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己的德撲、能統一蘇南蘇北的紙牌游戲、江蘇省粹——摜蛋,早就火出圈了。
繼它代替高爾夫成為北京中產新的圈層文化與社交工具后,摜蛋已經成功攻占金融圈。
今年以來,先是2月份,網傳某券商研究所發起“光伏摜蛋局”;3月份,浙商證券舉辦了一場職工摜蛋比賽;博時基金舉辦25周年摜蛋比賽;
7月下旬,北京金融街商會也將舉辦摜蛋邀請賽……
中信證券出的摜蛋套裝已經成為金融圈熱門時尚單品;
就連隔壁的互聯網人士也對金融人熱衷摜蛋的形象有所耳聞。
小紅書上,摜蛋的搜索詞云已經和“金融”一詞深度綁定。
摜蛋,怎么就占領更多人的社交圈了?
一、飯前不摜蛋,等于沒吃飯
摜蛋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江蘇淮安。
當時淮安區南閘鎮供銷社主任樊越榮、信用社的外勤會計耿志昌等人結合了長三角地區多種撲克牌游戲——斗地主、跑得快、打對門等,創造出了摜蛋。
“摜”在淮安方言里是“摔”“砸”的意思,打牌興起之時,有人會把牌高高舉過頭頂重重地砸向桌面,在摜蛋游戲中,能砸出去的威力較大的就是“炸彈”,所以“摜蛋”最初的意思是“摜(炸)彈”。
但當時“guàn dàn”的叫法并沒有文字記載。
直到2005年,淮安網的創始人楊海軍等人著手開發“guàn dàn”在線游戲,為了讓游戲接地氣又別具趣味,正式命名其為“摜蛋”,并注冊了網站。
同年6月14日,淮安摜蛋網正式上線。
《淮安日報》發布了第一條摜蛋新聞,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的“摜蛋”這一名稱就此傳播開來。
淮安摜蛋成為淮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摜蛋游戲也迅速傳遍以江蘇為核心的華東地區。
蘇皖人民把“飯前不摜蛋,等于沒吃飯;飯后不摜蛋,等于白吃飯”這句話牢記于心。
據說江蘇飯店包間里會放一大一小兩張桌子,大桌用來吃飯,小桌用來摜蛋。
飯前摜蛋等菜,飯后摜蛋醒酒。
在江蘇某市上大學的樂樂,永遠忘不了自己在元旦猜燈謎活動中抽中“打一摜蛋專業術語”的震撼,“怎么,是默認江蘇人都會打摜蛋嗎?”
蘇皖摜蛋,全民同樂。
別的地區購物中心一樓最多搞一搞公益電影、商業推廣、明星站臺,蘇皖的商場中庭是可以搞出摜蛋大賽的。
公務出差途中,逛市集賞花之余,甚至在洗浴中心,用“摜蛋”攢局再合適不過。
樓盤開盤、超市促銷、4S店賣車……都可以是摜蛋大賽的由頭。
比起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撲克牌游戲,摜蛋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好上手,只要你真心想融入這場社交游戲,沒什么學不會的。
變化多端的打法又增加了趣味性和刺激感。
不管是公司還是校友會,甚至在小區業主群里,摜蛋都是最好的團建選項之一。
摜蛋社交的魅力,打兩圈自然懂了……
二、摜蛋風靡金融圈
不同于德撲各自為戰,摜蛋是一種社交屬性更強的紙牌游戲。
2V2的組隊作戰需要玩家相互配合,非正規的摜蛋比賽中不會安裝擋板,“各種擠眉弄眼打心理戰”成為局中人的必備技能。
一局下來,陌生人能很快熟悉,甚至成為朋友。
進入摜蛋群,就總有再約的時候。
所以有人說“摜蛋不是游戲,而是一種社交貨幣或者職場生存技巧”。
于是摜蛋很自然地進入需要社交的金融圈。
市面上流傳的教材從摜蛋戰略與牌型講到摜蛋控牌技術再到對手分析和戰術制定,從文化、精髓、境界幾大方面剖析摜蛋的魅力。
普通網友都在認真研讀摜蛋教材,準備“過年橫掃親戚家小孩”了,金融人怎么會坐以待斃。
近日網上流傳的兩份摜蛋教學PPT直接加深了人們對于“摜蛋風靡金融圈”的認知。
一份是長江商學院江蘇校友會的《摜蛋博弈策略與經營管理》,一份是某銀行江蘇省分行的《摜蛋游戲策略與企業管理》,署名的講演人都是“李旦生”。
據悉,李老師是江蘇省體育局摜蛋培訓項目老師,任中國摜蛋研究院院長。
課件從摜蛋的文化屬性、思維方式、戰略層面,甚至博弈論角度分析了摜蛋對于經營管理的幫助。還總結出了打好摜蛋的八字方針:定位、溝通、配合、記算。
不久前,作者李旦生回應媒體稱,該PPT系其于2017年所創作,當時受邀請,為一場金融峰會客戶等做的工會賽前培訓講座,而非銀行內部比賽活動。
李旦生總結的打好摜蛋的八字方針:定位、溝通、配合、記算
為什么火出圈的是長三角地區的“摜蛋”,而不是山東的“夠級”或是川湘一帶的“跑胡子”,和江浙滬“金主”們不無關系。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為了能在摸牌摜牌之間和長三角老領導們搭上話,金融人集體開刷副本任務——日夜苦學摜蛋技術,只希望在關鍵時候成為甲方們的“牌搭子”。
除了“上有所好,下必趨之”,金融圈人推崇摜蛋有自己的一套道理。
據鳳凰網財經報道,一名職業投資人在談到摜蛋與投資的關系時表示,“打牌與投資,很多底層邏輯是相通的,背后考驗的都是人性、格局、認知。一個摜蛋高手,一定是善于偽裝、胸有城府、洞察人性的高手。”
“投資也是如此,不管是否會投或者興趣有多大,總是要坐到談判桌上或者酒桌上的,和氣生財,莫要把自己代入為救世主的角色,更不用把甲方的光環套在自己頭上……”
證券公司的摜蛋禮盒封面上也寫著“在摜蛋游戲中理解商業之道”。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的老師曾分析過摜蛋游戲中的管理學思維,如何做好信息不對稱下的決策、如何進行戰略適應與動態資源整合、如何完成自我實現與組織協同……摜蛋與企業管理,莫不相通。
酒桌中年人,靠摜蛋拯救
在摜蛋風靡金融圈之前,這種聽上去鄉土氣息濃厚的游戲早就在北京中產社交圈流傳開來。
以往在商業飯局上,上位人物總是姍姍來遲,早到的客人必須做好心理準備,最好不要空腹前來免得遲遲等不到飯點。
晚到不合適,早到也難免會冷場,面對一屋子不太熟悉的賓客該如何破冰?
摜蛋。
自從摜蛋流行開來后,飯局中人習慣早來打幾把摜蛋娛樂一下,等飯點到了、因為堵車等原因遲到的客人也來齊了,摜蛋局也進行過幾輪了。
賓主盡歡,可以上菜了。
意猶未盡的領導們或許還在盼望著飯后的摜蛋局,于是酒桌上的尬聊環節被大幅縮短,無聊的商業局至此有了新的樂趣。
摜蛋并不是純娛樂項目,它跟橋牌一樣,是國家體育主管部門認定的智力運動項目。
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正式對外發布了《摜蛋競賽規則》,為摜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供了國家級的統一規則。
因此公職人員可以在休閑之余進行這種益智鍛煉。
摜蛋游戲統一中產社交圈后,以往被酒局折磨的中年人也有了新的社交方式——兩副牌能搞定的事情,何必用酒精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
以往說“酒品見人品”,摜蛋游戲中也有自己鑒人品的順口溜:
摜蛋游戲圈有自己流傳多年的順口溜:“摜蛋打得好,經商有頭腦;摜蛋打得精,算賬思路清;摜蛋不怕炸,藝高人膽大;出錯罵隊友,這人品行丑;贏了不吱聲,說明城府深;輸了不投降,競爭能力強;摜蛋算得細,說明懂經濟;輸贏都不走,能做一把手!”
“當一個中老年人愛上了摜蛋,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
多年不掌控職場后,坐上牌桌,“勝負”和“命運”再次掌握到自己手里,摜蛋硝煙下,中老年人再次帶著運籌帷幄的銳氣征戰。
不像麻將需要彩頭,摜蛋的刺激來源于游戲本身。
簡單又刺激的摜蛋局上,無論你日夜兼修下的牌技如何,抓不到好牌很難翻盤,機遇與運氣是游戲的底色。
但如果牌技太差,就算抓到了一手好牌,也有可能“打得稀爛”。
不過先天運氣和后天努力也沒有構成牌桌上的全部,隊友和對手的出牌風格也會影響自己的心態和節奏、戰術與戰略制定。
小小一張牌桌,像極了人生。
參考資料:
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沒人打德撲了,“摜蛋”才是目前金融圈的最強“社交貨幣”
ELLEMEN睿士:不會摜蛋的中產,已經被北京高端社交圈拋棄了
云頂財說:云頂財說|陳菡:“摜蛋”與管理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