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型券商融資越來越不容易了。
1
三輪問詢后撤回定增
中原證券成了今年來第一家主動撤回定增申請文件的上市券商。
7月21日晚間,中原證券公告稱,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并統籌考慮公司實際情況和融資安排等因素,經審慎分析與論證后決定終止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并向上交所申請撤回相關申請文件。
?
?
中原證券原本預計定增募資不超過70億元,主要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投資與交易等業務。但忙活了一年多定增事項,還是以撤回作結。
在終止這項定增之前,中原證券還經歷了3輪問詢。
2022年4月29日,中原證券首次披露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同年8月18日,中國證監會也首次給出了反饋意見。中原證券很快根據監管要求作出了修訂,不過幾個月后,中途因為注冊制相關法規開始實施,中原證券又作出了二次修訂。
2023年3月28日,中原證券第二次收到上交所出具的《關于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
又是幾個月后,2023年7月6日,中原證券收到了上交所的第三輪問詢函。
?
?
問了啥呢?
一是關于中原小貸股權處置,二是融資合理性及融資規模的必要性。
2016年8月,中原證券動員設立了中原小貸。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原小貸的總資產為11.13億元,凈資產為11.06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為7.31億元。
2022年,中原小貸實現營收6762.03萬元,凈利潤為2259.64萬元。
從數據上看,中原小貸的資產狀況可以充分覆蓋貸款、墊款,公司營收利潤也還不錯。
不過實際上中原小貸從2020年起,已經先后兩次完成股權轉讓,2021年末以后,中原小貸就不再和中原證券并表了。
那么中原小貸后續的股權處理狀況如何?中原證券自身的經營狀況又如何了?又為什么要定增融資?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2
盈利和規模墊底
根據公開資料,中原證券成立于2002年11月,并先后在港股和A股上市。
對于此次定增終止事項,中原證券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正常,終止此次發行事項并撤回申請文件,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與持續發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不過,其資產狀況在上市券商公司中,卻難言樂觀,盈利能力和凈資產規模都是屬于墊底的存在。
綜合《核心價值發現者》援引的中原證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審核問詢函的回復和Wind數據,可以看到2020年末-2022年末,公司凈資本分別為101.42億元、91.01億元和81.08億元,跌出百億規模后還在不斷下降,并逐漸成為同行業業務規模相近的可比上市公司中的墊底,歸母凈利潤也是再同行可比公司中連續墊底。
?
?
?
業績方面,中原證券去年的自營收入大幅下滑,整體業績欠佳,反倒襯得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回暖頗為“光明燦爛”。
數據顯示,2022年中原證券實現營收18.81億元,同比下降57.4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0.9億元,同比下降81.6%,也就是剩了不到兩成的利潤。
2023年一季度,中原證券營收約4.6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31%;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0.6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64.58%。
另外,中原證券原董事長菅明軍,近期也因為到了法定退休年齡,遞交了辭職報告,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董事會下屬專門委員會委員和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
同時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建民也因達到退休年齡申請辭任,董事張笑齊和陸正心也因個人工作安排原因相繼辭職。
盈利能力和資產規模墊底,業績也才回暖,高層又面臨大變動,新一屆領導班子能否帶領公司更上層樓,仍未可知。
3
融資不好使了?
中原證券聊得差不多了,再說回定增這件事,一般是出現在那些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資產負債率也比較高的公司。
上市券商此時實施定增融資,更多是稱為了增加公司本金,優化公司資本結構,提升抗風險能力。
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是為了擴大某個投資者或某些投資者的股權,以實現公司更好的發展。
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券商公司是為了降低負債率,想要通過融資“補血”。
除了中原證券,近期關于國聯證券、華鑫證券增資計劃的討論,也不在少數。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2020年以來,已經有近10家上市券商發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計劃,且都是中小型券商。
但隨著“資本節約型”這一概念的提出,中小型券商的融資環境也變得艱難起來。
?
?
根據紅刊財經,證監會發言人年初時表示,“我們一直倡導證券公司自身必須聚焦主責主業,樹牢合規風控意識,堅持穩健經營,走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在交易所的重點關注下,不少券商公司修改了定增方案。
比如國聯證券2022年9月末計劃募資70億元,后來調整為計劃募資50億元;還比如財達證券2022年底計劃募資50億元,其中35億元投向兩融、自營業務,不久前,又取消了對兩融的募投,調整為投向財富管理、投行、信息技術,對證券投資業務的募投規模也削減為5億元……
?
?
除了通過定增融資的,其它形式比如配股融資等方式,推進也比較緩慢。
根據紅刊財經,去年以來,多家券商推出大額再融資方案,僅幾家頭部券商配股融資總額就超過200多億元。
比如去年9月,中金公司推出了10配3的配股方案,擬計劃募資270億元,但至今無果。
在監管的介入下,這些定增、配股等融資方式,正變得越來越敏感。
中原證券是今年來第一個主動撤回定增申請的券商公司,而這,或許還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