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板塊還在不停的上漲。
從今年三月份算起,游戲板塊整體大漲已經歷經了三次。最近,游戲板塊又開始一面飄紅。上周五,掌趣科技和世紀華通直接漲停,包括三七互娛、電魂網絡、拓維信息等多支游戲股漲幅超7%。
(三七互娛股價K線 圖片來源:騰訊自選股截圖)
在這背后原因指向了AI,尤其是年初,ChatGPT帶火了AI生成式大模型后,也給游戲行業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不少分析師、行研報告認為,游戲跟AI技術一直深度捆綁,游戲也或將成為這一次AI技術變革下的直接受益者。
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表示,國內很多做AI,能夠在兩三年內看到結果,尤其是看到經濟效益的應該只有游戲領域。其他很多領域至少短期內是很難開花結果的。
AI究竟能給游戲賽道帶來怎樣的新生?
1、AI變革激起游戲行業千層浪
AI出現的時機及時且關鍵。
2022年,受國家政策、版號緊縮以及市場存量的影響,游戲行業進入低谷期。據《2023中國游戲產業趨勢及潛力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2658.8億元,同比下滑10.3%,為2013年來首次收縮。
另外,據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A股21家涉足游戲的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累計為651億元,累計凈虧損為6.28億元。其中,有9家上市公司凈利潤為負數,有11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滑。
盡管今年年初,游戲版號恢復常態化發放,但從整個游戲行業發展來看,在存量市場的競爭中,新故事顯得尤為重要。
正逢此時,ChatGPT帶來了AI大變革,人工智能進入大模型時代,AIGC的聲量愈來愈大,這也使得“科技+游戲”的呼聲愈發強烈。在2月份舉辦的2022年中國游戲產業年會中就釋放出一個信息,今年的游戲產業將會重點與科技發展相結合。
3月迎來了游戲行業真正的狂歡,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頭部AI玩家開始嘗試在游戲領域落地AI能力。
微軟最先釋放了信號,從游戲的策劃、運營、玩家體驗整個生命流程,尋找技術落地點。在策劃端,AI美工、AI配樂等技術提升AI游戲產出效率;在運營端,AI投放可以優化流量投放效果;在用戶體驗端,基于游戲類GPT的智能NPC將帶給用戶更好的游戲體驗,從而帶動用戶付費提升。
同一時間段,英偉達CEO黃仁勛稱,公司將全力投入AI技術,推出新服務和硬件,旨在為一系列AI產品提供動力。5月底,英偉達就在官網官宣將為游戲提供定制化AI模型代工服務 ——Avatar Cloud Engine (ACE) for Games。
據了解,ACE適用于云端和PC上的AI模型開發,開發者可利用這項服務在其軟件和游戲中搭建和部署定制化的對話語音、以及動畫 AI 模型。
(圖片來源:英偉達官網)
上圖的畫面就是由ACE生成。
NPC通過實時人工智能模型渲染工具實現的效果與真人一般無二。另外,NPC在大語言模型的加持下,可以產生符合邏輯的語言對話、表情等。
“這才是未來游戲的樣子”黃仁勛說道。
當然,國內也有不少玩家很早就開始探索“AI+游戲”。首先是以騰訊、網易、字節為代表,手握技術、且還有可實踐的業務場景的大廠派。今年AI生成式大模型出現后,他們也同步更新了實踐方向。
騰訊應該可以算是國內最早入局的大廠,此前,騰訊就在《王者榮耀》、棋藝等游戲進行的探索。今年3月份,騰訊展示了其可研發、部署游戲的AI開發平臺Game AIR。據了解,Game AIR可適配MOBA、射擊、紙牌等五種品類。
網易旗下游戲《逆水寒》手游在今年2月就宣布了搭載了大語言模型,玩家可以與NPC自由對話。據網易官方消息,《逆水寒》手游將于6月30日開始公測。
(圖片來源:網易《逆水寒》官網)
國內另一批付諸實踐的是游戲廠商,這其中以米哈游、完美世界、三七互娛、掌趣科技、巨人網絡、世紀華通等為代表。
這些游戲廠商中,早期有所實踐的是米哈游。早在2018年,米哈游就成立了“逆熵”研究部門。此前,米哈游制作人大衛曾透露,團隊已經開始嘗試探索用AI輔助游戲研發,包括NPC臺詞、劇情、NPC行為模式等,使其更貼近真實場景。
除米哈游之外,其他包括三七互娛、掌閱科技、巨人網絡等廠商大都是在今年大模型火熱后,才透露出公司正在探索游戲和AI技術相結合,且探索的方向更多落在游戲策劃環節。
有意思的是,盡管目前大家還都處于探索階段,依舊擋不出市場的熱情。東方財富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游戲板塊行業指數漲幅近60%。
2、AI如何能夠帶動游戲產業升級?
梳理整個游戲和AI結合史來看,其實AI的每一次進步,都和游戲有過深度綁定。
最早的游戲和AI的結合,出現在20世紀中期。目前網絡資料記錄的最早是井字格游戲,人類首次在電子平臺對戰游戲AI。不過,早期的游戲通常使用簡單的規則和預設的行為模式來控制敵人和(NPC),這些AI主要是基于事先編寫的腳本,缺乏真正的智能和自適應性。
到20世紀80年代,博弈樹搜索成為AI在棋類游戲中的突破。此后,隨著機器學習的發展,AI開始在游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最知名的對戰就是使用了深度強化學習算法的AlphaGo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這也正式開啟了人工智能時代。
后來,生成式對抗網絡(GAN)應用到游戲的角色模型、場景和紋理上,以此形成的逼真畫面也讓游戲玩家體驗感升級。
英偉達開發的styleGAN即應用了GAN模型。有網友通過就曾嘗試用styleGAN將《權力游戲》中的詹姆·蘭尼斯特換了個性別。
(圖片來源于網絡)
玩梗不夠的網友,還在styleGAN上嘗試給游戲角色笑起來,最后的效果怎么說呢,三分戲謔,三分嘲笑,還帶了點讓人毛骨悚然的詭異感。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不過,這依舊讓不少人看到了工具帶給游戲產業的新希望。
強化學習和自適應AI可以讓AI代理通過試錯學習來適應玩家的策略和行為,這使得游戲中的敵人和NPC能夠更具挑戰性和逼真性,提高了游戲的可玩性和樂趣。
發展到現,AI生成式大模型為游戲帶來的升級,是從游戲策劃、到運營到游戲體驗全方位的。
同時,AI還能夠根據玩家的行為模式和個人偏好,實現個性化的游戲體驗,通過分析玩家的游戲數據和反饋,適時調整游戲難度、提供定制化的任務和目標,并生成針對玩家的個性化內容。
《Shadow of Mordor》就是一款極度個性化的游戲。這款游戲可以根據玩家與敵人的互動,生成具有獨特個性和記憶的敵人角色,而這背后也是有AI引擎的加持。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此次AI大變革,會給游戲行業帶來新機。
現今,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數字化的轉型,社交媒體的興起以及個人定位,群體多樣化等多種因素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強調個性化。
生成式大語言模型可以為游戲提供豐富的故事內容、智能對話、多樣化的任務和關卡、逼真的角色和世界設定,以及更自然的語音交互。這些功能都使得游戲更具吸引力、互動性和創新性,提供更加沉浸和個性化的游戲體驗。
當然,在AI技術極具張力的現今,AI給游戲帶來的變革絕不僅僅限于游戲體驗,更是參與到游戲整個生命周期,提升效率。
具體來說,游戲包括生產端、營銷端和玩家體驗端。除了對玩家體驗端有所影響外,AI已經開始在游戲生產的部分緩解影響產業的發展。
(圖片來源:Waylon)
在游戲生產端,包含策劃、程序、美術三大方向。其中,美術層面是目前AI的第一突破口。AIGC美術浪潮下,不少生產工具已經出現并開始使用,如Midjourney。另外,在程序和策劃層面,AI代碼、AI寫作也開始逐漸滲透其中。
在營銷端,包含有發行投放、經營分析、輿情分析,這些都可以在AI模型上,用數據跑出運營趨勢,更好的進行游戲營銷。
工具的誕生也必然帶來效率的革新。目前,AI工具加持下的游戲生產制作過程的確有一定的提升。比如說美工環節,此前可能需要十幾天才能做出的高品質原畫,使用AI工具后可能將時間縮至幾個小時。
不過,目前AI輔助生產,可以增效,但不一定能夠降本。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制作效率提升后,行業或許會掀起AI加持之下的軍備競賽,去比拼更高品質的美術和更豐富的細節,甚至更大的世界,這些都需要投入更多成本。
結合游戲公司的實踐來看,現階段,大家選擇切入的場景主要是在NPC的塑造上。大語言模型出現后也催生了游戲新玩法的產生,敘事類、UGC類、大世界AI玩法類或許會成為此輪AI技術變革最先受益的場景。
3、結語:AI賦能游戲的想象空間有多大?
可以篤定的說,未來的游戲,一定有AI的參與。
電影《頭號玩家》就曾描繪過一段高度沉浸式的虛擬游戲世界,在這里,玩家可以進入一個廣闊、多樣化和充滿想象力的虛擬世界,自由探索各種主題、地點和任務。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是過去的內容生產方式所不能達到,這類游戲的場景、資產的規模和質量,以及其中互動的豐富性,傳統的內容生產范式都解決不了,生產成本是極高的。
但是隨著AIGC的出現,大語言模型,甚至多模態模型的應用,從生產方式層面改變了游戲產業。
不過,盡管目前AI賦能游戲的呼聲尤其高漲,但AI落地到游戲生產、營銷環節依舊還是零碎的,小范圍的。
“我覺得AIGC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技術,只不過現階段它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蔽殿I時代旗下AI Lab的負責人王硯峰在接受《毒眸》專訪時說道。
對此,他給出了具體的解釋,此前大家3D內容生產更多還是利用傳統的圖形學技術,以及程序化生成的技術。但現在AI則是通過已有的內容數據進行訓練、學習內容分布規律后再去生成。目前,兩種技術還在融合階段,AI還未能大規模替代傳統技術。
隨著技術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公司下場實踐,游戲的生產環節、營銷環節以及玩家體驗環節將會逐步迎來垂直細分的大規模應用。
融合后的突破,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大膽的想象一下,在未來,一個游戲的出現,或許只需要人類提供靈感和創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