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近期,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話題再度成為市場焦點。4月13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開表示,已指示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準備,迎接中概股回流,并強調香港必須成為中概股回流的首選上市地。
此番表態有其背景:在過去一周內,受美國向全球多地施加“對等關稅”政策的不斷變化,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大幅度波動,中國香港特區金融市場亦受到較大影響。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期提出“不排除要求中概股在美國退市”的可能性。
中概股回流香港主要有三種方式:美國私有化退市后新申請香港上市、在香港二次上市、在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其中,二次上市流程簡單、所需時間短,合規要求獲多項豁免;而雙重主要上市,因為兩個資本市場同為第一上市地,公司必須符合香港所有的上市規則,與二次上市相比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納入港股通。
多家企業已雙重上市
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趨勢正在加速,特別是在中美關稅摩擦升級的背景下,香港已成為中概股的首選地。
在港府2025/26財政年度《財政預算案》中,陳茂波指出,香港將繼續推進上市制度改革,其中包括將優化在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門檻,以及檢討市場結構,包括研究設立退市后場外交易機制。
陳茂波進一步提到,港交所亦會加緊做好在東盟和中東市場的聯系和推廣工作,吸引更多當地優質企業來香港上市,同時匯聚更多國際資金到港,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實力和地位。
港交所是在2018年被視為“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制度改革中,為尋求在香港第二上市的中資公司和跨國公司設立了第二上市渠道;并在多次后續的改革中,使赴港第二上市、雙重主要上市制度變得更加靈活、便利。
上一輪的中概股回流,觸發自特朗普于2020年底簽署生效《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規定外國公司若連續3年未能通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將被禁止于美國任何交易所上市。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2025年4月共有31家中概股赴港上市,實現“美+港”兩地上市。截至4月21日收盤,這31家企業的總市值約為5萬億元,同期387家中概股的總市值約為7萬億元。
這意味著,目前中概股的70%左右已完成了“回港”。
回流的中概股,已經成為港股近年新股市場的重要增量。?據LiveReport大數據統計,目前在美上市(包括紐交所、納斯達克及美交所)的中概股總計有385家,合計總市值超過9000億美元。同時在美國和香港掛牌的大型中概股,不少已將大部分股份轉移至香港。
從歷史數據來看,港股的制度紅利已得到充分驗證。2018-2019年,小米、美團、阿里巴巴率先完成回歸,奠定市場信心基礎;2020-2021年,17家中概股集中回歸,包括網易、京東等巨頭,帶動港股年成交額分別激增50%和28%。中資股持續占據港股成交額30%以上份額,市場定價話語權顯著提升。?
“A+H”上市陣營持續壯大
港股IPO市場正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回暖。據德勤統計,香港交易所首季共15只新股上市,累計集資182億港元,分別同比增加25%及287%,新股集資額排名全球第四。截至2025年3月31日,港交所收到的上市申請和處理中的上市申請個案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今年首季共收到56份上市申請,同比提升56%;截至3月底港交所處理中的申請個案有104個,比上年同期多42%。
2025年以來,A股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潮持續升溫。截至4月20日,已有約2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籌劃赴港上市,另有14家企業正式遞交申請。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企業對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的需求,也與政策支持密切相關。中國證監會與香港監管機構協同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A+H”上市,監管評估周期壓縮至30個營業日。?
從行業分布來看,A股硬科技企業成為赴港上市的主力軍,電力設備、電子、醫藥生物三大領域占比達50%,其中半導體、電池等細分賽道尤為密集。這些企業赴港上市的目的,除了增強境外融資能力外,還包括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和全球競爭力。例如,寧德時代以25天刷新H股上市備案時效紀錄,并計劃通過港股IPO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
頭部企業在“A+H”上市中起引領作用。美的集團2024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募資超300億港元。同樣,順豐控股作為快遞物流行業的龍頭,成為行業首家“A+H”上市企業。
據高盛估計,目前有27只、總市值達1.35萬億元人民幣(約1840億美元)的中概股,或將有資格在香港進行雙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這些中概股包括拼多多、滿幫、富途等。而據市場機構測算,當前符合香港二次上市標準的中概股近30家,總市值約2000億美元。若這些中概股全部完成回歸,預計將帶來約50億港元/日的常態化交易額,若全部美國存托憑證(ADR)交易量轉移,日均交易額可額外增加超100億港元。
德勤報告指出,預計未來會有更多中概股回流香港,因為在面對美國監管要求上市公司除牌退市的可能性下,中概股需要對投資者負責,為股東找到其他可繼續交易公司股票的市場。
部分研究機構認為,中國資產重估從2024年9月開始,即將繼續主導接下來的港股行情,盡管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擾動市場,但并沒有改變港股長期向上走勢,香港交易所也有望成為本輪中概股回歸的受益者。隨著更多優質的中國資產回流港股市場,港股市場將迎來資產質量升級、交投活躍度提升的發展新契機。(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