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的下行周期,蘋果和華為的年度最重磅新品卻相繼來襲,兩大巨頭選擇同一時期召開新機發布會,也讓空氣中多了幾分火藥味,這兩場萬眾期待的科技春晚,能否提振市場信心?Mate50和iPhone14,誰更受消費者青睞?
“孤勇者”華為!
放眼科技圈,敢在蘋果新品發布會節點發布產品的,除了華為,恐怕再無第二家,尤其在今年已知華為硬件配置無法頂到頭的情況下,戴著枷鎖起舞的華為,卻義無反顧選擇跟滿血的蘋果同時段PK,難道大嘴真喝醉了?
很多網友并不知道的是,華為手機業務有多難,此番的Mate 50系列,實際上早該在去年秋,以對標iPhone 13系列的節奏發布的,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沒有芯片,甚至好不容易游說,高通可以供貨芯片了,卻給的是中檔芯,導致去年一整年,華為只推出了P50系列常規手機,也就是說,今年的Mate 50,實際上本該是Mate 60。
前情提要就科普到這里,進入正題,企業再難,其實最終還是要靠產品才能力挽狂瀾,悲情營銷和情懷是絕不可靠的,羅永浩早在數年前就以慘敗的教訓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何況在競爭激烈的手機江湖,于是就引出第一道命題
華為有什么資格硬剛蘋果?
我們數據說話,在已受斷芯之苦的2020年,華為5G智能手機實現了7960萬部的銷量和29.2%的市占率,以無爭議優勢排名第一,蘋果5G智能手機實現5230萬部的銷量和19.2%的市場份額,排行第二,三星5G智能手機以4100萬部的銷量和15.1%的份額排名第三。
彼時的華為,領先排名第二的蘋果足足2730萬臺、超出排第三的三星達3860萬臺,是5G智能手機賽道的絕對霸主。
并且,在2020年Q2,IDC等多家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華為憑5580萬部的出貨量首次成為世界第一,擊敗了三星和蘋果,雖然這一高光成績僅維持了一個季度,但已足以載入中國手機史冊!
自2020年Q3開始,美國斷供禁令正式生效,華為遭遇沉重打擊,無芯可用,或者即便有一些芯片庫存,也被迫只能使用4G(5G射頻等相關套件全部斷供)功能,僅僅一年時間,市占率從15%銳降至3%,如果不是因為制裁,華為會不會已經是光明正大的世界第一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遭受了3年多的前后4輪的嚴重打壓,換做第二三個大廠,可能早已關門大吉了,可華為手機在中國高端市場,仍然還有一席之地,這不是吹牛,我們繼續看組數據。
據Counterpoint發布的2022年\2021年Q2數據對比可見,在過去的2021年第二季度,華為仍是除iPhone之外的中國高端機市場一哥,還有著19%的市場份額,到了2022年第二季度,華為市占率下滑到11%,但是市占率仍然超過了榮耀、小米和OPPO,讓不少業內人士和網友皆感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同時,也讓我們對這次的Mate 50系列的重磅回歸有了新期待,如果Mate 50產品力驚艷,不排除華為仍然能在400美元+市場,重回國產手機一哥之位。
SO,華為有沒有資格正面對轟強大的蘋果?恐怕每個人心里都有了答案!
當然,真正的較量絕對不是要細數往昔的輝煌,而是著眼當下,靠產品的實力說話,于是,也就到了解答另一道殘酷命題的時候
——華為Mate50這波狙擊iPhone 14,有幾成勝算?
蘋果注定會贏,華為未必會輸!
還是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自Mate40系列后,就已經無法再用自家的高端SoC,Mate50這一代,狀況更糟,連引以為傲的影像板塊,硬件配置都大幅縮水,也就是說,不僅落后于安卓友商旗艦半代目,與蘋果的差距也將更為懸殊,這場大戲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悲壯的氛圍,真得不是給庫克做嫁衣?
配置大比武
依據公開資料及包括接近供應鏈人士在內的消息人士等多方信源,目前大致下可以推測出華為Mate50系列的主要配置參數(僅作參考,以官方為準):
作為國產屏的重在扶持者,Mate50系列上仍堅定不移采用國產BOE屏,好的消息時,BOE經過不斷的技術迭代,目前屏幕素質已經做到快接近三星的頂級屏幕了,而且支持2160Hz高頻PWM調光,硬件級護眼,所以與蘋果定制的三星M11/12基材的屏幕相比,除了上限有些差距外,日常使用的差別已經感知不強了。
影像上,主攝為采用IMX 766的50MP CIS,這個單從硬件層面來講,已經只配用在安卓中端機上了,而且最高僅支持到4K/60fps,不僅與小米12S Ultra定制的1英寸CIS(IMX989)光學性能差距極大,也比不過蘋果定制的索尼CIS,華為無法用索尼的定制IMX,也是有苦衷的,不過華為這次也有兩大新看點。
酷安網友爆料/圖
一個是已經可以實錘的可變光圈鏡頭設計,我的推測是應該比三星曾經的可變光圈更實用,效果也更好,另一個就是華為重磅推出的XMAGE影像系統,這也是華為自研的影像標準。
加上華為領先蘋果幾年的影像技術積淀,還是有希望通過自研的NPU與自研的軟件算法的優法,與iPhone14正面剛一剛的。
快充與續航這塊倒不用提心,Mate系列一直以來都有著長續航的良好口碑,快充雖然沒有部分友商的120W和150W那樣炸裂,但66W&50W的組合,吊打iPhone14是零壓力的。
系統為出廠搭載鴻蒙HarmonyOS 3,華為自主研發的鴻蒙系統,雖然整體體驗上還不能擊敗iOS,但相比其余安卓廠商的定制版Android系統,還是有明顯的差異化優勢的(文件中轉站、智感支付、超級終端、無縫扭轉、支持3D人臉解鎖、穩定安全流暢……),而且用戶口碑也很高,所以OS這塊,華為哪怕打不過蘋果,但是卻強于其余一眾安卓玩家。
其實華為這一次硬件上最大的短板,便來自于其SoC,也即智能手機的心臟部分,這次華為采用的是高通驍龍8 gen 1計算平臺,而安卓陣營已經發售數月的旗艦們采用的卻是更選進的8 gen 1+平臺,采用臺積電4nm工藝制程,功耗控制與性能比現較之于采用三星工藝的8 gen 1均有感知強烈的提示(后者長期受到發熱猛虎的詬病),就這,與蘋果的A15都存在著峰值性能上的差距,也即華為Mate 50 Pro在性能上與iPhone 14 Pro Max差了至少二代。
而且,還有一個對華為而言的劣勢在于,華為并不像小米、OV等廠商,對高通旗艦平臺那樣有著豐富的調校經驗和技術積累,因為這些友商都是數年如一日迭代開發高通平臺,所以調校功底上的差距也反映著發熱與續航及游戲等系列表現上,這也是P50用戶的集中槽點。
華為的真正對手
所以,屏幕、影像、快充等維度上,Mate50與iPhone14并沒有什么太大差距,甚至快充能甩iPhone14一條街,OS上差距也不大,那最大的軟肋,也許就剩僅支持4G的SoC了,不過,據最新的消息顯示,發布會上華為也將一同發布支持5G的通信殼(另售),也算彌補了通信上的缺憾,但性能上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加上iPhone 14這代有重大的ID設計升級、以及新加入的多項影像玩法(月亮模式、天體攝影模式、8K和超強數碼變焦等)和獨孤求敗的A16算力,還有在材料技術上一些全新的突破等等,可謂黑科技與營銷噱頭拉滿,所以,Mate50在iPhone14系列面前,綜合實力上是不夠打的,最終的出貨量也將是天壤之別。
數碼大V爆料/圖
GEEKBENCH對A16的單核與多核跑分預測圖
但是,華為之所以令人尊敬就在于,這家公司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所以,趕在蘋果前一天發布并不是要搶蘋果的客戶(真能搶到自然更好),更多的是針對國內市場,打出的一針強心劑,也即,在除了vivo外,其余OPPO、榮耀和小米的高端都難賣動的情況下,在低于iPhone 14卻高于友商高端機價格上限的獨一份區間,尋找到自己的市場機會。
聰明的人已經猜到了,小米OV們最高端的常規屏旗艦也就7K左右,iPhone 14系列出貨大頭的的Pro顯然是要觸碰9K,Max更是徑直破10K,那么,在7K~8K這一區間,華為既能保證足夠的利潤,又無實質性的競爭對手(三星在中國已成了Other),憑借其良好的高端品牌形象和對參數并不敏感的客群屬性,還是有很大幾率能出一波貨的。
非要量化的話,我估計會是100萬+臺,手機行業整體下行,高端賽道能逆勢而上的也僅有蘋果三星和vivo,華為這一次歸來,無疑再一次促進行業洗牌,而只有保底賣100萬臺+,以6K+的ASP,華為保證盈利的同時,還將輕松問鼎國產高端的第一,這就叫站著把錢給掙了,就問你牛不牛?
不妨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IDC、Counterpoint數據、圖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