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茶飲行業強勁增長,成為消費領域的現象級品類。數據顯示,隨著消費場景更加多元化,新茶飲消費市場前景廣闊,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015億元。
然而,目前,新茶飲行業雖然進入到了存量破局和品牌溢價發展階段,但是,依然未能告別野蠻生長狀態,特別是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正如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所言,新茶飲食品安全問題頻發,體現了很多加盟商唯利是圖、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置之于法律之外。整體去看,也凸顯出目前國內加盟體系的一些漏洞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
今年2月至5月上旬,媒體隨機應聘進入北京市多家茉酸奶加盟店,發現諸多問題:使用過期40余天的原料;更換效期標簽,不按時報廢原料,或根本不使用效期標簽;常溫存放應冷藏的水果,水果變色、出水后,仍接著使用;偷工減料,不嚴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等。
媒體報道發布之后,瞬間引發網友熱議,更是登上各大平臺的熱搜榜。5月27日下午,茉酸奶發出《致歉聲明》,表示已對涉事的茉酸奶北京石景山萬達店、北京伊藤洋華堂店、北京華宇時尚購物中心店進行閉店處理,并將永久解除與這三家店的合約。
5月27日,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針對媒體曝出的茉酸奶“原料過保質期40余天仍使用,聞出餿味才廢棄”開展現場執法檢查,并收集相關證據材料。
目前,執法人員已對當事人北京熠昕餐飲服務有限公司(茉酸奶伊藤洋華堂店)涉嫌存在的相關違法行為立案調查,該門店已停業整頓。與此同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其余20家茉酸奶門店開展全覆蓋執法檢查工作。
“我們也建議加盟連鎖的品牌方,在選擇、甄別、甄選加盟商的時候,首要考量他們的價值觀和食品安全意識,將資金實力以及資源放在第二位。”朱丹蓬認為,要將加盟商的經營思維、經營理念以及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度納入第一考核維度。
然而,快消行業分析師康定平卻表示,與直營模式,加盟模式本來就存在弊端,就是對加盟商的管控太松,特別是新茶飲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之中,過于注重拓展市場、收取加盟費用,但卻疏于對加盟商的管控,甚至可以說也不愿意投入過多的人力財力物力管理加盟門店。
身處新茶飲細分賽道的現制酸奶,茉酸奶近幾年憑借營養美味特點迅速獲得消費者青睞,投融資案例頻出。
茉酸奶聯合創始人兼CEO顧豪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茉酸奶全國范圍內的直營門店數量僅剩下兩家,加盟才是未來。”
為了盡快實現全國市場布局,茉酸奶在選擇加盟商上不斷降低門檻,甚至可以說是“0”門檻,這就給食品安全問題埋下了禍根。
茉酸奶加盟客服表示,品牌對加盟商沒有學歷要求,也沒有餐飲經驗要求,只要求年齡在18—45歲,店鋪面向年輕人,希望加盟商可以親自管理店鋪。
讓人感到諷刺的是,今年5月8日,“現制酸奶第一品牌”茉酸奶再次宣布原料升級,在2023年“0植脂末、0氫化工藝、0人造反式脂肪酸”基礎上選用“醇臻厚乳”,將生牛乳含量提升至42%。
與此同時,茉酸奶首度公開產品配方,向消費者明示一杯酸奶奶昔中的原料配比,并在門店設置透明櫥柜展示食材品質,成為現制酸奶細分賽道首個實現“配方透明”的品牌。
疑似媒體發布的軟文指出,不同于一些網紅品牌重營銷、輕管理的運營模式,走過初創期的茉酸奶將供應鏈建設放在品控首位。除精心挑選供應商外,茉酸奶還在2023年11月引入頭部乳企君樂寶作為戰略股東,雙方在乳制品原料供應、新品研發、食品安全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茉酸奶將供應鏈建設放在品控首位以及向消費者展示食材品質,更多的還是一種作秀行為,屬于營銷的一部分。”康定平直言,茉酸奶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問題了,但就是屢教不改,可見品牌方以及加盟商都需要反思,也呼吁有關部門持續深入的進行調查和監管,這既能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也可以倒逼新茶飲行業更好地發展。
品牌定位專家與危機公關專家詹軍豪則表示,食品安全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基本底線,任何觸碰這一紅線的行為都會迅速引起公眾的強烈反應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茉酸奶被曝光的使用過期原料和篡改效期標簽等內容,均嚴重違反了食品安全法規和行業的基本操作規范,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健康,也極大破壞了茉酸奶之前樹立的“高端健康”品牌形象,直接關乎到品牌的信譽度和生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