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旺盛又主打一個“窮游”的大學生能用兩天一夜游完一個城市的大部分景點,打遍小紅書熱門美食的卡,坐著硬座火車通宵趕回學校,甚至周一還能正常參加體測。
于是春天的景區擠滿了大學生。
在西安某大學讀大三的小鄭無意和外地游客一起擠大唐不夜城,也不想和外地大學生搶三秦套餐、熱面皮吃,于是把目光轉到西安旁邊、沒什么人提到的華山,誰能想到照樣是人擠人,走一步等兩分鐘。
而旅游的熱度還在上升。
攜程發布的陜西“五一”假日旅游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預訂2023年“五一”假期(2023.4.29-5.3)目的地為陜西的整體旅游訂單量同比去年同期(截至2022年4月4日)的“五一”假期(2022.4.30-5.4)訂單量增長864%。
大唐不夜城、袁家村、長安十二時辰等旅游新業態、新場景、新產品讓陜西文旅頻頻在互聯網刷臉,傳承陜西厚重的歷史文化。
另一邊,西安市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的西安汽車產業2022年度呈現高增長、高質量態勢,全年實現產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
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占全國份額14.1%,全國每生產7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是“西安造”,西安順利拿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的稱號。
以往印象中《平凡的世界》里那樣的陜西,怎么突然變得不一樣了……
三秦大地三部曲
“北京時間從蒲城發出,人民防空為您報時,現在是北京時間八點整”。
是的,北京時間不是來自北京,而是來自位于陜西西安臨潼和蒲城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雖然陜西在行政劃分上位處西北,但從地理位置看,這里是神州版圖的中心。經緯度的起算點和基準點——“大地原點”就位于陜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北流村。
因此,從這里發出的授時信號能更好地覆蓋我國主要城市。
位于中國內陸腹地的陜西和周邊八個省份都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并且有八個地方“一腳踏三省”,是全國三省交界最多的省份。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于是能看見商洛北部及關中地區的人一口濃重的關中話,而靠近山西的陜北人講著晉語,由東向西從安康到漢中,又有明顯的荊楚方言和巴蜀方言之分。
除了外部接壤原因,分別對應黃土高原、關中平原、秦巴山區的陜北、關中、陜南各具特色,無論是物產、氣候還是語言、飲食、習俗都風格迥異。
陜北位于黃土高原腹地,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面對苦難、反抗苦難”成為陜北人民永恒的生存命題。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頭戴白羊肚巾、打著安塞腰鼓、會跳陜北秧歌的陜北形象是很多不明所以的外地人對整個陜西的初印象。
但生活在秦嶺以南的陜南人民恐怕對此不能茍同。
“三秦”的稱呼出現時,如今陜南概念里的大部分區域還不屬于陜西,行政區劃的強融改變不了自然條件的差異:降水充沛的陜南種植水稻,盛產桔子茶葉,石屋竹房吊腳樓都是常見住宅,盡顯南方氣質。
陜南包括漢中、安康、商洛的三個城市,秦嶺天險下,當年據守漢中的諸葛亮“進可北伐中原,退可固守益州(今四川省一帶)”。
而在陜南陜北中間,關中地區才是真正的金城千里。
關中關中,居四關之中。東有函谷關,西有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大小關隘再加上陜北黃土高原與秦嶺兩道天然屏障,這里成為“西通隴右,南接巴蜀,北抵塞外,東連中原”的“四塞之國”。
渭河河流沖積而成的關中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絕大部分陜西人都生活在這里,關中地區人口占陜西總人口的65.46%,差不多三個陜西當中就有一個西安人。
在成都平原之前,“天府之國”是用來形容富庶宜居的陜西的,具體來說,是形容關中的。
長安十二時辰,漢唐主題樂園
今天的關中地區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
當把這些名稱換成熟悉的長安、陳倉、咸陽再到下轄的半坡、岐山、扶風,左一句炎帝故里右一句華夏之根脫口而出,華夏文明、漢唐文化與這里息息相關。
“在你的腳下曾經埋著王孫顯赫,和平門下馬陵是最低調的一個”。
雖然這里有兵馬俑、武侯祠、大雁塔、小雁塔、西安城墻等數不清的歷史文化遺產,但整個陜西旅游都是“叫好不叫座”,在網絡聲量上和隔壁的川渝不能比。
直到2018年,“大唐不夜城”開街,陜西也有了“網紅爆款”。
先是火了“真人不倒翁”,后來是“李白對詩”,今年的“盛唐密盒”成為新晉頂流,不僅表演現場里三層外三層,圍觀觀眾將表演段子發到網絡上總能收貨不小的熱度。
“盛唐密盒”是輕松幽默的脫口秀式互動表演,兩位演員分別扮演“房謀杜斷”中的房玄齡、杜如晦,隨機邀請觀眾上臺回答問題。從歷史典故問到腦筋急轉彎,兩人多識又有梗,金句頻出又懂救場,綜藝效果滿滿。
盛唐密盒官方抖音號開通以來,僅僅24個作品就已經收獲百萬粉絲,三百多萬點贊。
西安古稱“鎬京”“長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從西周、秦、西漢、東漢一直到隋、唐,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這里建都。
大唐不夜城的成功離不開西安的文化底蘊,在歷史特色上不斷更新表演項目、裝置設置也讓這座不夜城保持不斷的吸引力。
所以各地仿照這里打造出的“XX不夜城”并不會動搖大唐不夜城的地位。
成功的背后是流量密碼,更是文化密碼。
有人把互動性極強的“盛唐密盒”比作迪士尼樂園里的玲娜貝兒、環球影城里的威震天,那整個陜西就像一座漢唐主題樂園。
唐風元素由古至今串聯起大慈恩寺、大唐芙蓉園、不夜城步行街;
阿房宮遺址、張良廟、上林苑、武侯祠中,依稀可以看到秦漢三國的影蹤。
西安人看著絡繹不絕的人、車,不明白這“爛慫大雁塔”有什么好看的,漢中人可能也對城市里的的古樸建筑習以為常,但是外地人漫步街頭,必得找一個絕佳合影位置打卡鐘樓鼓樓,必要感受一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大雁塔的魅力。
陜西的文化資源,遠的可以追溯到半坡遺址仰韶文化,近的有現代文學發掘的“長安十二時辰”“白鹿原”等文化IP。張小敬吃火盆羊肉前隨便點個水果都能讓臨潼火晶柿子火遍大江南北,西安想要“火”似乎輕而易舉。
但西安的崛起并非偶然。
西安曲江新區用了幾年時間探索出一套成功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曲江模式”,給全國提供了“文化驅動文化旅游業發展轉型升級”的模板,形成了文化產業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最終提升和兌現了城市價值。
從古絲路走到新班列
2023年初,西安成為繼北京、上海及粵港澳大灣區后第四個獲批建設“雙中心”(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西安高新區絲路科學城成為全國唯一“雙中心”核心承載區。
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先進阿秒光源等大科學裝置為代表的中科院系創新平臺等是西安的科創底氣。
而強大的教育資源意味著西安有布局未來的潛力。
西安目前共有各類高等院校63所,共有本科院校44所(公辦普通本科院校24所,民辦普通本科院校12所,民辦本科層次職業大學2所);專科院校19所(公辦職業專科院校12所,民辦職業??圃盒?所)。
其中有有3所985大學、8所211大學。西安交大為C9聯盟成員之一,國防七子之一的西北工業大學是中國最強的理工科院校組織“卓越聯盟”成員,是中國唯一一所在航空、航天、海航“三航”都實力超群的大學。
高學歷人群的數量能夠襯托出城市的發展活力和潛力,西安市統計局發布的西安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西安大學生總規模接近百萬級,在校本??粕?1.44萬人、碩博研究生16.44萬人,研究生培養單位43所,畢業生3.61萬人。
高質量人才聚集加上科研項目扶持,科技成果轉化成產業鏈條也就逐漸水到渠成,光電子信息、汽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優勢主導產業都在這里蓬勃發展。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101.55萬輛,同比增長277.5%,超越第二名上海的99萬輛,讓西安成為我國新能源產量第一的城市。
其中西安比亞迪生產基地生產新能源汽車99.5萬輛,占全市總產量的97.9%,實現產值1362億元,拉動西安全市汽車產業跨過2000億產值大關。
與比亞迪、吉利等巨頭企業深度合作推動了產業鏈格局的完整。20年前比亞迪進入西安時就相繼落子乘用車、商用車、電子、汽車金融、軌道交通和動力電池等全產業鏈業務,新能源領域上,近幾年又逐步掌握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實現了創新鏈標桿引領和產業鏈的自主可控。
于是這個傳說中“牛氣兩千年,沒落一千年”的古早帝都有了現代工業底氣與實力。
前景產業與優勢企業帶來人口聚集效應是最明顯的。
2022年,西安常住人口1299.59萬人,比2021年增加12.29萬人,標志著西安反超成都,成為西部人口增量第一城。
據《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數據,西安不僅上榜應屆生人才流入前十城市,也是碩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前十城市,越來越多的應屆生愿意留在或來到西安。
人口增加背后,有“史上最寬松落戶政策”——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
除了虹吸省內人口,閃耀崛起的西安能不能吸引到更多省外高素質人才,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能不能健全產業生態,那時西安乃至整個陜西未來的答卷。
絲路起源是他數千年前的勛章,千年之后,中歐班列再發車,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量突破1100列,運送貨物100.3萬噸,同比增長39.6%、66.1%。
千年古城,繼往開來……
參考資料:
大地理館:“西北地區”的陜西,為什么“很不西北”?
鳳凰生活報告:為什么陜西看起來像三個?。?/p>
搜狐城市:西安反超成都!西部人口增量第一城易主
西安日報:西安問鼎“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滿電續航” 路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