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麥門”后,年輕人又開始遁入“達門”。
在達美樂之前,沒人能高看一眼冷凍再加熱的披薩,但達美樂卻能在經歷了購買——冷凍——順豐次日達的漫長旅程后,進一次空氣炸鍋就能如同現烤一般重煥新生。
這家美國比薩品牌,去年關閉了在“比薩原教旨主義”意大利的最后一家門店后,進入了中國市場,憑借口味成功出圈。
不過目前,全國只有22個城市擁有點上一份達美樂外賣的權利,一半以上的門店還布局在一線大城市。
這形成了一個怪圈:一旦達美樂出現在某個城市的商圈,周邊的地級市區和縣鄉鎮都會在第一時間接收到訊息,并提前半年開啟代購業務的布局。
一張披薩加價10元,一趟凈賺200元,對于有達美樂門店的城市人來說,他們怎么也想不到達美樂是這樣的珍饈美味。
01.一入“達門”深似海
找代購買一塊達美樂實屬不易,因為它的門店實在太少了。
從絕對數量來看,截至2023年1月1日,達美樂中國門店數量不到必勝客的四分之一,、直到2016年才在杭州開出首家北京、上海以外的門店,最近,達美樂公布要計劃將門店數量從去年底的588家,增至2026年的1500家。
截至2023年5月31日,達美樂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656家,并計劃今年要再開180家門店。
稀缺的達美樂,和品嘗過達美樂的兩個門派,匯聚在小紅書,并形成了“師徒體系”:我幫你代購,并告訴你哪個最好吃,怎樣買更便宜。
比如,坐落在東北的朋友會專門為了達美樂驅車前往北京,帶回來幾盒后用食品袋將披薩一角一角的分裝,然后塞進冷凍室,再分幾角給石家莊的朋友,權當共享吃達美樂的情分。
想吃的時候掏出一塊,放進空氣炸鍋,那口感與現烤的無異。
小紅書上,“達門”代購成堆,他們的前身多為山姆、瀘溪河的老顧客,但相比于要年卡會員的山姆和容易晃碎的瀘溪河,達美樂明顯是更優選,不僅到店拎了就走,還完全不用擔心口味的問題。
而有的“達門”在初嘗達美樂后,毅然決然踏上了尋找達美樂之旅,比如只將有達美樂的城市作為自己的旅行目的地,先在當地飽餐一頓,再代購幾盒回家,這才是一段完美的“達門之旅”。
除了價格低廉,門店稀少,達美樂也是有真功夫在身上的。
進駐中國后,達美樂深諳本土化改造,陸續開發了金沙咸蛋嫩雞、小龍蝦酥香嫩雞、照燒牛肉土豆等口味,而每款披薩,都有九種卷邊夾心可供選擇,如何搭配、怎樣更好吃,或許只有專業的達門信徒才能知道。
另外,達美樂還深諳快餐玩法,設置了每周二周三的會員折扣日,當日購買披薩7折優惠,且每消費一次便會有兩次抽獎機會,
綜合一頓達美樂人均還不到60元,必勝客在達美樂的專業披薩和面前根本抬不起頭。
有意思的是,達美樂代購成風,卻沒人提及其不熱衷于開店的原因。
從達美樂的門店分布情況來看,廣東門店數最多,其次是北京、天津,再是江浙滬門店數最多,近兩年達美樂加速了在北京上海之外的布局,但整片地圖上,空白地帶仍占據大半。
不是達美樂不開店,是外賣更賺錢。
創立初期,達美樂80%的營收就是靠外賣訂單獲得的,光是商家自配并保證“30分鐘必達”便能彰顯達美樂“披薩外賣專家”的身份。
而這也很好解釋了達美樂為何極少在外賣平臺上提供服務,主要是為了保證披薩食用的最新鮮的口感,如果商家不配送,就只能消費者自行去店里取。
這下,即使是有門店配送的城市,也開始默默許愿:達美樂快點開在我家旁邊吧!
為了培養自己的外送體系,達美樂也算是斥了巨資,砸進騎手員工的手中:截至2022年上半年,達美樂比薩全職員工3199人,兼職員工9705人,后者多為騎手。
2021年,達美樂中國的員工薪酬開支為7.04億元,占收入比例為43.7%,其中外包騎手的薪酬共計4632.8萬元,門店和中央廚房層的員工成本同樣不低,2021年合計4.62億元,占比為28.68%。
隨著今年180家新店開業,達美樂中國的員工成本還要進一步提高。
02.“披薩配送專家”的痛處
在目前眾多上市的餐飲企業中,達美樂中國的業績并不突出,且處在持續虧損中。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達美樂中國的收入分別約為11.04億元、16.11億元、20.21億元,凈利潤依次約為-2.74億元、-4.71億元、-2.23億元。
達美樂倚仗外賣多年,2019-2022年,達美樂中國四年營收47.36億元,其中有超7成收入來自外賣。
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達美樂與其他快餐品牌相比擴張速度明顯緩慢,而員工和門店成本的開支卻在不斷擴大,尤其在重點布局的北上廣地區,雖然開始有意識的控制成本,但目前尚未有明顯改善。
根據達美樂今年公布的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達美樂在全球的零售額增長5.9%,在不排除外匯影響的情況下,全球零售額增長了2.2%。
按照地域來看,2022年,一線和一線城市創造了中國比薩市場大約63.5%的收益,麥當勞、藍蛙等西餐連鎖品牌均有披薩餐品,更別說早早入局的棒約翰和必勝客了。
而除了這些相比起來更為成熟的外國披薩品牌外,中國本土披薩品牌也開始悄悄出現,披薩自助更是遍地發芽。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1年-2021年之間,國內比薩企業注冊數量持續上升,2020年達到頂峰,國內與比薩相關企業一共有2.5萬家。
達美樂代購浪潮下,仍有很多人還沒有被培育出消費者心智。
先入為主的行業巨頭們、蓄勢待發的西餐連鎖,野心勃勃的同品類企業,都是達美樂中國持續的屏障,持續虧損的業績和不見收斂的成本,能否支撐達美樂繼續布局新一線門店還是個大問題。
更別說現在的快餐擴張都來到了下半場,集體卷進下沉市場了。
從招股書上來看,達美樂仍舊準備大力投資外賣場景。
在達美樂中國眼里,中國披薩市場是一個完全龐大、快速增大且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的市場,且相比于東南亞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披薩市場遠沒有達到飽和狀態。
據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披薩行業市場規模為375億元,僅同比增長3%,
再按照去年的營收規模來看,達美樂中國已經成為國內第三大披薩公司,僅次于百勝中國旗下的必勝客和本土品牌尊寶披薩。
甚至,達美樂是披薩外送界的鼻祖,更是即時配送行業的鼻祖,其歷史底蘊絲毫不差肯德基。
1973年,達美樂首次提出“配送時間超半小時即半價”,達美樂中國CIO賴毓銘曾表示:“我們內部常說,達美樂其實是一家科技公司,只不過碰巧在賣披薩。”
為了把速度卷到極致,達美樂自主研發了智能訂單調度系統、一體化服務中臺,用戶可以全程追蹤比薩從制作到送達的全過程。
這讓達美樂身上的標簽愈發明顯:外來品牌,口味正宗,和配送及時。
今天,達美樂中國作為首個港股披薩IPO,自然承擔起了“披薩配送專家”肩上的責任,“30分鐘必送達”的外送業務能否成為支撐其長期發展的差異化策略?且看今年擴張后的業績變化。
參考:
跨省代購達美樂比薩的,都是些什么年輕人?——三聯生活實驗室
首個披薩IPO,達美樂中國市值60億港元——不二研究
賣比薩年入16億,達美樂“送自己”上市——鈦媒體
市值近60億,中國披薩第一股來了——觀潮新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