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基研》木頭/作者 楊起超 時風/編審
俄烏沖突持續至今已一年多,北約成員國持續對烏克蘭提供武器支持將俄烏戰爭拖入持久戰。在世界安全局勢嚴峻的背景下,近年來隨著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加速,國內國防預算支出呈逐年上漲趨勢。得益于國防武器裝備更新換代以及訓練實戰化需求的提升,國內軍工消耗品需求增長。深耕國防科技工業領域數十年,江西國科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軍工”)在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與控制產品及彈藥裝備兩大軍品市場,行業地位突出。
近年來,國科軍工抓住國防工業發展機遇,實現業績穩步增長。同時,國科軍工的軍品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相關業務毛利率,加權平均ROE高于行業均值,盈利能力突出。作為重要的軍品總裝及配套生產單位,截至2022年末,國科軍工擁有軍方主要定型批產產品24型、型號研制任務24項,產品與技術歷獲國家、省部級各等級獎項。其中,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與控制產品銷售收入增長迅猛。技術方面,國科軍工掌握了25項核心技術,其中首創的多項核心技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確立了其細分領域的產品技術優勢。
?
一、武器裝備升級換代+訓練實戰化,軍工消耗品需求增長行業前景廣闊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近年來,隨著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加速,國內國防預算支出呈逐年上漲趨勢。
據財政部部數據,2019-2023年,國內國防預算分別為1.19萬億元、1.27萬億元、1.36萬億元、1.45萬億元、1.55萬億元。
從國內生產總值GDP占比來看,過去十年國內國防預算支出占GDP比重均低于1.5%。相比美國3%-4%和西方大部分國家超過2%的占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國防預算比例相對偏低,未來投入有望加大。
現代戰爭越來越依賴于高精度武器,強大的武器是最大的震懾和國家安全最有力的保障。隨著近年來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和周邊國際形勢的日趨嚴峻,國內對于武器裝備領域技術水平的要求越發提高,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速度明顯加快。
2016年《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優化武器裝備規模結構,減少裝備型號種類,淘汰老舊裝備,發展新型裝備”的目標。
2019年《新時代的中國國防》提出“加大淘汰老舊裝備力度,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裝備為骨干的武器裝備體系”。
2021年“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加速武器裝備升級換代”。
隨著軍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各項措施陸續落地,軍方在不斷裁減冗員的同時需保證綜合戰斗能力不斷提高,因此,裝備減少型號、舊裝備淘汰等進一步激發了對現代先進軍事裝備的需求,未來國內武器裝備費用有相對提高的趨勢。
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加強國內軍隊建設水平、提升國防實力,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全面提高打贏能力已經成為軍隊建設的重點方向之一。
2017年12月29日,新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條例(試行)》發布,提出“突出真難嚴實,按照打仗要求創新訓練方式”,“立起實戰實訓剛性規范,推進訓練與實戰達到一體化”。
2020年11月25日,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強調“堅定不移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推動全軍堅持把軍事訓練擺在戰略位置,重點推進實戰實訓,深入推進聯戰聯訓”,這表明實戰訓練將繼續作為國內軍事訓練轉型升級舉措。
隨著軍隊實戰化、常態化訓練的提升,以及現代戰爭高消耗強對抗的特點,消耗類武器裝備及配件進入消耗加速、補充庫存的階段,對裝備特別是軍工消耗品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裝備采購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從而驅使軍工行業繼續擴大規模,加快發展。
此外,《“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提出,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面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需求,國內國防建設和軍工行業規模將快速增長,并同時進行結構性轉型升級,軍工行業在數量、質量和結構三方面均將進一步提升,并迎來時代性的發展機遇。
綜上,國內國防預算支出逐年上漲,國防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和訓練實戰化需求提升,軍工消耗品行業市場前景廣闊。
?
得益于市場需求的提升,近年來國科軍工的業績持續增長。
2020-2022年,國科軍工營業收入分別為5.74億元、6.72億元、8.37億元,2021-2022年分別同比增長17.08%、24.50%。
同期,國科軍工凈利潤分別為6,258.04萬元、7,628.63萬元、11,307.66萬元,2021-2022年分別同比增長21.90%、48.23%。
據招股書,國科軍工2023年1-3月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50億元,同比增長141.78%;預計實現凈利潤1,100.00-1,200.0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783.46萬元,實現大幅增長。
從毛利率情況看,近年來國科軍工的軍用產品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相關業務均值。
據招股書,2020-2022年,國科軍工的軍用產品毛利率分別為34.63%、36.77%、37.87%,呈穩步增長趨勢。
同期,國科軍工同行業可比公司陜西中天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火箭”)、江西洪都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洪都航空”)、安徽長城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軍工”)、中兵紅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兵紅箭”)、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德紅外”)的相關業務毛利率均值分別為20.16%、17.82%、22.55%。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國科軍工軍品收入比例均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因此在毛利率比較中,分別選取中兵紅箭特種裝備部分毛利率、長城軍工軍品業務部分毛利率、中天火箭軍品業務毛利率、高德紅外彈藥部分毛利率和洪都航空其他航空產品部分毛利率作為比較對象。國科軍工選取軍品板塊毛利率進行比較。
從凈資產收益率看,近年來國科軍工加權平均ROE亦高于行業均值。
據招股書,2020-2022年,國科軍工的加權平均ROE分別為23.09%、21.84%、17.89%。
同期,國科軍工同行業可比公司中天火箭的加權平均ROE分別為12.13%、9.50%、10.21%;洪都航空的加權平均ROE分別為2.64%、2.93%、2.66%;長城軍工的加權平均ROE分別為4.98%、5.48%、3.06%;中兵紅箭的加權平均ROE分別為3.30%、5.54%、8.73%;高德紅外的加權平均ROE分別為25.46%、17.46%、6.94%。從2021開始,國科軍工的加權平均ROE即“領跑”同行業可比公司。
經金基研計算,2020-2022年,上述五家國科軍工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加權平均ROE均值分別為9.70%、8.18%、6.32%。
可見,近年來國科軍工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呈逐年上漲趨勢,業績持續向好。同時,國科軍工的軍品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相關業務毛利率,加權平均ROE高于行業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
三、擁有列裝批產及型號研制項目各24項,兩大業務板塊雙翼齊飛
自成立以來,國科軍工一直深耕于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專注于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與控制產品及彈藥裝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以軍用產品為主,輔以少量民用產品業務。
其中,國科軍工產品涵蓋各種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模塊、安全與控制模塊,多型主戰裝備的主用彈藥、特種彈藥及其引信與智能控制產品,廣泛應用于防空反導、裝甲突擊、火力壓制、空中格斗、空面(地、艦)與艦艦攻防等作戰場景,承擔了軍方多項重點型號的科研生產任務和國家重點工程任務,是國內重要的武器裝備供應商之一。
截至2022年末,國科軍工擁有軍方主要定型批產產品24型、型號研制任務24項,產品與技術歷獲國家、省部級各等級獎項。
需要指出的是,軍事裝備項目進入批產定型后,在裝備生命周期中形成穩定訂貨關系,通常在5年或更長時間;項目進入型號研制,代表著研制完成后能夠為國科軍工穩定帶來采購訂單。
在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與控制領域,國科軍工是國內少數從事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模塊產品的科研生產企業之一,產品適配于不同口徑、射程、燃速或其他技術要求的導彈、火箭彈,承擔了Yx系列、Px系列等多項國家重要列裝導彈和軍貿C系列導彈、WS系列火箭彈多項固體發動機裝藥的研制批產任務。
截至2022年末,國科軍工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模塊產品主要包括軍方定型列裝批產產品10型,型號研制項目11項,軍貿定型及型號產品5型;導彈(火箭彈)安全控制模塊產品主要包括軍方定型列裝批產產品3型,型號研制產品4型。
2020-2022年,國科軍工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與控制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1.03億元、1.36億元、3.06億元,2021-2022年分別同比增長32.14%、125.10%。
在彈藥裝備領域,國科軍工具備長期技術積累和技術優勢,是國內重要的彈藥裝備研制生產企業,產品主要包括主用彈藥、特種彈藥和引信及智能控制產品,應用于防空反導、裝甲突擊、反恐處突、海洋調查等多個領域。
截至2022年末,國科軍工彈藥裝備產品主要包括軍方定型列裝批產產品11型,型號研制項目9項,軍貿定型產品3型。其中,除DJ022/JK彈、DJ014/XF彈兩型防空反導主戰裝備主用彈藥中標并定型列裝外,國科軍工是國內首型某類火箭彈近炸引信,首型某類串聯戰斗部隨進子彈用機械引信(YD003/XH),首型某類破甲彈用機電觸發引信(YD001/XH)的承制生產單位。
2020-2022年,國科軍工彈藥裝備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3.92億元、4.75億元、4.90億元,呈穩步增長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國科軍工產品在多次對外防御作戰中因表現突出、保障有力而受到表彰,參加了包括“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建軍90周年”、“建國70周年”及“建黨100周年”等在內的多次閱兵、專項展示、軍事演習任務和重大活動保障。
簡而言之,國科軍工專注于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與控制產品及彈藥裝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擁有豐富的批產產品序列、型號研制項目,各產品類別均實現增長。其中,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與控制產品銷售收入增長迅猛。
?
四、持續加大研發力度,自主創新多項核心技術屬國內首創
創新研發實力的強弱是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也是支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保持在軍品領域可持續競爭能力,國科軍工持續專注于產品技術研發,并在新一代智能彈藥及引信、高燃速導彈(火箭彈)先進動力模塊與控制產品等領域持續加大研發力度。
在研發投入方面,2020-2022年,國科軍工研發投入分別為4,553.37萬元、6,093.24萬元、6,467.39萬元,累計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8.21%。
在研發團隊建設方面,經過多年的團隊建設與培養,國科軍工已經擁有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科研創新能力突出的研發團隊。
截至2022年末,國科軍工專業從事研發技術人員140人,占員工總數的比重達16.85%;研發技術人員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比87.86%,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19人。國科軍工擁有高級工程師職稱以上的研發人員共14人,主要核心技術人員均入職多年。
長期根植于國內國防科技工業,國科軍工歷經從“消化吸收—改進創新—自主創新”等不同發展階段,圍繞兩大類產品,先后承擔數十個軍方型號任務,形成自主可控的產品開發設計、工藝設計、制造技術及檢測試驗等核心技術,多項產品在軍方“實物擇優競標”中中標。
在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領域,國科軍工在高性能材料技術與安全高效制備技術等產品研制與生產全領域形成了完善的自主技術體系,具有全產品自主研發技術能力,掌握多項核心技術,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彈藥裝備領域,國科軍工通過長期研發及型號迭代,圍繞彈藥建立并完善了自有技術體系,擁有各類型彈藥的完整研發技術能力。國科軍工在彈藥總體設計、精度控制、毀傷效果等核心環節積累多項研發成果和核心技術,在小口徑防空反導彈藥方面具備國內先進水平,多項關鍵技術和產品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形成持續性競爭優勢。
截至2023年3月28日,國科軍工及其子公司共擁有133項境內已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6項(含19項國防專利),掌握了25項與主營業務相關的核心技術,其中首創的多項核心技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確立了其細分領域的產品技術優勢。
基于自身核心技術成果,國科軍工遵循軍品“批產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發展路徑,建立起相應的技術研發及產業轉化機制,研發技術成果產業化情況良好。截至2022年末,國科軍工主要在研項目合計73項,其中工程研制項目40項,關鍵技術研究33項。
綜上,國科軍工重視技術創新,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掌握了25項與主營業務相關的核心技術,其中首創的多項核心技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
五、募資打造武器裝備生產及科研基地,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國科軍工通過統籌規劃建設項目A區、B區、C區和技改項目B建設,正逐步實現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制造。其中,統籌規劃建設項目C區、技改項目B已建設完工,統籌規劃建設項目A區、B區已初步建成。
在彈藥、引信及導彈安全與控制產品領域,國科軍工具有數字化設計與虛擬仿真技術能力。同時,國科軍工已建成和在建多條自動化機加線、藥筒自動化生產線、電子裝配線和總裝線。
在導彈(火箭彈)固體發動機動力模塊領域,國科軍工具有貼壁澆鑄和包覆藥柱類動力模塊產品完整的科研、試制和批產設備設施和試驗條件,固體發動機總裝生產線。同時,國科軍工采用了業內最高效的小口徑固體火箭發動機襯層離心裝置、多發澆鑄設備設施、自動倒邊設備,高燃速安全制備工藝,實現了研制、生產過程的安全、高效。
此番上市,國科軍工擬募資7.50億元分別用于統籌規劃建設項目、產品及技術研發投入、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項目銀行貸款。
“統籌規劃建設項目”總投資8.05億元,擬募集資金3.29億元,用于統籌規劃建設項目 A 區、B 區、C 區。
其中:統籌規劃建設項目A區規劃建設為國科軍工集團總部、子公司宜春先鋒和星火軍工行政辦公區、科研及機械加工生產基地;統籌規劃建設項目C區規劃建設為國科軍工子公司九江國科和新明機械行政辦公區、科研及機械加工生產基地;統籌規劃建設項目B區規劃建設為國科軍工彈藥裝備的總裝區域。
該項目建成后,國科軍工正式形成“一個園區、三個基地”格局,大幅提升生產、科研能力,實現各子公司協同發展,將其打造成區域性重要的武器裝備和創新型科研生產基地。國科軍工通過開展統籌規劃建設項目,將實現現有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落地,將進一步提升其產品質量和交付能力。
“產品及技術研發投入”擬募資1.96億元,用于國科軍工現階段在研項目以及未來新產品技術研發,有利于確保其技術和產品的不斷更新升級與創新,保持國科軍工核心競爭力和行業領先地位。國科軍工通過增加產品及技術研發投入,進一步提高技術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核心技術整體水平和新產品研制能力。
“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項目銀行貸款”擬募集資金2.25億元,以降低國科軍工資產負債率,降低財務成本,增強其抗風險能力,為國科軍工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張發展提供穩定財務保障。
未來,國科軍工將堅持優化結構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實施企業信息化建設,打造區域性重要的武器裝備和創新性軍用產品、民用產品科研生產基地,全面提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能力,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實現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