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貝因美而言,“只賺5%”更像是謝宏提出的營銷噱頭。
記者丨張飛濤
實習生丨程睿
出品丨鰲頭財經
貝因美(002570.SZ)曾是國產奶粉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謝宏曾有營收300億元的宏愿。
然而,4月29日,貝因美發布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73億元,離300億元還差“十萬八千里”。
在戰略發布會上,謝宏提出“只賺5%,是我們的全新戰略”。鰲頭財經分析發現,如果貝因美想賺5%,還得要再提高當前的盈利水平。
一位財務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對于貝因美而言,“只賺5%”更像是謝宏提出的營銷噱頭,讓大眾覺得公司產品性價比高,而且還不愿意賺更多錢。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貝因美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陷入債務問題,所持股票存在被動減持可能,控股股東地位或受影響。
離300億營收還差十萬八千里
“不做到年營收300億元,市值達不到1000億元,我不會考慮退休!”
2018年3月,伴隨一句“53歲從頭開始”,離開公司7年的貝因美創始人謝宏重歸一線,并放出上述豪言。
然而,現已60歲的謝宏恐怕無法退休了。
2025年4月29日,貝因美發布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73億元,同比增長9.70%;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116.92%。
顯然,貝因美營收離300億元還差“十萬八千里”,當前市值僅在70億元上下浮動。
近期,貝因美又因“只賺5%”的承諾,受到市場廣泛關注。
4月30日,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在杭州舉行。同時,公司正式宣布全面開啟戰略新升級。
“只賺5%,是我們的全新戰略。”謝宏稱,貝因美將堅持做專業消費品,只賺5%利潤,把部分的利潤讓出來,讓給消費者,這就是貝因美最新的戰略,“我們不藏著掖著,用真心誠意來兌現。貝因美只要能持續賺5%,隨著消費者的認同,營收的擴大,同樣能夠在資本市場獲得成功。”
“貝因美只賺5%的承諾,非常具有戰略意義。”謝宏稱,母嬰行業存在著虛假宣傳、質量隱患等亂象,在行業遭遇信任危機的當下,致使消費者對品牌顧慮重重。貝因美只賺5%的承諾,直擊行業價格虛高、暴利的痛點,回饋消費者誠意,容易贏得好感。”
“只賺5%”的說法,聽著有些耳熟。
近日,一段京東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劉強東2024年內部講話的線上會議視頻流出。
視頻中,劉強東談到:“我給京東外賣定一條規矩,京東外賣永遠賺的凈利潤不允許超過5%。超過5%,我要處分人的。我們一定要在行業里面,按照三毛五的理論,來約束自己的賺錢能力、賺錢欲望。”
謝宏的“只賺5%”,或許是在模仿東哥,在為消費者著想,十分大氣。
“只賺5%”被指為營銷噱頭
從字面意思來看,“只賺5%”說的是,出售的商品假如是100元的話,有95元都是成本,商家只賺5元。
然而,無論是“凈利潤不允許超過5%”,還是“只賺5%”,都不是標準的財務說法。
鰲頭財經這里用幾種方式來計算“只賺5%”:
1.凈利潤÷營業收入
2024年,貝因美“凈利潤÷營業收入”為1.03億元÷27.73億元=3.71%。公司上次這一比例超過5%,還是在2013年。
如果這樣測算,謝宏是否還覺得貝因美賺得不夠多。
2.銷售毛利率≤5%
2024年,貝因美銷售毛利率為42.95%。有財務人士表示,如果貝因美毛利率降至5%以下,顯然將出現虧損。
3.銷售凈利率≤5%
這一數據與第一種算法較為相似。2024年,貝因美銷售凈利率為3.98%,與第一種算法一樣,該公司要賺得更多才能達到5%。而且,2014年以來,公司這一數值從未高于5%。
上述財務人士表示,對于貝因美而言,“只賺5%”不過是謝宏提出的營銷噱頭,讓大眾覺得公司產品性價比高,而且還不愿意賺更多錢。
實際上,銷售毛利率這一指標更能體現出企業賺得多不多。2024年,貝因美在A股同類18家乳品企業中,毛利率位列第一。
信披違規,謝宏被警示
貝因美表面上對消費者友好,實際上只是營銷手段,而且公司對自己的投資者也挺“狠”。
4月16日晚間,貝因美發布公告顯示,公司及相關人員、控股股東于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浙江監管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決定書顯示,貝因美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公司收入確認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上述事項導致公司定期財務報告披露不準確;二是公司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存在非經營性資金占用情形,控股股東2021年和2022年分別占用公司資金3091.66萬元和1693.55萬元,上述資金在當年內歸還公司;三是公司對廣西全安圣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財務資助事項未及時審議并披露。
貝因美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浙江證監局近日分別對公司及相關人員、控股股東下發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對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謝宏、董秘兼財務總監金志強、時任財務總監陳濱、時任董秘李志容、時任總經理包秀飛、時任副董事長張洲峰分別出具警示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公告中,貝因美表示,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員、控股股東高度重視決定書中所涉問題,已積極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認真總結、整改。
這并非是貝因美的第一次“整改”。
2021年7月,貝因美發布公告,當年1月16日,公司披露《2020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盈利5400萬至8000萬元。
同年4月13日,貝因美披露《2020年度業績快報暨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告預計2020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28億元。公司業績快報與業績預告披露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存在較大差異且由盈轉虧,存在相關信息披露不及時、不準確的情形。
對此,浙江證監局決定對貝因美董事長兼總經理謝宏、財務總監陳濱、時任董事會秘書金志強分別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貝因美集團或被動減持
貝因美控股股東當前陷入“自身難保”的窘境。
3月14日,貝因美發布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持股數量為1.3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28%。其中,被質押/凍結的股份數量為1.31億股,占其所持股份總數的98.85%。
公告顯示,貝因美集團最新股份凍結基于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應寧波維貝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寧波維貝”)申請,就貝因美集團與寧波維貝對公證債權文書糾紛一案,凍結了貝因美集團所持本公司的4724.12萬股,本次凍結的股份數量占貝因美集團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35.62%。
貝因美表示,公司控股股東前期已質押予工行西湖支行和信達華建的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事項不會對本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直接影響,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控股股東正在積極采取措施維護自身權益,爭取早日妥善解決相關糾紛。
然而,實際控制權真的不會變更?貝因美的說法第二天就慘遭“打臉”。
3月15日,貝因美發布公告稱,貝因美集團近日收到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執行通知書》。通知書顯示,依據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作出的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書,因被執行人Beingmade Health Management Corp.、貝因美控股(國際)有限公司、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未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申請執行人FNOF Treasure Train Limited向杭州中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標的為人民幣1.98億元及債務利息,執行費為人民幣26.5萬元。
貝因美表示,相關被凍結股份若被法院強制執行,可能引發貝因美集團的后續被動減持,非主觀意愿的行為。
貝因美還介紹,鑒于貝因美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被質押/凍結比例較高,貝因美集團正在積極與各債權方協調妥善解決相關債務問題,確保其控股股東地位不受影響。上市公司將持續關注控股股東質押風險,并按規定及時做好相關信息披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