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基研》天涯/作者 楊起超 時風/編審
近年來,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安全的關注不斷增加,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同時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增長迅速,由此催生更多的檢測、認證需求,帶動檢驗檢測和認證行業持續發展。作為一家全國性的車輛及機械設備第三方認證、檢驗檢測綜合性服務機構,中機寰宇認證檢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機認檢”)為客戶提供“設計驗證+產品認證+體系認證+檢驗檢測”,以及標準制定、技術咨詢、綠色評價、技術培訓等多種專業技術服務。
在下游行業持續發展的帶動下,近年來中機認檢的營收、凈利潤逐年上漲。2023年1-9月,中機認檢的毛利率、凈利率、加權平均ROE均高于行業均值,盈利能力突出。作為檢驗檢測和認證領域內技術標準的重要制定者,中機認檢擁有相對齊全的行業資質,在行業中具備不俗的品牌公信力,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質。此番上市,中機認檢擬順應新能源發展趨勢,募資加快新能源車輛檢測市場布局,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
一、國內檢測及認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所屬細分領域下游持續發展需求提升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物質生活層面迎來更深層次的全面升級的同時,全社會對質量、健康、安全、環境越來越重視,推動國家、地區、行業的立法及規范化管理,促進檢驗檢測認證高技術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催生更多的檢測、認證需求,帶動檢驗檢測和認證行業持續發展。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8-2022年,國內檢驗檢測市場規模分別為2,811億元、3,225億元、3,586億元、4,090億元、4,27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06%。
另據國家認監委統計數據,2022年,國內檢測機構出具檢測報告數量達6.50億份。最近五年,國內檢測報告數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01%,檢測報告數量的快速增長有力體現了檢驗檢測行業的快速發展態勢。
認證行業方面,截至2022年末,國內有效認證證書336.58萬張,同比增長11.45%;獲證組織共計93.95萬家,同比增長8.34%,國內認證行業整體保持穩步發展。
具體到中機認檢所處的汽車整車、軍用裝備、工程機械、特種設備、民航地面設備等細分領域,其下游行業近年來亦呈持續發展態勢。
在汽車整車和零部件行業,近年來,在國家購置稅減半等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的有效拉動下,國內汽車市場整體復蘇向好,同時也促進汽車檢測行業的持續發展。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年,國內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702.1萬輛、2,686.4萬輛,汽車產銷總量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另據招股書,2019-2022年,國內A股汽車制造行業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合計分別為857.07億元、885.51億元、1,021.56億元、1,113.11億元。
據工信部裝備中心和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1年至2022年,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銷售收入從1.98萬億元增長至3.88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31%,實現持續快速增長。
在民航地面設備行業,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為了滿足對民航運輸日益增長的需求,國內不斷加大民航運輸建設方面的投資。
據中國民航局數據,截至2022年末,國內民用機場數量達251個。據民航局等部門印發的《“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到2025年國內民用機場數量從2020年末241個增加至270個;運輸機場跑道數量從2020年末265條增加至305條。
民航運輸建設將會極大帶動旅客登機橋,航空食品車、航空拖車、行李傳送車等民航地面設備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民航地面設備檢測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在軍用裝備行業,據國防部數據,2019-2023年,國內國防軍費預算分別為1.19萬億元、1.27萬億元、1.38萬億元、1.48萬億元、1.55萬億元。
其中,在現代化、信息化與智能化趨勢下,國內軍用裝備更新換代加速、新型裝備加速定型列裝,軍用裝備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軍工檢測市場規模得以持續擴大。
在工程機械行業,隨著國內經濟建設對工程機械需求不斷加大,工程機械行業產業規模從2015年末的4,570億元,增長至2022年末的7,977億元。
據《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到2025年,國內工程機械行業90%以上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工程機械主要產品可靠性水平有30%的提升。這就要求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補足試驗驗證短板,加大過程檢驗和檢測手段的投入。
在特種設備行業,中機認檢特種設備領域檢測產品主要為起重機械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2018-2022年,國內起重機械登記數量分別為234.79萬臺、244.01萬臺、253.84萬臺、273.02萬臺、279.24萬臺;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登記數量分別為94.12萬臺、111.69萬臺、130.21萬臺、156.40萬臺、178.85萬臺,均呈增長趨勢。
綜上,近年來,國內檢測及認證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其中中機認檢所屬細分領域下游行業持續發展,帶動檢驗檢測和認證的市場需求提升。
?
觀其業績,近年來中機認檢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呈現穩健增長趨勢。
據招股書,2020-2022年,中機認檢營業收入分別為4.30億元、5.36億元、6.3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1.84%;凈利潤分別為0.84億元、1.06億元、1.2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70%。
到2023年1-9月,中機認檢實現營業收入5.42億元,同比增長15.65%;實現凈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14.03%。需要說明的是,中機認檢2023年1-9月財務數據經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審閱,下同。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中機認檢的毛利率分別為44.79%、44.67%、42.72%、48.08%,凈利率分別為19.47%、19.85%、19.75%、21.83%,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3.29%、12.87%、14.36%、12.01%,總體保持穩定。
其中,2023年1-9月,中機認檢同行業可比公司蘇州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科院”)、廣州廣電計量檢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電計量”)、中國國檢測試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檢集團”)、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測檢測”)、譜尼測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譜尼測試”)、蘇州蘇試試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試試驗”)、深圳信測標準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測標準”)、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的毛利率均值為44.13%,凈利率均值為12.91%,加權平均ROE均值為6.60%。
同時,近年來中機認檢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持續走高,“造血”能力強勁。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中機認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0.87億元、1.22億元、1.68億元、1.28億元。
此外,中機認檢近年來期間費用率低于行業均值,內部管理能力優秀。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中機認檢的期間費用率分別為23.19%、23.21%、22.29%、22.82%。
同期,中機認檢同行業可比公司電科院、廣電計量、國檢集團、華測檢測、譜尼測試、蘇試試驗、信測標準、中國汽研的期間費用率均值分別為30.21%、29.25%、28.66%、29.48%。
可見,近年來中機認檢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呈穩健增長趨勢,業績持續向好。同時,2023年1-9月,中機認檢的毛利率、凈利率、加權平均ROE均高于行業均值,凸顯盈利能力。此外,中機認檢的期間費用率低于行業均值,內部管控優秀。
?
三、技術標準重要制定者公信力優勢突出,與國內諸多知名企業合作近20年
公信力是認證、檢驗檢測機構在經營過程中歷經市場的長期考驗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也是取得檢驗檢測、認證業務訂單的重要原因。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從事車輛領域檢測、認證的機構之一,中機認檢是國務院國資委下屬中國機械總院控制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截至2023年11月10日其控股股東中國機械總院合計持股83.52%,實控人為國務院國資委。
在檢測認證行業,參與技術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是檢測認證機構精準把握標準要求、掌握新技術動向的重要途徑,也是檢測認證機構通過標準話語權展示自身公信力和技術實力的有利契機。
作為檢驗檢測和認證領域內技術標準的重要制定者,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機認檢主持或參與編制的技術標準共計174項,其中國家標準63項(含7項國軍標),行業標準66項,團體標準45項。具備技術創新和標準制定能力是中機認檢保持行業競爭力的重要優勢。
多年來,中機認檢始終為客戶提供準確、公證的檢測報告和認證證書,在行業中樹立了不俗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公信力。
在此基礎上,中機認檢采取差異化的營銷策略,持續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
對于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知名企業,中機認檢組建專業營銷團隊,由各業務部門牽頭,開展營銷及后續服務(包括行業研討會、技術交流會等),該類企業對其產業鏈上游供應商擁有不俗影響力,中機認檢可以借此向行業上游拓展,為其零部件供應商提供產品檢測和認證服務。
目前,中機認檢已與徐工集團、三一集團、中聯重科、中國重汽、北汽集團、東風集團等國內大型知名汽車生產企業具有近20年的合作歷史,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為其業務發展提供了保障。此外,中機認檢還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開展汽車和零部件產品的認證檢測業務。
其中,中機認檢自2002年開始與徐工集團、中國重汽、北汽集團、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展開合作;自2004年開始與三一集團合作;與東風集團自2006年開始合作。
對于規模偏小的客戶,中機認檢憑借自身品牌公信力吸引客戶,并通過優質的檢測認證服務留住客戶,進而保持長期合作。
從客戶數量情況看,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中機認檢的客戶數量分別為4,220家、4,601家、4,860家、3,494家,整體呈現持續增長。
簡言之,中機認檢具備央企背景,是檢驗檢測和認證領域內技術標準的重要制定者,具備品牌公信力優勢。同時,中機認檢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客戶數量持續增長,其中其與多家國內大型知名汽車生產企業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具有近20年的合作歷史。
?
四、業務資質齊全覆蓋多領域,構建“認檢研服”一體化服務
作為國內車輛檢測領域少數具備檢驗檢測、認證一體化能力的專業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中機認檢的主營業務為汽車整車、軍用裝備、工程機械、特種設備、民航地面設備、零部件等產品檢測服務,并提供產品及體系認證等技術服務。
近年來,中機認檢充分發揮認證與檢驗檢測業務的協同優勢,聚焦汽車和機械裝備技術發展和需求,著力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認檢研服一體化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設計驗證+產品認證+體系認證+檢驗檢測”,以及標準制定、技術咨詢、綠色評價、技術培訓等多種專業技術服務,獲得客戶高度認可。
其中,認證和檢測業務是中機認檢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中機認檢的認證和檢測業務之和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7.52%、88.02%、86.91%、91.55%。
扎根檢測業務40多年,中機認檢先后切入民用機場地面服務設備、特種設備(起重機械、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車輛零部件檢測領域,并獲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民航局、生態環境部等單位授予的30余項檢測資質許可。
目前,中機認檢系國內車輛和機械設備檢測領域涵蓋最廣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之一,服務范圍涵蓋車輛和機械設備等產品的質量、安全、性能、環保以及節能等方面試驗檢測。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檢測認證機構僅具備單一領域的檢測認證資質或能力,經營發展易受某一行業波動的影響。相比之下,中機認檢檢測領域覆蓋范圍廣,在車輛類多領域檢測經驗豐富,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而且不同領域間的檢測業務亦可以互相促進。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中機認檢的檢測服務收入分別為2.92億元、3.18億元、3.80億元、2.3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7.94%、59.35%、59.54%、63.51%。
據招股書,中機認檢的檢測服務業務規模持續增長,主要得益于檢測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中機認檢深耕車輛和機械設備檢測領域,檢測范圍覆蓋廣、檢測資質齊全,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認證業務方面,中機認檢可以開展6大類強制性產品認證業務,以及金屬材料及金屬制品、機械設備及零部件和照明設備及其附件等自愿性產品認證10大類,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以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等體系認證9大類,批發業和零售業服務認證、保養和修理服務認證2大類,節能診斷、綠色制造評價、碳排放核查等評價類業務6大類。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中機認檢認證業務分別實現收入1.27億元、1.54億元、1.75億元、1.03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9.58%、28.67%、27.36%、28.04%。
除檢驗檢測和認證服務外,中機認檢還為客戶提供汽車整車造型創意設計、模型驗證和汽車工程設計服務。汽車設計業務雖然當前收入規模偏小,但對于中機認檢拓展乘用車客戶以及為客戶提供整體服務方案具有重要意義,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
可見,中機認檢檢測、認證業務資質相對齊全,為其盈利能力提供了保障。中機認檢充分發揮認證與檢驗檢測業務的協同優勢,逐步構建認檢研服一體化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其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
?
五、乘東風募資布局新能源車輛檢測市場,培育新利潤增長點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隨著產業鏈的成熟、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及政策的支持,國內已經建立起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
據中國汽協數據,2018-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125.6萬輛、120.6萬輛、136.7萬輛、352.1萬輛、688.7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3.02%;滲透率分別為4.47%、4.68%、5.40%、13.40%、25.64%。2023年1-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28.0萬輛,同比增長37.8%,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達到30.4%。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步伐的快速邁進,其整車/整機和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布局已全面展開,同時國內汽車標準法規日臻完善,國內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自主研發需求迅速增長,新能源產品檢測的需求也隨之加大。
目前,中機認檢檢測領域主要聚集在傳統能源類車輛及機械設備,新能源領域及乘用車的檢測能力相對薄弱。中機認檢正在建設的大型試驗場地包括新能源檢測基地、商用車排放實驗室等,建成后將增強其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此番上市,中機認檢擬募集資金7.47億元,總投資8.79億元,用于“認證檢測公共服務平臺項目”。中機認檢擬以該項目為基礎,申請“國家新能源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同時取得工信部公告準入、交通運輸部營運車輛、生態環境部排放等相關政府授權資質,打造國內一流數字化的新能源汽車綜合檢驗檢測平臺,進入新能源乘用車檢測領域。
該項目通過建設新能源三電及零部件試驗車間、整車及發動機排放試驗車間、電磁兼容試驗車間、整車碰撞試驗車間等,立足于山東省,面向華北區域開展新能源車輛檢測業務,打造集標準、認證、檢測、技術服務等全價值鏈“一站式”認證檢測公共服務平臺。
同時,中機認檢擬以新能源汽車檢測為契機,拓展乘用車檢測市場,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
未來,中機認檢將以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業設計、認證、檢測、后市場等技術服務為發展方向,構建全產業鏈業務,實現快速、持續、高質量發展。隨著檢驗檢測行業良好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募集資金的到位和募投項目的實施,中機認檢的盈利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其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