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來,中郵消金需在規模擴張與風險控制間尋求平衡,同時進一步強化科技能力和場景滲透,不斷提高經營能力及合規意識,實現健康穩健發展。
記者丨寧曉敏
實習生丨?陳欣
出品丨鰲頭財經
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 “中郵消金”)又領到一張監管罰單。
近日,中郵消金因為未充分披露合作類產品信息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監管罰款85萬元。
鰲頭財經發現,中郵消金多次被監管處罰。2024年7月,因為違反征信異議處理規定,公司被罰78萬元。
背靠郵儲銀行的中郵消金,快速擴張。2024年底,公司總資產達672.29億元,較2020年底接近翻倍。
資產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中郵消金的潛在風險攀升。2023年,公司不良貸款率3.16%。2024年,公司甩賣83億元不良資產。
2024年,中郵消金取得了營收凈利雙增的經營業績,但這樣的狀態能否持續,備受關注。
凈利增54%與甩賣83億不良
中郵消金取得了快速增長的經營業績。
目前,消金行業已有12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成績單,整體上出現 “頭部下滑、腰部普漲” 格局。其中,中郵消金及寧波消金表現出色。
作為消金行業第二梯隊的中郵消金,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41億元,同比增長8.48%;歸母凈利潤8.04億元,同比增長54.02%。
歷史業績顯示,2021年至2023年,中郵消金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6.86億元、60.48億元、69.52億元,同比增長16.92%、6.37%、14.93%,連續三年增長;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29 億元、4.43億元、5.22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205.63%、-63.97%、17.83%。
數據顯示,中郵消金的盈利能力并不穩定。2021年,歸母凈利潤增長幅度超過2倍,2022年大幅下降,幾乎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
導致中郵消金業績大幅波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信用減值損失。2021年至2023年,公司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28.48億元、43.29億元、47.87億元。
2022年,中郵消金的營業收入增長6.37%,而其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幅高達52%。
2024年,中郵消金的歸母凈利潤明顯提速,究竟是靠什么實現的?
2024年上半年,中郵消金的營業收入為37.14億元,同比增長12.75%;歸母凈利潤為2.38億元,同比下降4.80%。
對比全年業績發現,下半年,營業收入為38.27億元,略高于上半年,同比增長4.62%。與上半年相比,下半年的營業收入無明顯變化。
但歸母凈利潤變化巨大。下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5.66億元,是上半年的2.38倍,同比增長108.09%。
下半年的歸母凈利潤強勁增長,可能與處置不良資產及業務調整直接相關。
2024年12月3日,中郵消金在銀登網上掛牌轉讓2024年第3至6期個人不良貸款,擬轉讓的本息總金額達71.71億元,起拍價為1.51億元,折扣率僅為0.2折。
當年的5月、11月,中郵消金分別掛牌轉讓兩期資產包,本息合計11.88億元。
一年三期掛牌轉讓,合計轉讓的不良資產達83.59億元。
通常而言,中郵消金對不良資產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此番甩賣所得,影響了公司利潤。
資產質量惡化利息支出增多
大規模甩賣不良資產,是中郵消金資產質量惡化的體現。
中郵消金成立于2015年11月19日,由郵儲銀行、星展銀行、渤海國際信托、拉卡拉、廣百股份、海印集團及三正集團共同發起,注冊資本為10億元。
2017年12月,公司增資至30億元,郵儲銀行持股比例由61.5% 增至70.5%。2022年初,星展銀行通過收購拉卡拉所持股份,持股比由15%增至16.67%。
背靠 “大金主” 郵儲銀行,依托其渠道,近年來,中郵消金快速擴張。
資產規模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中郵消金快速擴張的體現。2019年底,公司總資產為306.54億元,2020年底至2023年底分別為340.06億元、444.22億元、495.53億元、582.22億元,到2024年底,總資產達到672.29 億,是2019年底的2倍多。
極速擴張,中郵消金的貸款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至2023年,公司發放貸款及墊款從421.93億元增至555.82億元,漲幅為31.73%。
與之對應的是面臨的信用風險不斷加劇。2021年末,中郵消金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19.9億元和10.23億元,逾期貸款率為4.49%,不良貸款率為2.31%。2022年,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余額分別增至25.02億元和15.14億元,逾期貸款率和不良貸款率分別小幅增長至5.07%和3.07%,到了2023年,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余額迅速攀升至34.65億元和18.7億元,逾期貸款率和不良貸款率也快速上升至 5.85%和3.16%。從2021年到2023年,中郵消金的逾期90天以上貸款占比高達69.47%、74.61%和67%,其中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
中郵消金應對不良貸款攀升壓力的手段是核銷、甩賣不良資產。2021至2023年,公司分別核銷不良貸款22.59億元、39.32億元和43.42億元,合計達105.33億元。
此外,2023年、2024年,公司還在銀登中心掛牌轉讓個人不良貸款,以減輕不良貸款攀升壓力。
盡管如此,中郵消金的不良貸款率仍然持續上升。2021年至2023年,公司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31%、3.07%、3.16%。
同期,中郵消金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00.67%、261.03%、262.28%;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54%、10.51%和 10.94%,均呈下降趨勢。
中郵消金積極舉債以應對不良貸款率逐年上升,到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2021年底至2023年底,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8.87%、89.13%和 89.85%,這三年的利息支出分別為13.16億元、13.89億元、14.84億元。
風控存漏洞罰單屢見不鮮
在快速擴張過程中,中郵消金在風控、合規方面也需要加力。
近年來,中郵消金因違法違規頻頻領罰單。
4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開具罰單,中郵消金因未充分披露合作類產品信息、貸后管理不到位導致部分消費貸款被挪用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處以85萬元罰款。與此同時,三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
這是中郵消金今年以來首次被公開處罰,但在歷史上,領這樣的罰單,對公司而言,并不鮮見。
2017年8月,中郵消金因為違反規定從事未經批準或者未備案的業務活動被監管部門罰款80萬元。2021年9月,因貸后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中郵消金被罰款50萬元。2024年7月,公司違反征信異議處理規定被罰款78萬元。
中郵消金最新的罰單引發業內關注。公司被罰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貸后管理不到位導致部分消費貸款被挪用,消費貸款的資金可能進入了股市等,反映公司在風控方面存在漏洞;第二,未充分披露合作類產品信息。
2024年修訂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新增 “合作機構管理” 等重要內容,明確要求持牌機構需對合作方實行名單制管理、禁止外包核心風控環節,并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中郵消金未充分披露合作類產品信息,極易導致消費者對產品風險認知不足,導致消費者利益受損。
與助貸平臺合作時,中郵消金可能將獲客、風控等環節外包,但助貸方因不承擔資金風險,傾向于擴大高風險貸款以賺取相關費用。
中郵消金第三方渠道依賴過高。截至2023年末,公司54.69% 的業務來自合作機構,利潤分成模式下風控責任易被弱化。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暴力催收,中郵消金頻頻被投訴。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中郵消金的投訴達15145條,這些投訴以暴力催收為主。
歸母凈利潤高速增長,但高杠桿運營、不良貸款率及資產負債率均攀升等問題不容忽視。未來,中郵消金需在規模擴張與風險控制間尋求平衡,同時進一步強化科技能力和場景滲透,不斷提高經營能力及合規意識,實現健康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