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竹灣/作者 楊起超 時風/編審
秉承“鮮活,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企業使命的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乳業”),堅持“鮮酸雙強”品類發展策略,引領低溫品類高質量的增長,基于嚴格的質量控制、對自有及可控奶源這一經營戰略的堅持,在2023年實現的歸母扣非凈利潤為4.65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57.86%。2023年,新乳業在提升運營能力方面的成績也得到了廣泛認可,已連續4年榮獲“中國卓越管理公司”稱號,榮膺凱度2023年全球品牌足跡“韌性增長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居民乳制品的平均攝入量仍不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標準,換言之,國內鮮牛奶等乳制品的需求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擁有獨立完整的研發-采購-生產-銷售體系的新乳業,將繼續聚焦核心主業推動“鮮立方戰略”持續深化,擁抱市場新需求,持續發展具有不同特點、適應不同消費者需求的眾多產品線,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擁抱消費者新需求,提升企業價值。
一、國內牛奶產量連年增長,居民乳制品攝入未及膳食指南建議標準
牛奶含有人體必需的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體骨骼健康、肌肉生長和整體生理功能至關重要;此外,從嬰幼兒到老年人,幾乎所有人群都可以從牛奶中獲取所需的各類營養物質,因此,牛奶也被稱為“營養庫”。隨著國內奶業的發展,牛奶已經成為國內可廣泛獲得的營養品,而奶業也成為了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產業。
回顧歷史,國內居民的飲食習慣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乳制品并非國內居民在傳統上大量食用的食物,直到改革開放前,乳制品的消費量有限。改革開放后,隨著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經濟的增長帶動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居民開始大量食用及飲用乳制品。而在近年來,隨著國內奶業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國內奶源指標、工藝技術、質量檢測等方面已經得到了長足發展,國內乳制品各項指標已與國際領先水平看齊。
在此背景下,國內乳企積極擁抱消費變化、產業升級及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養殖規模化、工業化水平、全產業鏈一體化程度,乳制品行業進入產品品質、產品結構、消費體驗多重升級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國內乳制品行業的乳制品產量、行業規模、居民對乳制品的消費也因此持續擴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2023年,國內牛奶的產量分別為3,038.62萬噸、3,074.56萬噸、3,201.24萬噸、3,440.14萬噸、3,682.70萬噸、3,931.63萬噸、4,197萬噸。經計算,國內牛奶在2017-2023年的產量年化增長率為5.53%
另外,數據顯示,2017-2021年,國內乳制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分別為3,590.41億元、3,398.91億元、3,947億元、4,195.58億元、4,687.38億元,2022年國內乳制品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4,980.6億元。2023年,國內乳制品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
在國內乳制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國內乳制品的消費需求有著具有龐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建議居民每人每日攝入300-500克的乳制品,即建議“每天一斤奶”,換算為年攝入量則為約110千克/年至約183千克/年,然而國內居民的乳制品攝入量或還遠遠未達此建議標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2022年,國內居民人均奶類消費量每年分別為12.1千克、12.2千克、12.5千克、13千克、14.4千克、12.4千克,6年平均值約為12.8千克。
另外,還有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費量折合生鮮乳為42千克,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不難發現,無論是12.8千克還是42千克,國內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費量,距離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水平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從政策支持的角度看,《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及“十四五規劃”等重要規劃文件,都明確將“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保障乳制品供給”等作為未來國內乳制品行業重要的工作方向。
在優化乳制品供應鏈、提高國產乳制品質量、提升乳制品行業效益和競爭力等方面,2022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提供了政策支持。
換言之,鮮牛奶等乳制品,作為重要的基礎性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的易得來源,其認可度有望繼續得到加強,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乳制品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且無論是從消費需求角度還是政策支持角度,國內居民對乳制品的消費需求仍有龐大的增長空間。
?
二、堅持推動“鮮立方戰略”持續深化,經營戰略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秉承“鮮活,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企業使命的新乳業,專門從事乳制品及含乳飲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堅持推動“鮮立方戰略”持續深化。
2023年,為提升產品質量,新乳業對低效資產進行優化,并不斷推動養殖技術進步,聚焦運營提效。
通過數字化手段加強精細化管理養殖板塊,新乳業在2023年持續推行繁殖提升、高產后備牛、牛只被動淘汰控制等八項專項工作,提升牧場養殖效率;其“牛芯片”(自繁胚胎)項目在西北牧場進展順利,2023年生產自產胚胎1,300余枚,自產胚胎移植共1,100余枚。
對于乳企而言,原料奶的質量及供應的穩定性,是其持續穩定經營的根基,關系到其自身的長遠發展。
新乳業始終堅持自有及可控奶源的經營戰略,與其“鮮立方戰略”相輔相成,進一步鞏固了新乳業在區域低溫乳制品市場的領先地位。
新乳業的原料奶主要來自自有牧場、合作大型奶源基地和規模化養殖合作社。目前,新乳業與其現有主要合作牧場的合作時間長、供應關系穩定,有效地保證了原料奶的供應。
2023年,新乳業持續加強自有牧場的建設,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總共擁有12個規模化與標準化牧場,其中有10家取得良好農業規范認證(GAP),11家取得學生飲用奶奶源基地認證,4家取得有機牧場認證,4家取得優質乳工程示范牧場認證。截至2023年末,新乳業已擁有奶牛總存欄數48,292頭。
此外,新乳業在2023年與大型奶源基地的戰略合作,有助其在業務規模擴大的同時為獲得穩定、可靠、優質的奶源供應提供保證,整體保持需求總量的50%左右。
新乳業深知,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產企業經營的“生命線”,為保證產品質量,新乳業始終堅持“質量高于一切”的方針,遵循“質量三讓步”原則,堅持“食品安全是1,其它是0”的食品安全理念,積極踐行“四個最嚴”。
具體來看,新乳業在內部建立了行業內先進成熟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通過了有關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良好生產規范(GMP)認證、乳制品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認證,建立了質量保證控制點(QACP)體系。此外,新乳業還組建了以總裁為核心的“食品安全管理委員會”,由4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所組成的食品安全檢驗與監察團隊,實施內部飛行檢查,自查自糾,對外開展供應鏈前端及市場流通端暗訪檢查,以進一步保證產品質量。
2023年,通過法規規章宣貫、安全知識和案例的培訓,新乳業進一步強化了質量安全第一的信念,提升了全員質量安全意識、質量安全維護能力;通過完善制度、飛行檢查、激勵及約束機制等措施,新乳業能夠保障產品質量的持續安全和穩定。
從產品質量的保證成果方面看,2023年全年,新乳業無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接受外部職能部門監督檢查17次,無不合格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家單位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質量大會上,新乳業入圍“數字化質量管理創新與實踐”典型案例組織前10強。作為主要參與單位之一,新乳業獲得了2019-2021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參與了四川省科技廳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西南地區奶牛綠色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的中試熟化和產業化示范》,負責針對示范場實際情況熟化和示范推廣、建立西南地區奶牛綠色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示范場。
?
三、嚴格執行質量控制,積極拓展不同消費需求產品線
基于嚴格的質量控制、對自有及可控奶源這一經營戰略的堅持、獨立完整的“研發、采購、生產、銷售”體系,新乳業根據市場需求,發展了具有不同特點、適應不同消費者需求的眾多產品線。
截至2023年末,在“新希望”母品牌下,新乳業已經擴展形成了“24小時”、“今日鮮奶鋪”、“活潤晶球”、“樂汽”、“澳特蘭”等產品線,以及“初心”零糖酸奶系列、“新希望特色牧場奶”等不同類別的產品。
2023年,新乳業啟動了24小時高端化戰略,推動“讓今天更鮮活”品牌生活方式升級,并上市“24小時有機鮮活乳”,上線全國首款只賣當天的有機鮮牛乳,以“真新鮮”、“真活性”、“真溯源”這“三真”,顛覆常溫有機奶概念,帶動鮮牛奶產品的高端化持續增長。
具體來看,通過不斷突破技術壁壘,新乳業以行業領先的72度(或75度)、15秒巴氏殺菌工藝,先后推出“24小時鮮牛乳”、“24小時黃金營養乳”、“24小時鉑金全優乳”、“24小時限定娟姍乳”。先進的巴氏殺菌工藝,能夠使24小時鮮牛乳的免疫球蛋白含量達到普通鮮奶的10-25倍,據此,新乳業能夠不斷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營養。
基于先進的工藝,新乳業旗下“新希望”品牌的“24小時”鮮牛乳,是全國首款以時間定義新鮮的高端鮮奶品牌,該品牌旗下的系列產品只于上市當天售賣,采用優于歐盟標準的優質乳奶源,以“極質新鮮只賣當天”帶給消費者獨一無二的新鮮體驗。
新乳業旗下“新希望”品牌“今日鮮奶鋪”冷藏牛乳,定位高端,打造“復古國潮兒時記憶”的品牌調性,蛋白質含量高達3.6-4.2g/100mL,能夠滿足消費者對牛奶香濃口感的需求。
除了鮮牛乳,在2023年,新乳業還積極拓展酸奶及其細分新品類。
“新希望”品牌下的“活潤晶球”系列產品,定位功能型高端低溫酸奶。新乳業采用自主研發的3D包埋技術,能夠提高益生菌存活率1,000余倍,且通過添加3類3株專利益生菌,每杯“活潤晶球”產品的益生菌數量超過26億單位,有利于使更多鮮活益生菌抵達腸道。
新乳業“初心”零糖酸奶系列產品,以高端低溫酸奶定位,以精研天然成分為驅動,創新性地添加了AiBi乳酸菌和脫鹽乳清蛋白粉DEMI-90,采用三維控糖技術,不添加蔗糖、香精、甜味劑,保持了酸奶產品天然清甜的口感。
“新希望”品牌“樂汽”是新乳業旗下具有創新性的低溫酸奶細分新品類。與傳統碳酸飲料的充氣工藝不同的是,新乳業通過自主研發的發酵產氣技術、精準控氣技術和體系穩氣技術,使菌種發酵自然產氣,讓產品具有了獨特的氣泡口感,且與常見的碳酸飲料相比,“新希望”品牌“樂汽”更健康。
除了鮮牛乳、酸奶產品,新乳業還基于有機生活、特色牧場,深耕常溫奶產品。
首先,新乳業旗下“新希望”品牌“澳特蘭”系列產品,采用雙重離心凈化技術,保留了牛奶原生好營養,讓牛奶新鮮純凈,且“澳特蘭”系列有機產品均采用FSC認證包裝并參與螞蟻森林綠色能量項目,與消費者共創有機生活。
其次,基于國內不同地區的特色牧場,新乳業開創性地設立了“星系品牌‘塞上牧場’”、“森系品牌‘洪雅牧場’”、“水系品牌‘千島湖牧場’”、“云系品牌‘心花怒FUN’”四個系列常溫奶產品。
“星系品牌‘塞上牧場’”產品奶源來自寧夏吳忠高端奶源之鄉,原生含硒,含有3.6g/100ml優質乳蛋白,120mg原生高鈣;“森系品牌‘洪雅牧場’”產品,奶源來自全國生態縣四川洪雅,森林植被覆蓋率高達70%,含有3.5g/100ml優質蛋白;“水系品牌‘千島湖牧場’”,奶源地生態氣候環境,牧場依靠千島湖畔,好山好水孕育好奶源,含3.6g/100mL乳蛋白125mg/100mL原生乳鈣;“云系品牌‘心花怒FUN’”奶源地為彩云之南牧場,緊臨“中國天然氧氣吧”云南石林風景區,高原純凈的陽光與空氣讓奶牛呼吸好,奶質自然純凈。
通過多年摸索、總結、積累出的經驗,“鮮戰略”差異化經營模式,新乳業多品牌協同發展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在這過程中,新乳業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被不斷加強。2023年,新乳業繼續以“鮮立方戰略”為核心方向,切實把握“鮮、親、透”三大核心內容,品牌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為消費者提供了個性而多樣化的消費體驗,力爭成為“新鮮一代的選擇”。
?
四、秉承“鮮活,讓生活更美好”企業使命,以綠色低碳行動助力可持續發展
秉承“鮮活,讓生活更美好”的企業使命,新乳業在2023年除了積極推進品牌升級、保證產品質量,還以綠色低碳行動助力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2023年,新乳業發布了“零碳乳業”行動計劃,確立了2030年碳達峰、碳排放強度相比2021年下降25%的目標。
在生產方面,新乳業生產線路牽頭碳排放進行季度匯總,并不斷完善碳核算口徑、盤查流程和標準。通過工藝改進、技術創新、采用清潔能源、數字化運營,新乳業力求節能減排與運營效率同步改善目標的實現。通過能耗專項推進,生產線路對拓展制冷、CIP、冷庫等重點耗能工段對標改善、技術創新等多措并舉。
從結果上看,2023年,新乳業生產線路生產單噸用水同比降低8.3%,單噸產品耗電量同比下降5.68%,單噸產品耗汽量同比下降7.12%;旗下多家公司通過污水處理擴能技改,工藝降低運行費用得到優化,污泥的產生和外運有效減少。
能耗降低方面,新乳業升級改造了云南四家子公司生物燃料鍋爐技改升級,大幅度降低鍋爐廢氣排放;下屬5家子公司應用沼氣鍋爐消化沼氣替代天然氣,在2023年使用的沼氣折合替代天然氣76.5萬標準立方米。
此外,新能源、綠色能源也進入了新乳業的節能減排行動之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動電儲能項目。
截至2023年末,新乳業旗下已有四家子公司成熟應用光伏太陽能綠色電源項目,有三家公司的光伏項目正在推進中;另外還有三家子公司的儲能項目正式運行,2023年放電102.52萬千瓦時。通過綠色能源替代,新乳業在2023年全年加工端累計減排二氧化碳達19,038噸。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3年底,新乳業旗下共有九家乳制品工廠通過了國家或省級綠色工廠評審。
在社會責任履行方面,新乳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結合公司產業優勢,通過產業扶持、技術幫扶及金融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2023年,新乳業在寧夏海原縣、寧夏吳忠市、甘肅永昌縣繼續租賃牧場周邊閑置土地約1.2萬畝,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帶動種植業發展,年投入近600萬元。
在助農方面,2023年,新乳業各養殖子公司與當地農戶就青貯種植進行合作,指導青貯種植,并收購農戶產品,2023年收購玉米青貯32萬噸,幫扶惠及3萬余農戶;此外,長期以來,新乳業還為養殖合作社提供奶牛飼養方面的指導與培訓,提升養殖合作社的養殖效率、疾病防控水平和奶源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是新乳業持續運營“希望有你”公益平臺的第13年。2023年內,新乳業給大理洱源縣捐贈了價值60萬元的營養學生奶,用于改善當地學生的營養狀況;參加工廠、牧場舉辦的“食育樂園”實景體驗活動達14.5萬人次,“云牧場”線上體驗活動觸達過億人次;在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地震后,新乳業人及時提供物資支援,為受影響居民送去溫暖;此外,新乳業還在2023年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捐贈20萬元生態基金,用于支持生態環保事業。
簡言之,2023年,新乳業繼續通過節能減排、產業幫扶、直接捐贈等方式積極投身社會公益、履行社會責任,追求企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
五、2023年歸母扣非凈利潤增長近六成,實現超過行業大盤的增長
2023年,新乳業堅持“鮮酸雙強”品類發展策略,引領低溫品類高質量的增長。隨著“24小時鮮活有機乳”上市,新乳業旗下高端產品同比增速近40%;“今日鮮奶鋪”高鈣升級“濃”牛乳同比增長超過150%;“活潤晶球”產品完成1,000倍以上迭代升級;在常溫奶領域新乳業發力有機賽道,全年新增常溫有機產品7支,常溫有機產品全年同比增長超過50%,常溫高端品牌“澳特蘭”有機系列產品全年同比增長近40%,構建了地方特色有機奶產品矩陣。
從整體上看,新乳業2023年新品收入占比約為12%,為其業務規模穩定增長開創了市場。
營業收入方面,2019-2023年,新乳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6.75億元、67.49億元、89.67億元、100.06億元、109.87億元。
經計算,2023年新乳業的營業收入較2022年同期增長9.8%,在2019-2023年這5年間,新乳業的營業收入翻了近一番。
從利潤角度看,2019-2023年,新乳業各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44億元、2.71億元、3.12億元、3.61億元、4.31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3年,新乳業實現的歸母凈利潤較2022年增加19.27%,實現的歸母扣非凈利潤為4.65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57.86%。
2024年一季度,新乳業實現營業收入26.14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25.21億元增長3.66%,實現歸母凈利潤8,974.82萬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46.93%;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10,027.1萬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33.75%。
總而言之,在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新乳業在乳制品行業增速放緩、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大環境下,堅持推動“鮮立方戰略”持續深化,秉承“鮮活,讓生活更美好”的企業使命,通過強化核心業務、提升企業價值,業績保持增長態勢,實現了超過行業大盤的增長。
?
六、每股收益“四連升”,持續5年實施分紅響應政策要求
除了業績增長,新乳業在提升運營能力方面的成績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數據顯示,新乳業連續4年榮獲由德勤、哈佛商業評論、新加坡銀行、香港科技大學聯合評選的“中國卓越管理公司”,榮膺凱度2023年全球品牌足跡“韌性增長品牌”;其新華西工廠榮獲TPM(全球卓越制造大獎)優秀獎。
另外,新乳業旗下的新華西、夏進乳業、湖南南山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昆明雪蘭獲評為云南省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企業,青島琴牌獲評為山東省管理標桿企業。
從投資價值角度看,新乳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及分紅呈現出了增長趨勢。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新乳業2021-2023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加權)分別為11.8%、14.05%、16.76%,連續2年增長;2019-2023年的每股收益(基本)分別為0.29元、0.32元、0.36元、0.42元、0.5元,實現了連續4年的增長。
分紅方面,證監會于2024年3月15日發布的《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指出,要加強現金分紅監管,增強投資者回報,其中要求:(十)對分紅采取強約束措施。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積極、穩定的現金分紅政策,明確投資者預期。
而回顧新乳業上市前及上市以來,其已連續多年實施分紅。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8-2022年,新乳業已連續5年實施分紅,每股派息(稅前)分別為0.06元、0.06元、0.07元、0.075元、0.085元,呈現出增長趨勢,年化增長,且分紅對象均為全體股東。
據簽署日為2024年4月26日的《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關于2023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公告》,新乳業董事會審議通過2023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按照每股分配比例不變的方式分配、以實施利潤分配股權登記日登記的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50(含稅)。
換言之,新乳業2023年的每股派息(稅前)或將達到每股0.15元,較2022年增長76.47%。
若新乳業在2024年實施其為0.15元/股(稅前)的2023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那么新乳業2018-2023年的每股派息(稅前)年化增長率將達到20.11%。
隨著國內消費者對高品質乳制品需求的上升,國內乳制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始終堅持“質量高于一切”方針、遵循“質量三讓步”原則的新乳業,將繼續秉承“鮮活,讓生活更美好”的企業使命,聚焦核心主業推動“鮮立方戰略”持續深化,助力鄉村振興,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擁抱消費者新需求,提升企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