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持有科學育兒觀念的年輕父母登場,他們在喂養上除卻最基礎的安全外,還提出了諸多個性化訴求。中國母嬰新消費白皮書曾指出:2022年中國母嬰人群給孩子補充營養的主要原因中,有63.3%的人選擇促進眼睛、大腦發育。
在此之下,不少乳粉品牌在腦發育研究及營養解決方案的提供上不斷發力。就在5月24日,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召開“專研腦部營養,引領智慧未來”發布會。數位專家學者齊聚,共同研討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和應用。
「營養」是影響生命早期1000天
大腦發育重要因素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人一生中極其重要的1000天,是從在媽媽肚子那一刻開始直至2歲。對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義為“生長發育的機遇窗口期”。而在這個關鍵階段,寶寶的大腦快速發育,除卻腦重增加外,神經元連接更是能在每秒建立超100萬個。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命早期1000天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許雅君指出:“現有研究表明,除遺傳因素、生活環境外,「營養」也是影響生命早期1000天大腦發育的重要因素。”
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梁芙蓉也指出:“一些元素攝入的缺乏將對孩子的認知和行為產生不利影響,是不可逆的。”或許也正因此,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中也強調,要特別關注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
基于此,“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成為了眾多嬰配粉品牌創新研發的大熱門。從而也誕生了對早期大腦及神經發育發揮著重要作用的“蛋白質、鐵、膽堿以及OPN(骨橋蛋白)、HMO(母乳低聚糖)、DHA、腦磷脂”等營養物質。
不過中國飛鶴首席科學家蔣士龍卻直言:“很多營養素在人體內并不是‘單打獨斗’,與其他營養素共同使用時可以產生1+1>2的效果。”是以,飛鶴持續聚焦科研創新,對營養物質的研究從“單一”轉向“多元”。
事實也證明,這世界不會辜負每一份努力和堅持。2022年,飛鶴在國際權威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發表研究成果,顯示“HMO、OPN、DHA等混合營養素對神經認知功能和大腦結構作用明顯強于單獨的營養物質”。
開啟“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
用營養干預助力腦智發育
作為此次會上最大的亮點,就是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重磅宣布,雙方將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關系更加緊密,啟動“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持續探索和深度推動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及應用。
據了解,2016年開始,北大醫學部與中國飛鶴就展開了科研合作。經過四年的默契打磨,雙方才于2021年成立了“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深化對母乳、生命早期及全生命周期的精準營養研究。
而多年來的鉆研與攻關,也讓飛鶴在生命早期“腦營養”研究領域,取得了諸多前沿成果。例如,經過臨床實證顯示,腦磷脂群配方奶粉組喂養嬰兒在認知能力、語言能力、運動能力均有提高,與普通奶粉組差異顯著,更接近母乳喂養效果。
“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腦發育營養的母嬰傳遞、生命早期腦營養需求、母乳中腦發育活性營養物質互作以及調節腦-腸軸的營養物質,在此基礎上推動更精準的生命早期營養干預、疾病預防和產品落地。”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許雅君表示并補充,未來也將開放合作平臺,吸納整合更多的外部資源,共同助力生命早期腦智發育及提升研究。
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肖淵也表示,此次啟動“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是研究中心聚焦前沿領域開啟的新探索,標志著產學研合作進入了更深入的新階段。
十年發展靠戰略,六十年發展靠深耕。飛鶴為了踐行讓祖國下一代喝上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好奶粉,不斷倒逼自己向科研要成果,來提高配方的“含金量”。隨著新國標時代的來臨,可以預見飛鶴將繼續遒勁發展。
此文由母嬰前沿主筆張露華撰寫
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