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獲市場回暖走出低谷 “固收+”變“香”了嗎?
?
《金基研》霞路/作者
不少“固收+”基金在2022年遭遇了“滑鐵盧”,年內虧損超過10%,且有部分的最大回撤創下了基金成立以來的紀錄。然而,2023年以來,部分“固收+”基金捕獲到了權益類資產回暖的機會,且因其本身具有波動較小的固收類特性,其在2022年創下的最大回撤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修復。
數據顯示,全市場包括混合債券型基金和偏債混合型基金在內的“固收+”基金中,截止至2023年5月18日,有2,110只在今年以來獲得了正收益,其中有57只基金的收益率超過5%。從指數上看, 混合債券型基金(一級)指數和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在2023年內顯示出較明顯的上漲趨勢,截至5月18日,這兩個指數分別上漲了1.88%和0.99%。
在債市回暖、股票市場與轉債市場反彈和較快的行業輪動背景下,投資策略的選擇難度或會較大。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如何憑借投資門檻較低、回撤可控的固收類公募基金,獲得高于權益類基金的收益,或還需將市場情況與自身需求結合。
?
一、市場利率下行與行業輪動加快,投資“像風一樣”令人捉摸不透
多家銀行公告稱,2023年5月15日起,調整通知存款與協定存款的利率。根據統計數據,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已經從3%滑向2%,其中3年期和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也降至2.985%和2.827%。
一般而言,債券的價格與存款利率相關性較高。當市場利率下行時,市場上的流動資金會增加,資金會更多地流向消費和投資品,而債券因具有相對高于銀行存款的利率,其需求量會增加。據此,近期有不少資金進入了債券型基金市場,部分債券型基金的規模逐漸擴大,基金經理的操作難度增加,部分債券型基金甚至因此暫停了大額申購。
另外,今年以來,市場震蕩幅度逐漸加大,行業輪動的速度相對加快。2023年未過半,新能源、有色、交通運輸、軟件開發、通信設備、互聯網服務、計算機設備等眾多行業輪番穿上“熱門行業”這套戲服,“你方唱罷我登場”,投資者看得眼花繚亂。而熱門行業是哪個、哪個板塊值得投資,投資者們卻眾說紛紜。
近期,A股市場沖高遇阻,仍在震蕩整理的過程中。數據顯示,上證綜指與創業板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為13.02倍和36.56倍,處于近三年中位數以下水平。也就是說,市場估值仍處于相對較低的區域,適合投資者進行中長期布局。
然而,結合目前A股市場的震蕩及行業輪動加快的因素,個人投資者或難以把握市場的變動情況和股市中的投資機會。而“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轉道選擇投資基金,或能在輪動市中平衡風險、獲得收益。
?
二、波動可控收益有底,“固收+”基金靈活多變
在目前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債券或是值得持有的投資品;在市場回暖、行業輪動之中,若能把握到優勢行業的投資機會,或能得到理想的收益。而“固收+”基金,或許恰恰能將這兩者結合起來。
“固收+”基金以各類債券作為底層資產,追求資產的穩定增值,同時,基金經理在管理“固收+”基金時會,配以一定比例的權益類資產,如股票、可轉債等。因此,“固收+”基金具有“下有底、上不封頂”的收益特征。此外,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基金經理還會適時調整各類資產的比例和配置結構,以形成更高效率的投資組合。
從資產配置的結果方面看,與一般的股票型基金相比,“固收+”基金對單一行業或個股等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較低,且常會配置高股息率的價值行業或一些冷門行業。此外,“固收+”基金的權益類資產倉位較低,可以及時轉換投資標的,追逐市場熱點,獲得超額收益。
統計數據顯示,“固收+”基金今年以來整體上漲,截至5月12日,“固收+”基金的平均漲幅為1.06%。其中,截至5月18日,華夏安康債券A、南方昌元轉債A兩只基金在今年以來分別獲得了5.83%、8.44%的收益率,而工銀可轉債債券在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則高達21.15%。
“波動可控、收益有底”是“固收+”基金的特點之一,其長期回報率或許可以與一些寬基指數有得一比。然而,“固收+”基金的本質仍是股票與債券相結合的投資工具,其“固收”部分由債權類資產構成,“+”部分則是股票等權益類資產,如果遇到股市債市雙雙表現不好的情況,“固收+”有可能會變成“固收-”。因此,投資者在選擇“固收+”基金時,除了要看到它們的優點,還不能忽略它們的缺點,只有在對投資工具的兩面都形成深刻的認識后,才能揚長避短,獲得理想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