,傳遞什么信號呢?
相比普通的個人投資者,基金員工的專業性水平較高,對基金產品有更多了解,且能容易全面地分析一只基金。
因此,基金員工增持通常說明其對于所在基金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所任職公司旗下的基金產品的業績和前景有信心,認為“自家”的基金具有投資價值,故而選擇增持該基金的份額,愿意將自己的投資收益與基金公司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Choice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基金公司員工所持有基金份額合計超126億份,較2022年年底上漲16.77%。在數量上,除次新基金外,其中43%的基金產品受到基金員工增持;37%的基金產品遭到基金員工的減持或調倉;20%的基金產品,基金員工的持有比例不變。
總體來看,2023上半年,基金員工增持的產品比減倉或調倉的產品多,同時,基金員工持有基金資產凈值規模也在增長。
除了基金公司員工增持外,不少公募基金在今年也開始了“自購”。
8月21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宣布,擬運用固有資金合計5,000萬元投資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同日,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將使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偏股型基金及基金中基金(FOF)合計不低于5,000萬元。
從基金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基金員工增持也可以被視為一種積極的信號,因為基金員工通常能比外部投資者更能了解基金的情況和未來發展的前景,而基金公司的自購,也代表了其對自身旗下基金產品業績增長的信心。
?
二、如何從報告中“挖掘”增持與自購數據,正確看待基金員工增持行為
作為基金投資者,我們如何才能“挖掘”到基金公司的自購或者以及基金員工增持的行為?
基金公司自購行為一般可以通過查閱基金公司的不定期報告來觀察。基金公司發布的自購基金公告、固有資金投資旗下基金公告中,會直接說明運用多少資金進行自購或增持。
而對于基金員工的增持數據也可以通過閱讀基金公司的年報、半年報和季報來觀察。其中,在基金的年報和半年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基金員工持有本基金的情況;在季報中,我們則能看到基金管理人使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基金的數據。
例如,在基金的年度報告中。目錄中有里面的一章是關于基金份額持有人信息,其中就有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持有本基金的情況。
另外,基金的年報還顯示了基金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投研人員、基金經理持有該基金的情況。
綜上所述,如果基金投資者要跟蹤觀察各大公募基金公司的基金自購信息,可以關注基金的不定期報告,也可以通過查看該基金的一個季度報告中呈現的基金員工投資數據,如果對比上一季度的確有增加,說明基金管理人在該基金進行了自購增持。
基金員工增持往往視為一種積極的信號,因為內部工作人員通常比外部投資者更了解基金的內部情況和未來發展的前景,他們的增持行為可能是對基金未來業績的預期和信心的體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員工增持,并不一定代表基金業績一定會好轉,投資者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