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研》 霞路/作者
Wind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年內已經有超過50只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發生變更,以FOF、混合型基金和指數基金為主。那么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發生變更是好是壞?業績比較基準發生變更對基金有何影響?持有這些基金的投資者又應該如何應對?
?
一、基金業績的“合格線”從何而來?
基金經理在管理基金時,并非盲目追求高收益。在基金設立之前,基金公司會基于過往的投資經驗、市場情況、基金本身的性質等因素來確定一個相對合理的目標收益率。基金經理在管理基金時,會朝著這個目標收益率來管理基金。而這個目標收益率,就是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
在功能上,作為一項衡量指標,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反映了基金的相對回報率。另外,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通常會被投資者看作是基金業績的“合格線”。通過比較基金的實際收益率和業績比較基準,投資者可以大致判斷出基金業績水平和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
一般而言,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由一系列指數和存款利率按照不同比例組合而成。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比如,混合型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中,大盤指數收益率的權重會高一些,債券型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中債券指數收益率的權重則會更高,行業主題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中則會含有行業指數。
以混合型基金為例,中歐價值回報混合A的業績比較基準是“中證800指數收益率×80%+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稅后)×15%+中證港股通綜合指數(人民幣)收益率×5%”,博時榮享回報混合A的業績比較基準是“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0%+恒生綜合指數收益率×20%+中債綜合財富(總值)指數收益率×30%”。兩只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中分別含有中證800指數及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
相對地,行業主題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則會帶有明顯的行業色彩。
如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股票A,其業績比較基準為“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指數收益率×90%+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稅后)×10%”,其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指數的權重為90%。
然而,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只是基金的一個目標收益率,其參考價值大于其承諾價值,而市場上也不乏實際收益率與業績比較基準存在偏差的基金。而且,在市場變動、行業輪動之下,基金公司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使投資者對基金的未來運作情況有更明確的參照。
?
二、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改變后,投資者需要作出什么動作?
那么,一旦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發生改變,投資者應當如何應對?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為什么會發生變化開始講起。
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發生變更,有三種可能,一是基金的目標收益率難以獲得,需要采取優化措施;二是基金類型與業績比較基準不匹配,需要作出更改;三是基金的基金經理或者投資策略變更,投資風格發生改變,其需要重新制定與之相匹配的業績基準。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基金的實際收益率或都會與其原有的業績比較基準發生偏差,投資者基于基金過往的實際收益率與業績比較基準得出的投資結論或并不能真實反映基金的表現,給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帶來障礙。
因此,基金適時調整業績比較基準,能夠使基金的策略定位更加精準,有利于投資者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面對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發生變化的情況,投資者需要有什么樣的動作?
首先,投資者可以觀察和分析變動前后兩個業績比較基準的區別。如果基金新的業績比較基準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各成分的權重,說明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可能只是基于市場情況,對業績比較基準作出微調。
其次,投資者可以觀察新舊兩個業績比較基準與基金的業績走勢,看看新的業績比較基準是否更加貼合基金過往的業績走勢,如果是,說明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是以持有人利益為出發點,主動優化選擇更具合理的比較基準。
基于以上兩種情況,投資者可以根據基金業績比較基準調整的幅度,適當調整對基金的持倉,以獲得合理的投資收益。
最后,投資者可以觀察基金在變更業績比較基準之前其基金經理、產品類別和產品屬性等是否發生過變更。如果是,說明這只基金的投資風格或投資策略或會發生改變,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收益水平或會發生改變。基于此,投資者可以在分析基金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資預期后決定加減倉或是否繼續持有。
總而言之,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只是基金經理在管理基金時所追求的目標收益率,或僅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參考意義。投資者在分析一只基金的業績時,除了參考業績比較基準,還可以將該基金業績與寬基指數收益率、同類型基金業績、與該業績比較基準相似的基金業績進行對比,以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