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CEO馬化騰曾表示:
對于工業革命來講,早一個月把電燈泡拿出來,在長時間跨度上來看是不那么重要的。
從Chat GPT出現,再到DeepSeek賦能中文互聯網。
觀望已久的騰訊終于決定出手了。
騰訊正在把產品all in AI
為什么說在2025年的開年階段,騰訊正在將旗下產品和團隊精力all in AI。
在騰訊元寶從TEG(技術工程事業群)轉入CSIG(騰訊云與產業事業群)后,搜狗輸入法、QQ瀏覽器、ima等產品和應用也正式轉入了CSIG,共同構成了騰訊向大模型時代揮出的“組合拳”。
站在產品角度上進行觀察,我們會發現資歷老、用戶多是搜狗輸入法和QQ瀏覽器在AI時代的核心優勢。它們的應用場景不僅可以無痛嵌入AI寫作、AI搜索等大模型應用方向,其成熟的用戶和內容積累,更是幫助騰訊省去了推廣、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成本。
而ima作為騰訊內部在2024年10月孵化的AI原生應用,其“智能工作臺”的產品定位搭配同公眾號、微信直接聯動的接口優勢,也為廣大用戶提供了“搜、讀、寫一體化”的全新體驗。讓騰訊在使用AI技術賦能既有產品的同時,拓展了旗下AI產品的輻射空間,實現了“老產品”和“新路徑”的兩手抓。
無論是產品對AI概念的快速適配,還是團隊組織架構的靈活調整,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見到了騰訊布局AI生態的決心。
從春節結束的那天起,元寶、騰訊文檔、騰訊地圖、QQ音樂等騰訊產品對AI的適配消息就未曾斷絕。由此可見,在DeepSeek引發了中文互聯網的技術升級后,騰訊已經結束了自己在AI時代的“觀測階段”并為不同的產品找到了不同的發力點。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騰訊內部大概率會在組織結構、資源扶持層面進一步發力,以此實現品牌、旗下產品對大模型時代的全面擁抱。
彎道超車的關鍵是老樹發新芽
騰訊CEO馬化騰曾表示:“對于工業革命來講,早一個月把電燈泡拿出來,在長的時間跨度上來看是不那么重要的。關鍵還是要把底層的算法、算力和數據扎扎實實做好。”
這也就意味著,和AI相關產品的推出速度相比,騰訊內部更在意產品的使用體驗,在意如何在現有、未來的應用場景中培養、維護用戶的AI使用習慣。對騰訊而言,新賽道的開拓固然重要,但用新技術賦能老產品去實現“老樹發新芽”的想法同樣不能放棄。
拿國民級APP微信舉個例子。
身為一款聊天軟件,微信不是沒有過挑戰者。
即時聊天、語音條互動等概念只能讓它實現從0到1的變化,助其在“聊天軟件”這個賽道里站下腳跟。若想實現從“應用”到“國民級應用”的轉變,就要在不同的互聯網產品周期里靈活運用“老樹發新芽”戰略去維持用戶黏性,強化自己的產品地位。小程序、小游戲的出現如是,視頻號、直播號的出現亦如是。
在今天,歷經多次“AI賦能”概念的沖擊后。
微信觀望許久終于做出了接入DeepSeek的決定。
相關報道顯示,微信搜索在增加“AI搜索”功能后,整個公眾號模塊下的內容都將被納入AI搜索的內容數據庫。這樣做除了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解決問題外,還能讓公眾號推文的熱度跨越傳播周期,強化其以內容為導向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激活創作者的創作熱情。
最終讓平臺依托靈活、精準的AI推薦、解答機制,一舉實現“用戶、創作者”黏性的雙重升級,完成平臺正循環的量身定做。
要知道,微信作為目前的國民級應用。
它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更新,都會讓騰訊本體迎來極高的關注度。而本次微信所展現出的高調態度,除了有為新功能造勢的直觀意向外,還通過對技術、用戶體驗的“雙重押注”,一舉擊穿了外界對騰訊在大模型領域動作遲緩的錯誤印象,讓自己成為了擁有后發優勢的“冷靜拳手”。
誰會率先找到下一個殺手級應用
隨著詞條“騰訊華為等接入DeepSeek每月虧超4億”登上熱搜,人們對大廠押注AI的行為也產生了一絲不解。
相關內容顯示,現在國內的大廠雖然紛紛接入了DeepSeek,但大家所采用的運營模式基本都是免費模式、低價模式。(滿血版DeepSeek-R1每百萬token僅收取16元)
倘若企業每日輸出1000億token,則其每月基于DeepSeek服務的機器成本就高達4.5億元,造成虧損4億元;哪怕使用AMD芯片月收4500萬,月機器成本下降至2.7億元,也會有超2億元的虧損存在。
簡單來說,當前大廠正陷入“用戶越多,虧損越多”的商業怪圈。
既然每個月都有虧損,那為什么目前沒有一個大廠暫停布局AI的計劃?
因為大家都在搏那個“找到殺手級應用”的機會。
雖然AI聊天機器人、AI搜索等功能代表了實現AI to C的重要詮釋,但它們的本質都是各家公司探索AI潛力的不同方式以及用AI賦能自家產品的不同路徑。直到今天,市面上一直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殺手級AI應用”。
對那些布局AI賽道的大廠而言,他們的核心任務是堅定自己的AI轉型步伐,因為市場、技術發展趨勢均在暗示我們AI是下個商業版本的答案。在轉型計劃啟動后,大廠的主線任務也就變成了發現、尋找用戶真正想要的、能代表應用2.0體驗的內容。
正如微信押寶AI搜索那樣。
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搶奪AI時代本的技術優勢,去挖掘AI時代的用戶所想。
一旦領先他人實現了上述兩點,那么未來的天平也將向自己全面傾斜。所以和主導未來的賽道話語權相比,眼下的虧損數字根本無法減緩大廠前進的步伐。
參考:
科創板日報:四大產品線合龍 騰訊跑步搭建AI應用矩陣
證券時報:「e公司觀察」超級應用接連聯姻DeepSeek “技術共同體式”互聯互通或成新趨向
鈦媒體APP:DeepSeek沖擊下的互聯網巨頭:誰在崛起,誰在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