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祁玄/作者
在基金市場中,有一種神秘的投資工具,許多投資者對它“面紗”背后的信息了解比較少,對它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它就是量化基金。
顧名思義,量化基金是一種通過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技術來獲得投資決策的基金。有投資者會認為它“砸盤”的主力,而有的投資者則認為量化基金的投資決策結合了歷史數據,能夠讓投資變得有“數”可依。
在快速輪動的市場行情下,量化基金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那么,量化基金具體有哪些細分類型?量化基金的優劣勢又有哪些?
一、哪種量化基金系“熱門之選”?
按照量化基金使用的策略,我們可以粗略地將量化基金分為量化多頭、量化對沖、量化CTA三大類。具體來看,使用量化多頭策略的量化基金包括指數及增強類產品和主動量化類產品;量化對沖策略可以被細分為量化中性與擇時對沖兩種策略,分別對應一類量化基金;量化CTA期限套利策略則包括量化CTA和主觀CTA。
在基金市場上,常見的公募量化基金有三類,分別為指數增強基金、量化對沖基金和主動量化基金。
1、指數增強基金是一個“跟蹤器”,它可以跟蹤某個特定的指數(比如滬深300指數),但會使用一些策略來嘗試超越指數的表現。例如權重調整、風險管理技巧等等。所以,雖然指數增強基金是作為“跟蹤器”,跟蹤和模仿指數的走勢,但它是一個會嘗試“超越老師的學生”。在指數下行時,指數增強基金可以通過風險控制減少損失,在指數上漲時,指數增強基金可以通過具體的策略嘗試提升收益。
2、如果將量化策略應用于對沖基金領域的投資,那么就會產生量化對沖基金。量化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可以利用數學模型與算法“裝備”產品,遇到中長期或短期的投資機會時,基金經理可以據此制定不同的策略來應對,并嘗試將部分對沖。
3、主動量化基金是一種將定量模型和算法結合進而進行投資決策的基金。基金經理在管理主動量化基金時,會結合基本面投資與量化投資的特點,并利用量化模型探索基本面數據、量價指標和股價走勢之間的關系,以此為基礎做出投資決策。
或正因為主動量化基金的投資策略結合了基本面投資與量化投資,在市場行業輪動迅速、分化程度小的環境下,與主動權益型基金相比,主動量化基金一般能有更好的表現。而當前市場上,主動量化基金則是當下的“熱門之選”。
當前,隨著AI浪潮的激蕩,公募基金可以依靠自身的強大資源與數據積累,建立能夠進行深度學習的模型,或為量化基金賦能。
在此背景下,“AI+量化”的投資方式成為了不少公募基金研究新產品的方向。例如,創金合信行業輪動量化基金,富國致航量化選股基金等一系列量化基金產品在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算法加持下,受到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
二、選基不“盲目”,探明量化基金的優劣
在大致了解了量化基金的概念后,我們也要認識到它的優缺點。
量化基金的主要優勢有模型化、數量化、突破傳統、主觀性影響小這四個。
量化基金投資決策的模型基于收集和分析大量歷史數據建立。這種數據分析方式有助于避免因信息不完全或個人偏見導致的投資盲點,從而幫助投資者更全面地了解市場趨勢和風險。
“數量化”,即量化基金了采用數量化投資策略進行風險控制。這種策略通過數學方法和計算機程序來執行交易決策,使投資過程更加客觀和科學。通過數量化投資策略,量化基金可以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獲取市場的超額收益。
量化基金不僅關注市場趨勢和基本面,還考慮技術分析、投資者情緒和其他非傳統因素。這使得量化基金能夠在傳統和指數型投資方式之外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和策略,從而在市場下跌時也能有不錯的表現。
量化基金根據數據模型進行決策,這意味著,量化基金的決策過程自動且客觀。這種方法避免了因基金管理人的主觀判斷和情緒波動導致的錯誤決策,提高了決策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由此來看,量化基金的優勢在于其投資過程更加客觀、科學和風險可控。同時,量化基金還提供了更廣泛的投資機會和策略,或能夠幫助投資者在市場中獲得更好的回報。
了解完量化基金的優勢,我們來看看一下它存在的劣勢。
“應變”能力較弱是量化基金的第一個劣勢。由于量化基金投資策略基于歷史數據建立的數據模型得出,因此,量化基金在應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時可能不夠靈活。在市場出現新的情況和趨勢時,量化基金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算法的優化和調整,這可能導致其反應相對較慢。
量化基金的第二個劣勢是其要面臨數據更新的壓力。為了確保數據模型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量化基金需要不斷更新數據。然而,數據的更新速度往往非常快,這可能會給量化基金的數據處理和更新帶來一定的壓力。如果數據更新速度跟不上,基金的表現和收益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量化基金的第三個劣勢是其可能并不適合進行短期操作的投資者。對于基金投資而言,關注短期收益或許并不是壞事,然而量化基金可能相對關注長期收益多一些,而非短期收益。這意味著,投資者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看到量化基金的收益表現。換言之,在短期內,量化基金可能不會像其他類型的基金那樣快速產生效果。
總而言之,在進行量化基金的投資之前,投資者需要充分了解其劣勢和風險,并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