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江湖,尋常見華為三星小米等手機巨頭吃肉,但是,很多網友不知道的是,還隱藏著一批巨頭,在這些巨頭背后,它們既能吃到肉,更能喝到湯渣都不剩,它們究竟是誰?
01,“ODM一哥”養成記
對消費電子行業來說,ODM模式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末期,專注做ODM的代工廠眾多,但在智能手機領域,最出類拔萃的當屬華勤技術,連續多屆蟬聯“全球第一”殊榮,究竟有何秘訣?
在挖掘華勤成長史之前,還是先來科普一下ODM、OEM和OBM這三個容易搞混淆的概念:
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縮寫,即原始設備制造商,也即通俗意義上的授權貼牌生產,也即工廠按照品牌廠商的要求來生產產品,包括技術、關鍵設備等什么滴都是品牌廠商來提供,比如富士康之于蘋果,就是OEM模式;
ODM是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縮寫,也即原始設計制造商,一般ODM都擁有原創設計能力,可以按照品牌方的要求/定義進行手機從設計到組裝等一條龍服務,利潤會比OEM更高,自主權也更高;
OBM是Orighinal Brand Manufacturer的縮寫,也即原始品牌生產商,OBM工廠擁有自主品牌、可自己研發新品、自己生產&銷售新品,目前手機巨頭中,華為已開始更多的使用OBM模式了;
這三大模式綜合而言,普適性更高的是ODM模式,這也是20多年來,它一直成為全球電子制造業不可或缺的代工模式的重要原因,萬丈高樓平地起,華勤又是如何一鳴驚人的呢?
時光倒回到2005年8月,彼時上海一家酒店里,由中興“元老”邱文生帶著10多個滿揣理想的熱血青年,湊在一起,研發一塊“板子”的情景,像極了小米初創時喝小米粥時的萬丈豪情。
恰逢全球手機市場處在功能機時代的拐點,諾基亞、三星和摩托羅拉一時成為三大豪強,憑借強大的品牌效應和驚世駭俗的銷量讓國產功能機廠商難望其項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聯發科首開先河推出“Turnkey”方案,從而讓十分專業復雜的手機設計與制造過程變簡化成為IDH模式,也即Independent Desigh House(獨立設計公司)。
自此,國內的功能機廠商如雨后春筍般涌出,這些手機無一例外皆采用了聯發科的芯片,
華勤也抓住了時代機遇,成為IDH供應商之一,靠做功能手機業務賺到了第一桶金。
不過,打自創業之初,華勤就有清晰的思路,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技術護城河,最開始,華勤主要研發PCBA主板,那時華勤已經按大廠的模式給自己規劃了專業的研發體系和管理體系,并且慢慢打通與供應鏈上下游的關系。
在看到IDH模式競爭白熱化的趨勢之后,華勤及時切入到設計和生產制造一條服務的ODM模式,成功抓住了智能機崛起的機遇,并且縱深拓展,逐步提升自己的供應鏈垂直整合能力和交付品質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客戶的青睞:
2010~2014年,華勤順利由IDH過渡到智能手機和平板的ODM模式,并且逐步打開了海外市場,先后與印度的Lava、Mircomax建立合作,并通過拿下亞馬遜平板電腦的ODM訂單,成功躋身北美市場,名聲大噪,在這期間,華勤已具備了3G智能手機的代工能力,并且擁有了來自海內外的多個大客戶的訂單;
2015年~2019年,華勤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不僅僅拿下了宏碁、聯想、華碩和小米全球頭部筆電品牌的訂單,還將業務觸角延伸至AIoT產品、TWS耳機、智能手表/環等品類,甚至連POS機、汽車電子、智能音箱等多種熱門終端產品都實現了覆蓋,三星、vivo和亞馬遜都是其客戶;
2020~2023年,華勤連續四年斬獲全球智能手機ODM/IDH廠商排名第一的榮譽,成為行業內無可爭議的一哥;并且進一步強化了2+N+3的王牌矩陣烙印,成為一個全球范圍內的專業智能手機、筆電、平板、智能穿戴、AIoT及服務器等多品類ODM巨頭。
當然,鮮為人知的是,華勤取得的一系列榮譽背后,皆是華勤持之以恒的戰略定力和堅定踐行的長期主義的生動寫照,比如,華勤能忍受著連續5年的虧損去持續代工筆電業務,最終才實現了盈虧平衡;又如華勤擁有自主技術的服務器業務,也是堅持了長達7年之久,才突破盈虧線……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勝利從來不易,華勤盡管已經構建了足夠牢靠的護城河,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在全球的ODM/IDH市場,除了有龍旗和聞泰緊隨其后,還有像鴻海、和碩、比亞迪電子、立訊精密、仁寶電腦、緯創、英業達等一眾實力派。
在泛消費電子產業,華勤的營收規模與前述巨頭們還有著差距,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為華勤依然有著較大的市場想象空間,如何保持現有業務的穩健增長基礎之上,開辟新的增長點,事關華勤的第二增長曲線。
02,華勤的第二增長曲線
依據各公司公開財報查詢可知,2024年一季度,鴻海實現營收2991.69億元,將排名第二的和碩(566.26億元)和第四的立訊精密(524.07)遠遠甩在身后,同期華勤技術實現營收162.29億元,鴻海和立訊精密的第一大客戶皆為蘋果,對其業績貢獻十分明顯,如果華勤能拿下蘋果的訂單,或許將獲得最直接的增量營收,并直觀提升華勤的毛利率。
故在筆者看來,這條第二增長曲線,并不意味著只能去開拓一些新戰場,其實,在最拿手的2+N+3舒適區,仍然大有可挖掘的潛力,比如智能手機領域,爭取到利潤更豐厚的訂單,也即中高端機甚至超高端機的ODM訂單。
蘋果是全球公認的高端,其對代工廠的要求也是一如既往地高品質,華勤如果能打入果鏈,將會是一個重大利好,畢竟,哪怕不是iPhone的訂單,僅iPad、iWatch、AirPods等訂單,油水都比競品們大得多。
當然,這條賽道競爭烈度也空前,包括持續投入的研發與產線軟硬成本也將持續處于高痊,蘋果還曾主動踢出過不止一次果鏈巨頭,所以,這一塊,可以當一個戰略暢想,不能操之過急,強化內功修為,徐以圖之。
除蘋果之外,國內的手機巨頭中,像小米OV榮耀等都有高端定位的手機,這些高端機的ASP普遍已超過6K+,如果華勤能爭取到這一部分產品的ODM訂單,那對于毛利率的提升助力,亦是顯而易見的。
截自華勤技術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華勤的毛利率已經在逐步提高,從2022年的不足9個百分點,上漲到2024年Q1的13.52%, 不僅高出聞泰科技(8.99%)一截,也高于為蘋果代工的立訊精密(10.44%)。這似乎說明,華勤已經找到了穩健經營基礎上實現利潤預期增長的方法論。
在新能源汽車與服務器領域,眾ODM巨頭們也都一早進行了布局,這一賽道的競爭,同樣很激烈,尤其AI服務器,鴻海精密、廣達、緯創、英業達等都在快馬加鞭搶食,華勤技術這塊拿到了不少GPU訓練和推理服務器相關的ODM訂單。
一時間,八仙過海,各憑神通。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新一輪半導體行業景氣周期的來臨,華勤們也將迎來各自事業的第二春,這終歸是好事。
參考資料:
最新全球TOP 12電子代工ODM廠商業績大PK-中國電子企業協會
手機代工到數字時代基建商,起底“隱形巨頭”華勤發展史-時代周報
華勤技術發展歷程、營收及股權結構-未來智庫
公開財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