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剛過,還沉浸在小長假狀態的網友們,冷不防被車圈一條突發動態刷屏——理想CEO怒撕大V稱“不怕得罪人”,同時還自揭行業內幕,迅速引爆了輿情。連吉利高級副總裁楊學良都主動加入了吃瓜陣營,并表態要學“學理想”,卻不料吃瓜吃到舞臺中央,隨后吉利被大V曝出其御用公關公司長期欠賬……
李想“手撕”大V,吉利“躺槍”?
網絡菜鳥們只知道手機圈有個大嘴叫余承東,殊不知,在老鳥眼中,新能源汽車圈也有一個大嘴,他就是李想,懟天懟地硬脾氣,在圓滑當道的時代,他跟余承東就像羅永浩口中的“銳利異類”一樣,顯得格格不入,這種不藏著掖著,什么話都敢說的做派,時常讓他們的互聯網風評“毀譽參半”。
5月3日晚開始,理想CEO李想一連多發條微博揭露行業內幕,尤其是那條怒斥某自媒體大V的博文,就導火索一樣,點燃了車圈,吃瓜群眾瞬間沸騰。
李想懟的這個大V叫電盒校長,翻看他最近的2條與理想或新能源車圈相關的長微博,其實也就是變著法在揭露行業的所謂內幕,倒并沒有看出有任何惡意抹黑或潑臟水之類的跡向與動機,不過其中的一些措辭可能比較犀利尖銳,劈如“這群所謂的KOC就是所在品牌養的狗”、“品牌方和一些大V演苦情戲,整天PUA一些小KOC,你們還有點良心嗎?”。
在李想,看來,這個叫電盒校長的是在“煽風點火,挑撥是非”,不過,不少大V卻對李想的觀點持質疑態度,因為一個現實的邏輯是,難道理想投放的大V/KOL都是“客觀中立第三方”?
擁有超過500萬微博粉絲的知名大V @理記(原ID: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發長微博反懟李想,并且稱李想應該公布理想汽車投放的自媒體名單,讓大家來按李想的標準評一評,這些人是不是喜歡煽風點火,不然有失公允。
理記的觀點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畢竟不公開的話,難免會讓人有暗箱操作的質疑,而且,理記還強調“煽風點火幾乎是每個汽車博主的基本技能,李想本人也曾在理想汽車中保研評測得分不佳時,暗指別的高分企業有問題……”。
當然,到此,只能說仍然是兩種觀點的碰撞,作為吃瓜看客,并不好下誰絕對正確誰絕對錯誤的定論,畢竟,作為金主,李想(理想)有權決定錢投在哪些博主身上,哪怕是有品牌方或者老板個人的偏好,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這些博主是不是真的從不煽風點火挑撥是非,相信各位自有判斷。
說起來,李想也是耿直boy,除了懟大V之外,他還揭露了行業拿回扣的黑幕,稱“很多品牌花了好幾倍的錢搞營銷都沒有什么結果,你以為他們不知道為什么嗎?連我都知道哪些品牌以及具體的哪幾個人拿多少的回扣,少的10%,多的50%,你認為他們內部就真不知道?”。
當然,誠實的李想,也并非只揭別人短,他還如實透露了理想汽車的內部數據,即理想品牌市場費用率僅為0.6%,而這個占總營收0.6%的費用,已經包含了品牌所有的公關、活動、廣告、車展、發布會、車主運營等等項目,甚至幾萬元的費用都要李想親自審批,避免亂花錢,也難怪江湖人送“摳廠”花名。
或許是李想的這份直爽與坦蕩,很快吸引到了傳統汽車大廠吉利高管的注意,吉利集團高級副總裁轉發李想的微博并配文“這么貴的車費用才0.6,值得所有品牌好好學習,明天召集所有團隊開會”。
豈料,原本是抱著學習的心態還湊個熱鬧的吉利,一下子吃瓜吃到舞臺中央,5月4日,有大V發帖稱“吉利要學理想,第一步得先把公關公司換了,第二步才是內部調整變化…”,沒想到,很快得到了楊學良的轉發回應“理想的公關公司是哪家,歡迎來談談”,楊總裁的這個態度也獲得了不少網友的力挺,不過還是有不少網友納悶,為何要讓吉利換公關公司呢?
原來,不止一個大V反映,給吉利做項目被坑了,拍完車子的視頻,錢卻不給了,甚至吉利的公關公司迪思公關還白嫖了某設計大V上百GB的資料素材,然后神秘地消失了。不過好在欠賬事件鬧上微博后,吉利很快支付了相關合作款項,給看得出來,楊學良是一個干實事的人。
瓜吃到這里也就差不多了,原本是李想火爆脾氣懟大V,沒想到還牽出了這么多行業內幕,讓吃瓜群眾直呼過癮,不過,理想也好,吉利也罷,不論砸多少錢搞營銷,本質上都只是為了能賣更多的車罷了。
而最終讓消費者心甘情愿掏錢包的,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品牌力與產品力,新能源汽車江湖激戰正酣,誰能笑到最后?
理想向左,吉利向右
理想和吉利有鮮明的品牌調性差異,但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今,造車新勢力中,理想的業績一騎絕塵,而論市占率,僅次于比亞迪的吉利,恐怕同樣是隱形的實力咖,如今全力轉型新能源,與艱難熬出頭“蔚小理”必有一場正面的較量,誰贏誰輸,就各憑本事了。
先來速覽一下最新一期(4月)新能源品牌的銷量排行榜,據汽車消費網的不完全統計,4月的銷冠仍然是比亞迪,賣出了21萬+的量,著實有些恐怖,新勢力中,總榜第三的理想汽車憑25681輛的銷量遙遙領先對手,“吉利系”極氪銷量8101輛,雖然與理想存在差距,但是也實現了同比279%的增幅,勢頭還是利好的。
制圖:汽車消費網
吉利2022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共實現累計銷量達1432988輛,同比上漲8%,實現營收1480億元,同比增幅45.6%,實現歸母凈利潤52.6億元,同比增長8.5%,期末現金儲備水平達到337億元。
營收、凈利、銷量齊增長,整體來說,2022年吉利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業績答卷,值得一提的是,領克斬獲了180127輛的總銷量,其中領克09更是觸到了30萬元的中高檔價格均間,極氪也達成了年交付7萬輛的目標,目前ASP達到了33.6萬元,極氪009的平均訂單金額更是高達52.7萬元,其本已是豪車級別了,這也說明李書福的高端化策略,已然奏效。
理想汽車這邊,2022年全年實現總營收452.87億元,同比增長67.7%,實現交付量133246輛,同比增長47.2%,雄心勃勃的李想更是公開喊話“今年(2023)理想將挑戰30萬~50萬元區間豪貨SUV的20%市場份額,理想今年的交付量有望達到30萬輛!”。
理想財報的大超勢是向好的,雖然毛利率有所下滑,從上年末的21.3%降至本期末的19.4%,但考慮到理想ONE的存貨撥備和購買承諾損失等因素的影響,倒也算得上是正常的波動,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理想研發投入達67.8億元,同比增長106.3%,較高的研發投入有利于保持產品的競爭力。
新勢力陣營,“一哥”理想當仁不讓,傳統豪強中,吉利系的領克與極氪亦是實力擔當,小鵬和蔚來雖暫時掉隊,但不排除后續追上或縮小差距的可能,比亞迪大殺四方,不過在中高檔區間,較之于理想和吉利,并未有明顯的優勢,AITO問界止跌回暖,但想重回萬輛/月的巔峰,仍難度重重,被余承東寄予厚望的M9,或將成為問界沖擊高端的最大抓手。
特斯拉的漲價或降價就像薛定諤的貓,難以捉摸的同時,也成了撼動國產新能源汽車格局的最大變量,還有即將于明年正式下線的小米汽車,會不會成為最強悍的鯰魚?
成王敗寇,市場不相信眼淚,弱小者、跟風押注者極易被淘汰,唯有堅定的長期主義者,才有資格追尋詩和遠方,理想和吉利的較量,剛剛開場!
參考資料:
公開財報、公開報道,部分圖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