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臺酒業上半年再次虧損,也意味著再次站在退市風險邊緣。
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
受市場環境影響,今年白酒行業整體競爭加劇,白酒產品價格承壓,部分酒企業績同比有所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7月22日,今年以來申萬白酒指數下挫16.97%,跌至近兩年低位,A股20只白酒股“全軍覆沒”,均呈不同程度的跌幅。
其中,有“西北茅臺”之稱的皇臺酒業,更是未能幸免。近日,皇臺酒業發布了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上半年虧損300-500萬元,扣非虧損400-550萬元。一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為87.07萬元,同比下滑了64%,二季度加速虧損。
皇臺酒業解釋稱,除大環境影響外,因適度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使得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較去年同期都有所增加,導致公司今年上半年虧損。皇臺酒業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迷,要想再次復蘇并不容易。
處境較為嚴峻
2023年皇臺酒業虧損1500.94萬元,營收1.54億元,進入2024年延續虧損,距離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僅一步之遙。
從過往經歷看,皇臺酒業每次站在退市邊緣,最終都化險為夷,但是,20多年來,不能穩定經營的皇臺酒業,已變得愈發羸弱。在白酒上市公司中,皇臺酒業業績早已墊底。
從區域來看,目前西北地區共有4家上市白酒企業,業績表現也參差不齊。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除皇臺外,其余三家西北上市酒企的營收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數據顯示,金徽酒、伊力特、天佑德分別營收10.76億元、8.31億元、5.26億元,同比增長20.41%、12.39%、32.77%。
白酒行業分析師指出,當前白酒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承壓,部分酒企業績下滑甚至虧損在所難免。
但從目前已披露數據來看,皇臺酒業無疑是業績壓力最大的一家。皇臺酒業正面臨增長瓶頸,現金流狀況脆弱,長期處于“退市”邊緣的緊張狀態。
不過,從營銷方面看出,皇臺酒業也在拼命努力。以銷售費用為例,皇臺酒業尤為突出,盡管銷售費用金額在四者中相對較低,僅為0.09億元,但占比高達23.6%,顯示出公司在營銷方面的積極投入與努力。
常年掙扎“保殼”
始建于1985年的皇臺酒業,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武威酒廠,在上世紀90年代它是整個西北最大的白酒、葡萄酒生產企業,先后被列入國家大型一檔工業生產企業、中國白酒工業100強企業,榮獲“全國輕工業優秀企業”等稱號。
然而這些榮譽都成為了過去。從2003年第一次被*ST之后,皇臺酒業在過去20年時間里,經歷了五次被*ST,多個實控人糾紛、一次暫停上市危局,也因五次保殼成功,皇臺酒業被股民戲稱為“保殼專業戶”“A股不死鳥”。
忙著戴帽、摘帽的皇臺酒業就這樣錯過了中國酒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曾經“北皇臺、南茅臺”的霸氣,如今已經成為投資者的戲謔的談資。
究其原因,皇臺酒業之所以業績拉跨,不停在戴帽摘帽間切換,背后主因之一是公司復雜的股權斗爭。
2024年1月24日,皇臺酒業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上海厚豐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厚豐”)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被輪候凍結。上海厚豐持有皇臺酒業97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5.51%。這一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公司內部的股權斗爭。
上海厚豐與皇臺酒業之間的糾葛由來已久。上海厚豐曾在2010年斥資2.21億元從皇臺酒業原第一大股東手上買下19.6%的股權,并成為皇臺酒業第一大股東。然而,在上海厚豐執掌皇臺酒業期間,其提出的多項議案均被其他股東否定。
股權斗爭往往伴隨著管理層的更迭和動蕩。這種不穩定性可能導致公司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經營策略,從而影響公司的整體運營。只是,即使解決了內部斗爭,處于行業尾部的皇臺酒業要想謀求更大的發展也難上加難。
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事實上,為了擺脫業績低迷局面,皇臺酒業曾提出布局全國化。2021年,皇臺酒業公開表示將“開拓全國化”,打造一套適合皇臺酒業發展的營銷模式,實現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同時,加強銷售組織市場操作能力,打造一支具有“西北狼”精神的銷售隊伍,最終實現企業的高速度可持續發展,開拓全國市場。
但實際成效并不顯著,皇臺酒業的銷售仍要依靠甘肅省內。2023年,其在甘肅省內的營收達1.32億元,同比增長24.5%,占比85.41%;省外營收0.22億元,同比下滑36.36%。
此外,分產品來看,在白酒企業正向逐利“千元酒”賽道時,皇臺酒業仍未走出依靠低端酒占領市場的思路。2023年中低端酒、高端酒、中高端是占比最大的三個系列,分別占營收53%、21%、18%。
在當今白酒布局高端化與全國化的路上,皇臺酒業均掉隊了。目前是一種被動挨打的狀態。時至今日,能在擠壓之中謀求生存,亦實屬不易。皇臺酒業面臨著多重挑戰,包括品牌價值的相對局限、產品結構偏向低端市場,以及市場影響力的不足。因此,皇臺酒業要重返昔日的輝煌地位,其道路不僅漫長且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