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內社交網站上曾爆火過一組俄羅斯人送外賣的圖,因其慢吞吞的走路速度和走馬觀花的佛系態度,與國內形成鮮明對比,被網友戲稱“餓死了嗎外賣”。
目前,俄羅斯配送外賣的主要方式為自行車、電動滑板車以及汽車,而滑板車不僅是外賣行業的交通工具,更是當地人民的生活必備。
不論是省油、還是出行便利,電動滑板車都為騎手提供了更實惠的交通選擇,Lime 2019 年在美國的調查數據發現,大多數低收入人群使用共享電動滑板車是因為其負擔能力強。
然而在我們中國,交通情況復雜的我們對短途的出行答案只有步行和共享單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四條規定:“電動滑板車屬滑行工具,禁止在城市道路上行駛”。
但作為比共享單車更靈活的代步工具,各大企業仍不甘心,在大學校園、公園景區、工業園區等封閉式道路內試水滑板車業務,中國科學院大學雁西湖校區前不久剛投入150輛校園版共享電動車,九號也在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投放了100輛滑板車共師生使用。
那么問題來了,當電動滑板走向現實,這杯羹到底該怎么分?
01.九號一家獨大,小米被“孤立”?
“原本30多分鐘的路程,現在5分鐘就能到達”
“顏值又高,而且還方便,就是下課要靠搶,晚去就沒有了.....”
“邊踏著電動滑板車邊欣賞校園美景,真的很舒適!”
對于電動滑板車進駐校園,各大學校的師生皆是好評連連。
然而新鮮期過后,上海交通大學一位女學生便表示,電動滑板車滑輪太小,很容易失去平衡,加上剎車性能不太好,校園里已經看不太到“滑板客”了。
九號,算是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走進校園里的電動滑板車。
早在201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生高祿峰和合伙人花了2天的時間做出了一個demo,也就是一個四輪的車鋸掉了兩個輪子,再加上一個程序實現自平衡功能,也就是九號機器人的前身。
而同時,小米也在雷軍的帶領下一路高歌,把“賣貨”加入了互聯網思維,高祿峰開始與小米保持親密接觸,最終下定決心對其進行投資,成為小米生態鏈的新成員。
作為國內研究兩輪車的先鋒,美國賽格威手握的400多項核心專利是全球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繞過的門檻,2015年3月,九號大手筆并購了賽格威,實現了難以相信的“蛇吞象”。
目前,九號有80%的業務貢獻來自于平衡車和滑板車,毛利率更是穩定在27%左右,海外市場占據了九號公司營收額的半壁江山,從2016年的4.12億增長至2020年的25.20億,2021上半年海外占比更是進一步提高到了45.11%,成為公司營收的重要支柱。
在滑板車之前,智能平衡車占據了九號公司的大部分營收比重,然而收購賽格威后的第六年,平衡車對九號的貢獻越來越少。
由于有著前車之鑒,九號對自己的滑板車業務其實憂心忡忡。
它曾在招股書中提到,平衡車和滑板車在國內的主要消費對象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年輕人,但平衡車、滑板車不符合中國機動車安全標準,目前北上廣深等地區均有限制上路規定。
于此同時,與小米的關聯交易也讓九號“略顯為難”,由于小米產品定位于性價比,主要采用利潤分成模式,這將導致公司整體的毛利率水平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因此,九號已經開始著手于“去小米化”,并領銜兩輪滑板車行業,在國內進行標準起草。
今年8月,由無錫市檢驗檢測認證研究院和九號公司主導,聯合多家行業企業共同起草了我國首個電動滑板車國家標準——《電動滑板車通用技術規范》,要求其速度最大不應超過25km/h,要有照明裝飾、前后側反射裝置等,且淋雨后仍能正常工作。
當然盡管如此,電動滑板車在國內公共道路上行駛依舊不符合法律規定,北京、上海等地區也曾明確禁止了電動滑板車上路行駛。
沒有路權的滑板車們,到底在卷什么?
02.卷向海外,伺機而動
在電動滑板車無法在中國道路上行駛的今天,我國竟然是電動滑板車生產的第一大國。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2021年電動滑板車的年產量高達546.5萬臺,是第二名美國的12倍之多,且擁有全球約80%的專利,在這一賽道上中國智造已經征服了全球。
根據長風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法國電動滑板車在2020年已超越電動助力車成為出行工具首選,而其在2016年時占比僅約20%;預計2025年,電動滑板車在歐洲共享領域的占比,有望從現在的不到10%提升至20%左右。
相比之下,我國滑板電動車的銷量卻相對減少,2021年總銷量約為98.9萬臺,在電動滑板車總銷量中占比較低。
前面說九號最先涉獵了國內校園場景的滑板車業務,但其實在國際市場上,九號也是那個一馬當先的滑板車玩家。
首先是雙品牌并行,在2015年收購賽格威后,九號才開始正式涉足海外業務,在國內用“九號機器人”商標,在國外則繼續延用賽格威。
到了2018年國外共享滑板車市場崛起,直接讓九號公司的滑板車業務由2018年營收9.71億元逐步增長至21H1的14.80億元,占比31.37%。
其次,是精準的用戶運營。
九號在選擇自己的目標客戶時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標準,比如在中國,只做北上廣深和新一線城市,在歐洲在則只做9個國家,美國50個州中只做2個陽光州加拿大2個城市,亞太3-4個國家。
除了地區,九號還細分了滑板車用戶畫像,以中產男性為主,年齡在20-40歲之間,甚至于覆蓋他們家庭中的小朋友人群,僅3-14歲。
為了打透這部分高端男性用戶,賽格威每年都和紐約時裝周進行合作,與香奈兒、奔馳、奧迪、SEAT等合作推出定制滑板車等產品。
再看國內市場。
目前我國的電動滑板車領域市場參與者眾多,行業競爭也算是激烈。
然而,國內的電動滑板車生產企業除了少數幾家綜合實力比較強的企業可自主研發產品外,大部分的廠家都采用了整套采購再貼牌對外銷售的模式。
這些企業的技術力量薄弱,產品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根據觀研報告網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電動滑板車市場上的相關股份公司包括浙江濤濤車業股份有限公司、九號機器人、浙江歐凱車業有限公司、浙江易力車業有限公司等。
相比之下,這些公司各有各的優勢。
比如江濤濤擁有生產優勢,報告期內的自制比例高達50%以上;浙江歐凱擁有產品種類優勢,旗下包含OKAI、electisan、SHAN等品牌以及多個系列的電動滑板車;浙江易力則擁有質量優勢,擁有世界制造工廠識別代碼證書、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證書。
九號國內外雙線并進,國內滑板車企業爭做上游,而低碳化、智能化也是是近年來所有行業最為關注的兩大方向。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著,兩輪滑板車成為短途交通的未來已經不再遠了。
參考:
增長超快的微型交通工具,電動滑板車的巨大市場!——雨果聊電商
沒有“路權”,電動滑板車路在何方?——新零售商業評論
新標準落地、新場景涌現 求解出行“最后一公里”:短交通的長線發展靠什么?——每日經濟新聞
我國電動滑板車行業市場空間大 企業競爭激烈——觀研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