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霞路/作者
不少投資者在基金市場中挑選基金時,常常會在基金介紹中看到“基金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不預示其未來基金業績表現”等風險提示。但有些投資者則可能會認為,排名靠前的基金在過去表現優秀,那么其未來的表現也有可能會優異,因此會習慣性地從基金排名出發選擇基金產品。
不少投資者會從各大基金平臺查詢基金的相關資料,然而基金的種類相當多,查詢到的資料紛繁復雜,投資者難以據此判斷某一只基金是否優質。在這種情況下,“4433策略”恰恰是一種從短、中、長期業績表現出發篩選基金的策略。在該策略下,投資者可以在同一類型的基金中篩選出各長短期間均表現優秀、排名相對靠前的產品。
一、按基金排名選擇產品,“4433策略”優中選優
“4433策略”是一種從基金池中篩選出優質基金的策略,該策略從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時間角度對基金進行考量,并最終在基金池中選出可進行投資的基金,避免過度短視或過分追求基金的長期業績。具體而言,使用“4433策略”篩選基金時,可以簡單地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首先,以基金的一年期業績表現對某類型的全部基金進行從高至低排序,只保留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
然后,依據今年以來及兩年、三年、五年的業績表現對已經歷一輪篩選后的基金進行排序,并僅保留排名在前的四分之一的基金。
接著,是依據基金六個月內的業績表現對上一步篩選得出的基金進行排序,只篩選出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最后,以三個月內的基金業績對余下的基金進行排序,排名在前三分之一的基金則作為最終的可選投資基金標的。
通過這樣“傻瓜式”的層層篩選,我們可以選出長短期業績排名均在同類中靠前的基金產品,如易方達科技創新混合、博時創新經濟混合A、華夏穩增混合等。
二、基礎篩選標準簡單化,盲目篩選或會導致“誤判”
不難看出,通過“4433策略”對基金進行層層篩選,投資者可以在繁多的基金中選出具有持續性業績良好的“優等生”。但是在實際中,“4433策略”的使用或會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是“4433策略”的使用前提。只有在同一類型的基金中進行篩選時,“4433策略”才可能會奏效,篩選結果才有價值。若在使用“4433策略”前沒有按照類型將基金進行分類,而是同時對不同類型基金進行混合比較和篩選,那么,難以篩選得出一些低風險、低收益率的基金。比如,如果將股票型基金與債券型基金混合比對,使用“4433策略”篩選得出的或全部為股票型基金。
其次,以一年期的業績表現作為基礎篩選標準時,或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判。在“4433策略”中,其第一輪的篩選以基金一年以來的基金業績作為基礎標準。而在多頭市場中,漲幅大的基金并不必然能夠在其他市場情況下能夠“跑贏”其他基金。如果基金在三至五年內趨勢一致,那么單純選擇排名靠前的基金,可能會選擇到波動率較大且并不具有超額收益的產品。
第三,如果某基金短期內的業績因為一些偶然事件發生“暴漲”,那么一旦這種“暴漲”將其長期的低收益覆蓋、拉平,從長期看,這只基金的業績有可能會“扭虧為盈”。這種情況下,這類基金或會給“4433策略”“埋雷”,給基金篩選帶來“誤判”。
最后,“基金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基金業績表現”。如果僅依靠基金過去的業績表現,且忽略基本面、技術面等因素來篩選基金,那么“4433策略”或會變成一種“買彩票式”的基金篩選方式。
三、排名靠前不一定就是“好基”,多角度選基提高抗風險能力
“4433策略”作為一種直觀且容易操作的基金篩選方式,其在實際應用層面受到不少追捧,但在使用“4433策略”前,投資者除了需要認真思考基金排名的參考價值外,還需要考慮基本面、技術面等因素。
且該策略的篩選標準為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兩年、三年、五年以及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在極端行情下,比如短期某基金的重倉股暴漲等,七個篩選指標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盲目按照流程對基金進行篩選,可能會得出單純在短期內暴漲的基金。
每只基金都有其自身的風險收益特征,在以業績作為比較因素的排行榜中,收益率高的基金或會名列前茅,而這往往意味著高風險,這類基金收益率的確定性或會相對較低。同時,不同類型的基金之間的比較容易誤導投資者選擇到不合適的基金。選擇基金時,應當像購買商品一般“貨比三家”、“慎之又慎”,僅依靠基金排行榜或并不足夠,投資者還需要留意基金經理的運作能力、基金的產品設計情況、基金經理變動等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