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風還是吹到了寺廟。
最近,一張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現身Meta舊金山總部的圖片在互聯網刷屏。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單單是少林寺方丈講學,或許只能吸引小范圍視線;而如果是某家科技公司的分享大會,那在科技圈這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今天,可能也不足為奇。
此次的方丈之行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關注,或許正源于“寺廟”+“AI”這對神奇而炸裂的組合,正在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
輕輕丟了一塊碎石,隨即引爆輿論。
那么,“寺廟”+“AI的組合究竟是什么?寺廟數字化又將怎樣呈現?對于寺廟的數字化運行,其商業邏輯能否經得起推敲?又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當禪宗遇到AI
這次刷屏事件的起因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現身Meta舊金山總部。
如果說方丈現身資本主義世界,雖然讓人有些許意外,但在孔子學院遍布全球的今天,佛學走向世界也還在吃瓜群眾的認知范圍。
真正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分享的內容主題——《禪宗遇到AI》,這樣的跨界聯名堪比火星遇到地球,讓不少網友紛紛直呼驚掉了下巴。
不少網友表示:“見過跨界,但跨的這么廣還是第一次見!”
也有網友說:“堪比哥斯拉大戰金剛,這波操作在大氣層了。”
當然,這種時候自然少不了段子手:“佛說:我給大模型開個光;大模型:我頓悟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
縱觀各大社交平臺,網友有如此大的反應,背后的原因也不難理解。
長期以來,寺院多留有青燈古佛、不入塵世的印象。而與之相反的AI、數字化,又往往是前沿、高科技的代名詞,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一舉一動決定著人類的現在和未來。
基于兩者完全不同甚至是相互背離的調性,很難讓人將兩者聯系在一起。
然而,隨著數字化能力的升級,其應用場景也不斷豐富。雖說佛門是清凈之地,但在技術使用方面,依然與時俱進,跟隨互聯網的浪潮乘風破浪、一路同行。
技術進佛門,早就不是新鮮事
其實,仔細研究就可以發現,技術進佛門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只不過因為遠離大眾輿論,一直“不為外人知”而已。
這次借著方丈的熱度,也炸出了不少“電子香客”。
吃瓜群眾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從電子上香到遠程供燈,寺院里的多個流程早就實現了電子化一條龍服務。
以上香為例,打開手機、對著大金爐的照片就可掃碼付費,香客輸入敬奉的金額,屏幕隨即燃起熊熊大火。
圖片來源:網絡
而對于那些想要祈福供燈但又無法親臨現場的香客,寺廟也為其提供了貼心的服務。
只需要掃描二維碼,關注寺院公眾號,選擇祈福功能,付費隨喜后就可領取專屬電子燈,不同的供燈周期也對應不一樣的隨喜項目,省去遠程奔波的同時還提供定制化服務,屬實要點個大大的贊。
圖片來源:網絡
除此之外,還設有供齋、請祈福帶、功德隨喜等多項功能,這些在傳統流程中需要上山拜佛、流程繁瑣的步驟,在技術的加持下都變得簡介利索、絲滑無比。
值得一提的是,寺廟數字化不僅僅方便了香客,在寺廟日常運用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2022年7月,浙江杭州的靈隱寺舉行了“智慧寺院”上線儀式,根高僧介紹,該系統可以覆蓋寺廟日常運營的方方面面,如審批統計、游客統計、日接待量、疫情管控、車輛管理、安全預警等多項行政管理事宜,極大地提升了寺廟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接軌能力。
此外,靈隱寺曾舉辦過30多場座談會,組織多家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討論交流,甚至還編寫了《靈隱寺數字賦能實施草案》和《靈隱寺數字化改革規劃報告》等,在推動寺廟數字化方面,靈隱寺始終走在前沿。
圖片來源:網絡
雖說“素衣僧人”和“智能大屏”同框出現,難免讓人感覺魔幻又新鮮,特別是在“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穿透”等互聯網黑話從大師口中講出,更多了幾分別致的幽默。
但不得不承認,或許這就是技術的魅力。
畢竟,大師用了都說好。
數字化與商業化如影相隨
如果說寺廟數字化,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那想要持續下去,則更要依賴商業上的托底支持。
從目前情況看,商業化推進的如火如荼。
供給端方面,不少寺院的商業化開發都集中在C端,通過開發日益豐富的線上祈福項目,在支持寺廟數字化運營的同時,為香客提供多樣化的祈福路徑,正所謂一舉兩得。
而在需求端,年輕人成為“求神拜佛”的主力。據攜程數據顯示,今年2月起,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真正實現了“質疑父母”、“理解父母”到“成為父母”。
不過受限于工作、學習等現實原因,不少年輕人正投入“線上香客”的懷抱,在實現工作與信仰雙平衡的同時,也助力了寺廟的數字化進程。
除了年輕人的異軍突起,近年來香客整體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攜程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堪稱指數級攀升。
香客規模的擴大,或許也代表著某種社會情緒的延伸。當“焦慮”、“躺平”這種“想躺又躺不平”的復雜心態引起越來越多人共鳴的時候,一部分人將努力方向轉向寺院,希望借助佛祖的力量給生活更多的希望。
從這個角度看,佛祖正成為一部分人的精神信仰,而在技術的推動下,佛祖正走向平民化,在繁文縟節中釋放出一絲空間,讓人們以更低廉的成本、更簡單的方式,對話彼此,完成一次心靈寄托和精神充電。
創新、不拘小節,這是當代人對話佛祖的方式。
?
?
?
?
參考資料:
數智前線,寺廟數字化,一個沒有壞賬的賽道
文化產業評論,數字賦能,佛法加持:智慧寺院如何普渡眾生?
AI掘金志,寺廟的高僧們,可能比你更懂數字化
新華網,新華網:少林寺將全面進入數字化時代
億歐新消費,每天4萬年輕人擠進雍和宮,寺廟游為何突然火了?
數據來源:天眼查、攜程
圖片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