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祁玄/作者
基金市場產品琳瑯滿目,而對具體基金業績的評價指標也不下數十個。因此,一些投資者挑選基金時可能會“挑”一些直觀易懂的數據來看,據此得出基金是否值得投資的結論。這其中,“凈值”和“收益率”是兩類較為直觀且具有代表性的數據。
其中,“凈值”反映每一份額基金所蘊含的資產的價值,可被分為“單位凈值”和“累計凈值”兩類;收益率反映的則是基金的歷史業績,也許不能代表基金未來的業績,但或許可以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此外,收益率這類數據或存在著許多“門道”,僅是常見的收益率指標,一般可以被分為四類。而結合各類數據進行具體分析,或能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
如此看來,單靠“凈值”和“收益率”這兩個指標來篩選基金,也許并非易事。
?
一、凈值“攝像機”,記錄過去與現在
在基金投資的過程中,基金的“凈值”或是投資者容易觀察到的數據,按“含金量”的不同,基金的“凈值”可以被分為“單位凈值”和“累計凈值”兩種。
基金的“單位凈值”,指的是每一份額基金的價值,其計算為:單位凈值=基金資產凈值/基金總份額。
此外,基金還有“累計凈值”,其計算為:累計凈值=單位凈值+成立以來的累計分紅。
這兩個數值就像兩臺不同的“攝像機”,從不同的角度記錄著基金的成長歷程。
單位凈值就像“實時攝像機”,每天都在記錄著基金的最新價格。而累計凈值就像一部“回顧歷史的攝像機”,它記錄了基金從成立以來到現在的凈值變化,可以看作是基金從創立到現在的累計收益。
對于短期投資者而言,如果想要知道基金在某天的價格及短期內的走勢,可以關注基金的單位凈值。而對與長期投資者而言,如果想要了解基金的長期表現,那么可以關注累計凈值,它能讓你了解基金自成立以來的表現。
對比基金的單位凈值和累計凈值走勢,則可以得出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分紅情況。
?
二、以“年”為單位的三種收益率
除了凈值,收益率也是投資者經常關注的基金指標。
那么各位投資者經常看到的“近一年漲跌幅”、“近三年漲跌幅”等,是什么類型的數據呢?
其實,這些“近××漲跌幅”代表的是,以當前時點為計算周期的終點,回溯一段時間的基金凈值增長率。
例如,2023年11月30日,某基金近三年的漲幅是“50%”,這代表這只基金從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這個時間段內的收益率為50%(假設期間沒有進行分紅)。
再來看一下年化收益率,它是將一段時間(時長不為1年)的投資收益率折算為一年的理論收益率。
比如,某只基金在2023年三季度的收益率為3%,那么轉化為年化收益率則為12%,但這并不代表這只基金在2023年獲得了12%的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年化收益率只是理論上的收益率,不代表基金每年都能獲得這個水平的收益。而且,用不足一年時段的收益率來折算成年化收益率則并不準確,容易影響業績評估,造成夸大和誤讀。年化收益率的出現,是為了將不同長短時間的收益率放在“同一尺度”進行比較。
舉個例子,基金C和基金D2018-2022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別為29.58%和30.11%,但兩只基金不同年度的收益率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
也就是說,對比不同基金的業績時,不但要分析它們年化收益率的水平,還要分析不同基金在相同時間內的收益率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年化收益率、年收益率,投資者經常能還能看見“超額收益率”這一指標。
基金的超額收益率,常常與基金經理的主動操作有關。
收益率指標反映的是基金的盈利或虧損,是絕對指標。而超額收益率是一個相對指標,反映基金業績超過了比較基準多少。
由于超額收益率是一個相對指標,即使基金收益率為負數,如果凈值跌得比業績基準要少,超額收益也會是一個正數。這里提到的業績基準,可以是市場指數、行業指數或者其他投資組合的收益率。
例如,某基金過去3年凈值增長率為30%,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5%,說明它們之間存在著35%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35%,即超額收益率;假設過去5年凈值增長率為70%,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0%,那么超額收益率為60%。
可以說,超額收益率是衡量基金經理主動管理基金能力的關鍵指標之一,超額收益率越高、越穩定,說明基金經理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越強。
但是像易方達貨幣A,工銀現金貨幣基金等類型的貨幣基金,則無需優先考慮收益率的情況,而應當著重其流動性與安全性。
總而言之,單位凈值及累計凈值等凈值指標、N年收益率及年化收益率等收益率指標,以及超額收益率,能在一個或多個角度反映基金過往的業績。但這些指標反映的都是基金業績的某一個方面,僅看任何一個指標或都不能形成對基金業績的全面認識。因此,在篩選基金的過程中,投資者或還需要結合多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