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鳳凰傳奇。
《最炫民族風》火遍全國上下,大江南北的時候,Z世代的年輕人正處在最熱愛潮流文化的年紀,加上那個年代的周杰倫巔峰尚在,韓流文化也正來勢洶洶,那個時候的年輕人,認為鳳凰傳奇是“爺爺奶奶”們的廣場舞神曲,是“土嗨”的代表,但時間來到現在,長大了的年輕人們卻直呼:“這才是國潮!”
Z世代年輕人群體當中是如何掀起“鳳凰傳奇熱”?這種現象對于當下火熱的音樂演出市場而言有什么啟示?音樂節和Live現場,是怎么收割年輕人的錢包的?
1.老少皆宜的鳳凰傳奇
鳳凰傳奇,不再是廣場舞大爺大媽們的最愛。
這個成立25年的組合,一直便是年輕人們的“彩鈴記憶”。無論是曾經的月亮之上,還是荷塘月色,都是曾經彩鈴下載名列前茅的存在,而一首《最炫民族風》更是把鳳凰傳奇帶到了中國大大小小各個城市的廣場之上,“有廣場之處,皆能歌鳳凰傳奇”。
而隨著鳳凰傳奇在一個音樂綜藝節目當中改編歌曲《海底》,在絕望中唱出希望的感覺賦予了這首歌新的生命,截至目前,這首歌的現場版本在B站已經斬獲了近4500萬的播放量,更有無數基于此的剪輯和二創,播放量都有數十萬,乃至千萬。鳳凰傳奇本尊入駐b站之后,更是成功躋身百大up主的行列。
這是鳳凰傳奇第一次大規模地在年輕人群體當中出圈。
而隨著鳳凰傳奇登上2023內蒙古赤峰國潮音樂節,更是掀起了年輕人們的集體回憶殺,有博主上傳了鳳凰傳奇在音樂節的現場視頻,在鳳凰傳奇出場時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合唱每一首歌,這個視頻也迅速登上了b站熱門,獲得超百萬的播放量,并且在抖音,微博等多個平臺,都掀起了鳳凰傳奇熱,被調侃為“年輕人的血脈覺醒”。
“嘴上都說著嫌棄,但身體卻很誠實”喚起的不僅僅是年輕人們對鳳凰傳奇的熱愛,更是對曾經的經典老歌的熱愛,是在流量明星充斥著娛樂圈的時代,對實力歌手的懷念。早些年,騰格爾老師也憑借著對一些新歌曲的翻唱,成功成為年輕人當中的新頂流。“花五百去伍佰演唱會唱歌給伍佰聽”,“五月天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等等,更是表明曾經的歌手帶來的作品的經典。
強烈的個人風格,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歌詞,玲花不俗的唱功和曾毅的“喲喲”,是這么多年來,鳳凰傳奇在大家心中留下了簡單大氣的浪漫。不靠刷票,不靠打榜,就能把自己的幾乎每一首歌都唱進大家心里,這是鳳凰傳奇的實力,也是鳳凰傳奇能夠在年輕人群體當中翻紅的原因。
紅了二十多年,還能繼續把曾經“不屑”聽自己的聽眾轉化為狂熱的“粉絲”,鳳凰傳奇也的確是華語樂壇的一段傳奇。同時,在國潮音樂節上出圈的鳳凰傳奇,也代表著年輕人們對真正的國潮文化的認可,而不再是十數年前韓流風靡的時代。
但對于當下的音樂市場而言,需要的不是只有鳳凰傳奇,而是更多的新的經典。
2.2023年不缺少音樂節,但缺少鳳凰傳奇
2023年,隨著線下經濟的全面復蘇,音樂節更是從一線城市辦到了一些縣城當中,音樂節這一曾經小眾的年輕人休閑娛樂方式,也正式慢慢走入大眾的生活當中。天眼查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共舉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506場,票房收入24.97億元,總觀眾人數550.10萬人次。
雖然大陸演出市場并不缺少音樂節和現場演出,但真正能夠出圈的卻寥寥,其中更有許多音樂節的主辦因為缺乏舉辦大型演出的經驗,被樂迷們瘋狂吐槽。各大音樂節的質量也是層次不齊,“誰都能辦音樂節”讓當下演出市場一些音樂節的口碑并不被認可,有的音樂節更是被罵上熱搜“不如不辦”。
花重金請來大牌明星壓軸,是常規的套路,但往往有時候預算花在流量明星上,對于配套的演出設施和演出管理并沒有做到最好,導致口碑撲街。而且目前音樂節的票價居高不下,幾百上千的價格并不能帶來和價位相匹配的體驗,也成為了音樂節被吐槽的原因之一。
音樂節的本質還是服務,是一場大型服務樂迷的演出,做好周邊服務是音樂節能夠經久不衰的關鍵。在國內,目前只有迷笛音樂節能夠做到滿足廣大的搖滾粉絲,但也正是因為迷笛作為純粹的搖滾音樂節,受眾并不如其他“說唱搖滾流行民謠”的大拼盤音樂節來的多。
音樂節需要鳳凰傳奇,一方面,目前自帶流量的鳳凰傳奇是音樂節售票的保證,另外一方面,各大音樂節需要提高的同樣也有自己的音樂質量,許許多多的歌手在脫離粉絲濾鏡登上現場舞臺之后都會被詬病現場拉跨,“聲卡戰士”,離開錄音棚就不會唱歌了,實力與流量兼備的歌手組合,是能夠提升音樂節口碑的一大關鍵。
其次,當下的音樂市場需要像鳳凰傳奇一樣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和產出。音樂節需要的是靜下心來服務樂迷,而不是想著“割一波就完事”,同樣,音樂人們也需要在一眾“抖音神曲”當中去創作出更高質量的歌曲,保證音樂市場的基本盤。
3.音樂節走向大眾,就像鳳凰傳奇走向廣場舞
當音樂節越來越普遍化,越來越大眾化,需要的同樣也是把姿態放低,正如鳳凰傳奇一首一首經典的歌曲在大街小巷一個又一個的廣場上播放,音樂市場同樣需要注重下沉市場的反饋。在想著收割年輕人市場不斷擴大市場的同時,細節和體驗需要整個行業同步提高。
在各個音樂節之間,不同的樂迷之間,同樣也存在著鄙視鏈。民謠搖滾說唱,不同音樂風格的圈子之間也有著無形的壁壘,導致各大“拼盤”音樂節總是很難滿足所有的樂迷群體。但鄙視鏈的存在,對于音樂節市場進一步擴大,乃至整個音樂市場而言,都并非是一件好事。對于非拼盤音樂節而言,服務特定的用戶群體,較為容易,但對于絕大多數主流的拼盤式音樂節在不斷快餐化,同質化的音樂節市場里,真正放低姿態,走向下沉市場,滿足用戶需求的音樂節往往更能收獲成功。
其次,高票價和向下擴張是一對矛盾,據《封面新聞》不完全統計,整個五月全國音樂節的平均單日票價是550元,相比之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2022年4月發布的《2021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稱,2021年全國音樂節平均票價高達660元。 這樣的票價,很難接地氣。
在這樣消費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的時代,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需要更多的接地氣的放松和娛樂的方式。
華語樂壇和整個華語音樂市場都需要更多的鳳凰傳奇。
數據來源:天眼查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文章:
新音樂產業觀察 《罵上熱搜,有些音樂節不如不辦?》
嗶哩嗶哩 《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入坑鳳凰傳奇》
娛樂產業 《這屆年輕人為什么對鳳凰傳奇上癮?》
新音樂產業觀察 《把音樂節票價打下來,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