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半導體巨頭“栽”了!
日前,因實錘存安全隱患,全球第三大存儲巨頭美光或臨被禁售的處罰,消息一出,群情激憤,熱搜指數爆表,連吃瓜群眾都拍手稱快,這個在中國“作惡多端”的美國科技公司,終于要品嘗“鐵拳”的滋味了,那是否意味著長江、長鑫等國產存儲廠商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出頭機會了?
美光敗退中國,怨得了誰?
五月中旬,OPPO解散哲庫令不少業內外人士嘆息,半導體產業鏈上空一度籠罩幾絲陰霾,沒想到,五月下旬,就迎來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存儲芯片龍頭美光敗退中國市場,或成定局!
美光此番遇挫之所以令眾網友拍手稱快,大概率就是種惡因得惡果的真實寫照:
2017年~2022年,美光通過專利站迫使聯電交巨額罰款和解,同時讓聯電合作伙伴福建晉華元氣大傷,一期投資了32億美元的DRAM項目無奈流產,國產DRAM行業遭遇沉重打擊。
這五年,原本是晉華集成崛起乃至騰飛的絕佳機遇,卻無奈錯失,自此陷入停擺,一度瀕臨破產邊緣。
晉華被搞得奄奄一息,美光對我們半導體產業鏈卻在窮追猛打:
2022年10月,美光明確限制向中國出貨可被用于128層及以上3D NAND 、18nm及以下DRAM制造的相關設備,并且向老美告密“長江存儲向華為供貨”,令人大為震驚。
華為巔峰時期,一己之力為美光貢獻了13%的營收,是美光全球范圍內最大的客戶之一,沒想到華為遇挫被卡之際,美光不伸出援出就罷了,還在背后狂捅一刀。
2022年10月7日,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直接被納入了“未經核實清單”,去年12月15日,長江存儲被正式納入“實體清單”。
也因此,原本已經通過蘋果技術認證的長江存儲,遺憾錯失了iPhone 14系列的全球訂單!
好嘛,晉華、長江、長鑫,多少都是直接涉及到DRAM、NAND Flash等業務,算得上你美光的直接競爭對手,那中芯國際一個Foundry,又怎么惹到你了呢?
多家媒體報道,美光曾阻止美國進出口銀行對中芯國際提供的一筆6.5億美元的貸款,以試圖阻礙中芯國際拓展國際業務,你們細品。
甚至在上個月,美光就“先知知覺”地通過游說白宮給韓企(三星和海力士)帶話(施壓)。
……
多行不義的美光,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連年下滑,甚至全球市場的營收都受到了巨大沖擊:
2018年,中國大陸市場,美光斬獲173.57億元美元的營收,占其年度總營收的58%,而到了2022財報,美光在中國內地市場僅實現了32.32億美元的收入,占比銳降至10.8%;
不久前公布的2023財年二季度更顯示,美光報告期內僅實現36.93億美元營收,同比暴跌52.6%,凈虧損達23.12億元美元,堪稱美光“史上最慘單季報。”
2022年12月,美光宣布將裁員15%,意味著至少7200名員工將失業,同時美光高管工資也將進一步削減,2023財年的年終獎也將暫停發放;
不難預料,在中國市場不到11%的份額,也終持續滑落,那個昔日高高在上的美光,徹底神壇跌落了!
長江長鑫:仍需砥勵前行!
美光折戟中國市場,但是長江、長鑫等國產存儲巨頭們還不能高興太早,在DRAM & NAND Flash江湖,我們是機遇與風險并存,仍然面臨著一系列不確定性的挑戰,哪怕最終走了一個美光,還有更強的三星、SK海力士在遙望。
美光從中國的戰略撤退,早有征兆,目前僅余西安的一座工廠和一支銷售團隊,其位于上海的研發中心基本都裁光了,2023年2月15日,美光上海和西安正式裁員,現場通知完立馬走人,延續了其全球市場“10分鐘裁員”的高效紀錄,不過有媒體報道,美光似乎給出了N+3的補償,甚至還有一筆0.5~1N不等的譴散費,所以鮮有被裁員工鬧事的。
好嘛,你裁員也好、解散在上海的研發團隊也罷,都是你企業的權利,無可厚非,但是據媒體報道,你美光不僅解散了上海的內存設計團隊,還推動40多名核心技術工程師移民美國,這是連一個人才都不給中國留啊?吃相未必太難看了。
2023年4月,美光在印度投資10億美元,建立了一座IC封裝測試工廠;同年5月,美光又計劃未來數年在日本投資37億美元,并利用ASML最先進的EUV在廣島建廠生產1-gamma節點的DRAM芯片,并且作為唯一總部在美國本土的公司,美光還計劃在紐約投資150億美元建設超級大廠,美光戰略重心轉移到美、日本和印度已是不爭的事實。
那美光吐出來的11%左右的中國市場,誰最有機會分大頭呢?
從2022年全球DRAM和NAND Flash市場份額來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仍然無懸念包攬前三,三者總份額達81.9%,鎧俠排名第四,西部數據排名第五,中國所有存儲廠商的份額之和被囊括進了4.6%中。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有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等優秀的國產品牌,但是總的份額來看,目前仍然是others,份額之和都不到三星海力士美光的零頭。
不同于NAND Flash,對技術含量要求更苛刻的DRAM芯片領域,合肥長鑫存儲可以說是承包了空白,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能自主專利生產DRAM的廠商(晉華的專利之殤不會在長鑫身上重演),并且長鑫成了全球第四家采用20nm以下工藝的廠商。
制圖:前瞻研究院
三星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首批10nm制程DRAM的出貨,美光和SK海力士在2021年完成了10nm DRAM的量產,長江存儲基于對原收購的奇夢達DRAM專利進行了重新架構設計,耗資25億美元,最終實現了19nm 工藝的DDR4(電腦用)和LPDDR4(中低端手機等便攜終端可用) DRAM量產,已是重大突破,但是仍處在16nm~19nm的1Xnm階段,目前TOP 5存儲巨頭已經到了10nm以下工藝階段的PK賽,距離TOP 5尚有3~5年左右的代際差的長鑫,仍需努力追趕。
分析到這里,基本也就有了清晰的答案了
美光吐出的蛋糕,在DRAM領域的話,國產唯一實力吃的長鑫存儲也僅能吃到一些DDR3、DDR4的份額,無緣DDR5、LPDDR5蛋粒,但好在,中低端的PC、手機等產品也有一定的存量空間(DDR4、LPDDR4/X也夠用),以及對內存性能要求遠不如手機夸張的車規市場(DDR3、LPDDR3完全夠用),趁著新能源和AI的雙風口,長鑫沒準也能大賺一波。
長鑫發明專利申請量,天眼查
而NAND Flash市場,長江存儲基本就能大顯身手了,據大V@機海風云報道,早在去年12月份,長江存儲就搞定了232L 3D NAND Flash產品X3-9070的量產,并且首發搭載在海康威視的CC700 2TB SSD上面,且現貨開售。
長江存儲的X3-9730閃存顆粒是基于Xtacking架構開出來的,而Xtacking是長江存儲的原創技術,于2018年8月在美國FMS首發,它有別于美光、三星和SK海力士們將外圍電路放到存儲單元下方的技術邏輯,而是破天荒地將存儲陣列和外圍電路分開放到兩個晶圓上加工處理,再垂直互聯通道鍵合和接通電路。
這樣一來的好處是,首先能確保外圍電路(讀寫單元)使用較先進的制程工藝以提升芯片性能,同時能保障存儲單元繼續使用穩定性最好的20nm制程節點,也就是說既沒有存儲數據丟失的擔憂,也沒有讀寫速度跟不上的煩惱,長江存儲的這一技術可以說相當具有遠見了。
而反映到開發與量產流程上,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
存儲單元和讀寫單元可以分開設計,這樣整體的產品研發周期能至少縮短3個月,生產周期也能縮短20%,這就是為何最終X3-9070成了零售市場首個面市的232層閃存芯片的秘密。
這波意義非凡,意味著,在NAND閃存市場,國產品牌長存,已經憑實力走在了三星、美光和SK海力士這三巨的前面,成為全球第一個搞定232L量產并進入零售的廠商(三星美光等計劃表中量產時間早于長存,但卻種種原因遲遲未進入零售,足以說明長存效率驚人)。
在DRAM市場,目前我們語語權和產品力相對薄弱一些,但合肥長鑫已在努力提升進度了,而且在如此高技術壁壘的市場,合肥長鑫能自主搞定DDR4、LPDDR4/X,且中芯國際完全可以代工,這已是重大的勝利!
在NAND Flash市場,武漢長江存儲表現如此威猛,著實驚艷了一把,居然在部分產品和最先進的技術制程上反超了三星、美光和SK海力士等巨無霸,你敢想?但就是做到了,而且華為高端機Mate 40就曾經搭載過,說明不僅對于高端PC還是高端智能機市場,NAND這塊,我們可以自主供應高端閃存了,車規市場更是不在話下了。
唯一的變量,就是老美的“實體清單”伎倆會否濫用了,目前來看,一旦長鑫和長江份額取得突破,它們必然會炮制各種莫須有的理由,把這二者納入List,也即仍存在被卡脖子的風險!
長鑫和長江雖然技術專利上自給自足,但是芯片生產制造環節,還依賴于含歐美技術的半導體設備/技術方案等,雖然16nm~20nm制程中芯國際能代工,但中芯國際代工的機器也是ASML的DUV,而且你要想跟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鎧俠等巨頭競爭,你的工藝制程還得不停往10nm以下下探,14nm開始中芯國際直接被老美給封死了,128L以上的閃存芯片半導體設備,又被老美給封死了,像《三體》智子封鎖地球科技一樣,直接卡住了長鑫和長存的技術上限&產能,不得不說,這一招,太狠了。
當然,困難一定不會是長遠的,我們終能找到解決的方案!
假以時日!長鑫、長江在內的優秀國產存儲大廠們,不僅能夠吃到美光吐出的肉,而且有實力跟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鎧俠等存儲巨頭繼續在全球市場PK,未來只會吃到更多的肉,我相信,沖出other,只是時間早晚!
參考資料:
信源綜合上游新聞、STV新聞坊、投資者網、互聯網那些事、芯光社、天眼查等,部分圖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