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霧還在聚集。
1
核心人物突然離任
一則公告在金融圈掀起了波瀾。
大約一周前,天弘基金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原總經理郭樹強因個人原因,在7月24日離任,并將由該公司董事長韓歆毅將代任總經理職務,代任時間不超過六個月。
郭樹強何許人也?公開資料顯示,郭樹強是基金行業老將。早在1998年,郭樹強就加入了華夏基金,歷任總經理助理、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機構投資決策委員會主任、機構投資總監。
?
▲圖源網絡
2011年,郭樹強離開華夏基金,正式出任天弘基金總經理。這一舉動曾讓業界感到疑惑,因為當時的華夏基金已經是行業巨頭,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000億元,而天弘基金還只是一個小角色,資產管理規模僅74億元。
但在這12年里,郭樹強證明了自己。他將一家規模不到百億的小公司,發展至萬億級規模。Wind數據顯示,天弘基金的最新管理規模達到1.07萬億元,在全市場154家公募持牌機構中排在第五位。
?
▲圖源:天天基金網
這樣一位行業大佬,為何會突然離開自己一手帶大的企業?對于這個問題,天弘基金方面并沒有透露太多信息。但公告發布后,來自財新傳媒的消息顯示“郭樹強于2023年7月中旬被有關部門帶走,至今處于失聯狀態”。
一時之間,市場上的傳言陡然增多。按照《國際金融報》等媒體的報道,如果該新聞消息屬實,很可能牽扯到一樁陳年舊案。
事情發生在2014年,華夏基金被爆出“老鼠倉”,多人涉案被帶走調查。作為華夏基金的第一批股票投研團隊成員,郭樹強也被牽入其中。
?
▲2014年華夏基金老鼠倉案,圖源百度百科
彼時也有傳聞稱郭樹強曾被帶走調查,這得到了天弘基金和郭樹強的否認。但根據財新的報道,近年來一直有人在舉報郭樹強涉“老鼠倉”并逃避司法追責的事。
沉渣泛起,隨著郭樹強的離開和天弘基金的諱莫如深,事情變得愈加撲朔迷離。
2
余額寶光環消散
郭樹強能在天弘基金創造奇跡,離不開一個關鍵要素:余額寶。
郭樹強剛加入天弘基金,就趕上了阿里巴巴進軍基金行業的大潮。按理來說,彼時的天弘基金并無優勢。盡管早在2004年11月就成立了,但直到2012年天弘基金旗下基金管理規模也不到100億。而且,成立近十年之后,天弘基金也只有2007年和2009年實現了微薄盈利,其余時間都在虧損。
用支付寶CEO彭蕾的話來說“在網上賣基金至少要有一些電子商務的積累,但天弘讓我們很驚訝,它在這塊是空白的,沒有人員,沒有系統,沒有客戶,典型的三無公司?!?/p>
但當時的郭樹強和周曉明(時任天弘基金首席市場官)用誠意打動了阿里巴巴。2013年,余額寶正式推出,成為國內首只互聯網貨幣基金。上線僅6天,余額寶的用戶就突破100萬;上線一年后,這個數字超過了1個億。
?
▲圖源網絡
天弘基金也由此一飛沖天。2012年底,天弘基金管理規模是99.5億元,到了2017年,天弘基金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成為國內首家規模超過萬億的公募基金公司。2018年,天弘基金的總規模更是高達1.99萬億元,刷新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紀錄。
從默默無聞到行業第一,天弘基金賭對了贏麻了,但副作用也隨之顯現。
2017年,天弘基金經統計的非貨幣公募資產僅有243.55億元,在其超萬億的規模占比只有1.3%,同業新排名中的名次,大幅倒退至第48名。
這背后,是天弘基金對余額寶的過度依賴。2018年的時候,天弘基金的總規模高達1.99萬億元,但其中98%都為貨幣基金,也就是來自余額寶。
截至2023年6月底,天弘基金的資產凈值為1.07萬億元,相比高點已經縮水四成。
從業績來看,2018年的時候,天弘基金的營收為101.25億元,凈利潤為30.69億元。但到了2022年,公司營收降至54.24億元,凈利潤降至15.48億元,和當年相比已然腰斬。
更關鍵的是,天弘基金所依賴的余額寶,收益也在下降。截至7月31日,天弘余額寶基金的近7日年化已跌至1.6%左右,每萬份收益為0.4505。想當年,余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一度超過6%。
?
▲圖源:天天基金網
那種“躺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3
“一拖多”嚴重,投研能力待加強
面對自己的短板,天弘基金其實也一直在尋求改變。
早在2018年,天弘基金就開始了投研一體化改革,逐步深入行業研究。
但從這兩年的業績來看,天弘基金要走的路還很長?!盎C主義”曾做過梳理,盡管2022年天弘基金收取了39.46億元的管理費,但其產品表現卻一言難盡。
資料顯示,天弘基金權益類產品規模在10億以上的有五只,過去一年僅一只產品實現正收益。規模在1億元以上的權益類產品有30只,大部分產品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過去一年最高虧損達20.78%。
?
此外,天弘基金的多名基金經理存在“一拖多”的情況。根據獨角金融的梳理,截至2023年7月25日,天弘基金47名經理中,有6名在管產品數量超過10只,甚至還有基金經理管理著17只產品。
而且,這些“一拖多”基金經理的業績都一言難盡。就拿在管基金數量最多的基金經理林心龍來說,獨角金融的梳理顯示,截至7月24日,林心龍管理的17只產品中,近3個月、6個月、1年期收益率分別為-7.43%、-11.84%、-14.84%。
更有意思的是,天天基金網資料顯示,管理十幾只產品的林心龍,累計任職時間還不到3年。
?
▲圖源:天天基金網
這種“一拖多”的背后,反映的是天弘基金人才相對短缺、投研能力相對薄弱的困境。早在2011年和2019年前后,天弘基金就曾兩度遭遇核心投研團隊的流失,元氣大傷。
如今,隨著郭樹強的離任,天弘基金的壓力更大了。作為曾經的行業一哥,天弘基金也是時候想想出路了。因為無數弄潮兒已經驗證過一個道理——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再見都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