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6月里,華為都有哪些被大家關注的新消息?
其一莫過于入選了2025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其二則是決定對部分大模型技術做開源處理。
華為入選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企業
據媒體報道,近日《時代》周刊對外揭曉了2025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輪評選中,相關工作人員會根據不同企業的特征標簽,將入圍的百名選手再次細分到領導者(Leaders)、顛覆者(Disrupters)、創新者(Innovators)、巨頭(Titans)、先驅者(Pioneers)這五個不同的組別里。
而我們熟悉的華為,也在本輪評選中順利歸入了巨頭(Titans)組。
談及華為的入選。
《時代》周刊曾對外回應稱,華為不僅是5G技術的市場領導者,還是6G開發、云計算、新能源汽車等多領域技術的前沿企業。在營收數據層面,2024年,該公司營收高達1182億美元,同比增長22.4%。而在技術創新領域,華為那臺搭載了可折疊屏幕、鴻蒙操作系統的筆記本電腦也同樣值得關注。
聯系到事件背景,本次華為的入選既反映了中國品牌在國際科技產業鏈中的影響力已無法忽視;又彰顯了華為在早期的“缺芯”難題前并未止步不前,成功在多個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像是在2024年,出自華為的Ascend 910C人工智能芯片,其性能表現就已在推理任務場景中達到了英偉達H100芯片的60%,為我國企業在AI的底層算力領域博得了關鍵進展。且后續麒麟芯片的回歸、鴻蒙系統的成長,也讓華為在產品技術底座、軟件應用生態上展現了強大的競爭力,在國際營商環境中詮釋了那份獨屬于中國品牌的韌性。
華為正式開源部分AI技術
時間來到6月30日,在上榜“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企業”后,華為再一次成為了眾網友關注的焦點。
據媒體報道,當天華為方面作出決定,正式將盤古70億參數的稠密模型、盤古Pro MoE 720億參數的混合專家模型、基于昇騰的模型推理技術開源化處理。
目前盤古Pro MoE 72B模型權重及基礎推理代碼、基于昇騰的超大規模MoE模型推理代碼已經正式出現在了開源平臺上,緊隨其后登錄開源平臺的將會是盤古7B相關模型權重與推理代碼。
在應用層面。
盤古大模型的發力方向是數據管理、模型訓練、模型部署,即人們口中的一站式大模型開發+應用平臺。在它的幫助下,企業端不僅可以靈活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與產品,還能夠依托定制開發、全生命周期工具鏈等特色場景,高效完成模型的定制開發任務。
而昇騰的產品符號,則更像是華為在AI計算領域的生態抓手。相關團隊可以借助昇騰的技術創新賦能AI技術的普及與應用,進而在算力服務等“底座概念”上,為特定的產品提供專項支持。
正如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計算CEO張平安在談及相關服務時的反應那般。
昇騰可以為大模型應用提供澎湃算力,升級后的大模型又能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多模態等領域做出更卓越的貢獻、更優秀的表現。
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談及華為發力AI建設、加入開源大家庭的底層原因,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首席執行官(CEO)任正非此前的那番話一定是我們繞不過的一環。
“人工智能也許是人類社會最后一次技術革命,當然可能還有能源的核聚變。人工智能發展要經歷數十年、數百年。不要擔心,中國也有很多優勢。”面對記者,任正非如此說道。
在任正非看來,芯片、算力等各種技術的發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智能時代的到來。而人工智能應用的出現,則有望成為智能時代的關鍵轉折點。
“如果有機會去參觀中國的天津港,從裝船、運輸、堆垛,包括通過海關,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幾乎沒有一個人。煉鋼是很苦的,火很烤,現在煉鋼爐前沒有人,軋鋼機前也沒有人;以前要舀出鋼水來檢驗鋼鐵的成份,現在戴眼鏡就可以判斷鋼水是否合格。”說到興起之處,任正非還不忘用天津港的例子向記者展示人工智能應用對各項產業的賦能實例。
將目光放回到現在。
經過長期的軟硬件技術攻堅、深耕,華為旗下同AI相關的業務線已經為科大訊飛、新浪、硅基流動等多家大廠提供了服務支持,為當下被眾人期盼的“AI賦能千行萬業”提供了一定的可行化方案和落地經驗積累。
可見本輪開源相關技術的決定,不僅驗證了華為身為“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企業”的擔當。還成功在技術、應用范圍層面加速了相關業務、生態的建設速度。
參考:
光明網:《時代》周刊公布2025年“全球100大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華為等中企入選
博覽新聞:華為正式宣布,開源重磅模型
新華社財經客戶端:任正非談人工智能:世界走向人工智能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新浪財經:華為任正非:人工智能也許是人類社會最后一次技術革命,中國也有很多優勢
中關村在線:華為連續兩年入選《時代周刊》“全球100大最具影響力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