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質稀松,還貴,小龍蝦已經不是我們能消費的起的東西了。”
今年的小龍蝦像個獨守空房的小媳婦,不愿意吃小龍蝦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又貴又難吃是他們統一的說辭,和前幾年的小龍蝦巔峰時期根本比不了,就連在武漢開大排檔的朋友也稱:小龍蝦賣不動了。
消費者口味沒有變,只是他們不再愿意為小龍蝦的“奢侈”身份而買單。
01.身價暴跌,優勢全無!
三兩好友叫上你來一場龍蝦趴,沒有兩個小時都結束不了這場流水線上的工作,若能配上一扎啤酒,看上一場球賽再好不過了。最關鍵的是剝著麻煩,但完全不脹肚子,畢竟三五斤的小龍蝦進肚的肉只有一斤不到。
但價格突然的腰斬讓整個龍蝦市場猝不及防,惠農網大數據、水產養殖網等機構統計數據均顯示,廣東、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小龍蝦4月份均價還處于40元/斤的高位,5月4日報價已經跌至20元/斤。
更重要的是,價格的跌落在前兩年便有了影子,百度指數顯示,從2019年開始,有關小龍蝦的關注程度一直在持續下降,甚至低于2015年小龍蝦出圈之前的熱度。
2015年小龍蝦貼著“聚餐”標簽飛速進入市場,從那一刻起小龍蝦就被賦予了社交屬性,據分析,2016年小龍蝦生產量89.91萬噸、消費量87.93萬噸,較2014年分別增長30.36%、32.47%,2017年的小龍蝦依然呈供不應求的狀態。
直到2018年,小龍蝦產業總產值高達3690億元,電商全面介入物流和餐飲消費,市場價格整體同比繼續攀升,美團曾發布《小龍蝦消費數據報告》顯示,用戶一年消費約4.5萬噸小龍蝦,首尾相連繞赤道3圈。
消費火熱,龍蝦身價水漲船高,管他是日本沼蝦、羅氏沼蝦、克氏原螯蝦還是紅蟹蝦,10元一只是常態,最貴的要20元一只。
價格高,有的地區堂食小龍蝦還得加收5%服務費,那么點外賣總可以吧?然而美團餓了么的價格中,小份堂食才68元,外賣卻變成了88元,還要加15%的送餐費,合計下來比堂食貴了30元!
小龍蝦在輕奢走向高奢的路上,被疫情突襲,幾乎被趕盡殺絕。
此時唯一能讓小龍蝦重回視野的,暫時只有價格這一條路。抖音搜索99元100只小龍蝦,商品店面比比皆是,團購、電商等渠道銷售增多,線下門店也不甘示弱。
即使是盒馬鮮生這樣的高質量平臺,小龍蝦也賣到了99元3盒(600-700克/盒)的價格,按照4到6錢一只小龍蝦計算,單價也不過1塊多1只。
一位美食探店博主曾算了一筆賬:99元5斤的小龍蝦套餐,一般用的是4-6錢的中蝦。5斤大約是83-125只小龍蝦,平均每只售價0.72元-1.2元。算上人工、房租、水電費、配送費以及帶貨達人傭金等費用,成本約0.9元/只—1元/只。
也就是說,只要沒能售出足量的小龍蝦,大部分商家會血本無虧。
這個每次只能賣小半年,一賣就爆的品類很受各大餐館歡迎,據說當時很多做餐飲的店鋪,只做小龍蝦,每年只做半年,收入卻并不遜色其他的同類型餐館,于是很多養殖戶說干就干,不僅賺到了錢,生意還越來越紅火,甚至比做農活的都多。
但這個平衡總有一天會被打破,行業門檻低導致很難形成壟斷,最后留下來的還得面對供需關系持續不平衡的現實。
有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8年,養殖產量由5.16萬噸增加至163.87萬噸,增長30多倍。2018年增幅為歷年最高,達45.1%。
養殖戶大量增加,以量換質的行業噩夢籠罩在小龍蝦的身上,來自養殖場的水質的外源性污染,龍蝦自身對重金屬的濃縮富集,餐館的烹飪...任何一環都牽動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嚴重的還會染上肺吸蟲病,這也成了大家不愿再吃小龍蝦的原因之一。
在直播、電商預制菜的一系列沖擊下,線下龍蝦店迎來前所未有的低谷期,先前價格低廉、透明的大排檔也逐漸失去了優勢,能夠盤活小龍蝦的,會是誰?
02.失寵的“外來物種”?
我們現在吃的龍蝦也叫“克氏原螯蝦”,產自北美洲,因為適應力強、生長繁殖快,是目前商業化最成功的淡水龍蝦品種。
下圖是2010年到2015年小龍蝦打下大江南北的過程圖,江浙京滬等地持續領跑,新疆蘭州等多個西北重鎮淪陷。
眼看小龍蝦紅遍大江南北,每到小龍蝦上市的季節,小龍蝦重金屬超標、越好的小龍蝦越臟、小龍蝦用來處理尸體的、小龍蝦是蟲子....種種謠言都要盛傳一陣子,因為最開始人們并不信任這個“外來物種”。
小龍蝦確實是日本引進中國的,但當時小龍蝦作為優質的蛋白質是給牛蛙作飼料用的,由于強大的繁殖力和適應力,這群小動物開始向江河水系擴張地盤。直到上世紀80年代,小龍蝦才逐漸占領了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山東等10多個省(市)和地區的池塘。
可那個時候的人們對小龍蝦并沒有很大的食欲,偶爾撈一些喂豬和鴨子。直到一湖北農民發現這種蝦可以養殖,肉質也肥美,作為農林牧漁業大國,被養殖戶逮著便意味著上桌。
在1990年代初,小龍蝦迅速走上了湖北、安徽、江蘇一帶大排檔的飯桌。而在2015年的重慶,小龍蝦呈迅猛式增長,與2014年只有10余個品牌相比,一年之間重慶市餐飲業已激增至100多個小龍蝦品牌,每天有上萬斤小龍蝦端上餐桌。
隨之而來的是各大餐企通過各種營銷手段爭搶市場,膠著激戰5年后不少品牌脫穎而出,根據小龍蝦十大品牌排行榜顯示,肖三婆排名第一,信良記排名第二,文和友排名第七。
但品牌敵不過本土大排檔在人們心中的位置,在涉獵大排檔、龍蝦館,各菜系餐館、火鍋、燒烤店,生鮮電商平臺后,小龍蝦已不被滿足于原本的夜宵場景,漸漸轉到了家庭餐桌特色菜,傳統吃法已經滿足不了需求。
很快蝦球、龍蝦漢堡、龍蝦披薩、龍蝦火鍋、蓋澆面,甚至龍蝦青團相繼出現在市場上。
2020年7月16日,絕味食品發布公告表示,旗下全資子公司投資的“廣州絕了小龍蝦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已完成備案手續。在這之前,周黑鴨旗下小龍蝦品牌“聚一蝦”也于2017年上線,經歷兩次下架后,聚一蝦似乎又要卷土重來。
但小龍蝦是一個很矛盾的品類,它只能存活于夏天,又與社交捆綁在了一起,沒了剝龍蝦的樂趣,消費者的熱情顯然少了一大截。
且想改變小龍蝦的食用場景,并沒有那么簡單,聚一蝦的一波三折也能看出小龍蝦制作流程中的難點——由于食材本身對“鮮味”要求高,冷食或不夠新鮮都會導致最終味道的不如意,對技術要求很高。
而帶殼現剝能打消部分消費者對龍蝦尾“不新鮮”的認知。
今年的龍蝦價格受全國天氣影響較大,年初天氣回暖小龍蝦上市時間提前,然而受到持續的雨水影響,短時間內斷供的場面出現,價格一度攀升,產量不穩定造成的價格的持續波動一直持續到今年5月,隨著疫情加重,物流受阻,“吃蝦大戶”上海被封,市場需求驟減,小龍蝦們無處可去。
而大量養殖戶們苦于小龍蝦的飼養成本,開始咬牙向周邊低價拋售,產地湖北荊州的小龍蝦跌至每斤10元以下,好在有預制菜的加持,部分電商平臺的價格保持的相對穩定,但相較于前幾年的火熱行情,2022年顯然是個分水嶺。
根據《2021年中國小龍蝦產業行情分析》顯示,2021年小龍蝦的總體價格高于2020年,較2020年上升了24.5%;6-8錢規格的小龍蝦上升了23%。中國蝦谷的相關數據也顯示,2022年商品蝦整體均價比2021年同期上漲1.8-2元/斤。
然而漲的快,跌的也快,4月份的龍蝦幾乎一天一個價。
為了扶持小龍蝦,很多平臺都在積極發力,京東今年的小龍蝦銷售額同比增長超40%,叮咚買菜今年的預制菜小龍蝦銷售額已超1億元,淘特也與產地生態伙伴一起強化供應鏈,挑戰全鏈路不超12小時,產地直供的極限。
在產業融資方面,2021年小龍蝦的注冊企業僅為2018年的1/3,勢頭開始向下。直播帶貨是小龍蝦的新風口,拓寬了不少銷售渠道,但小龍蝦依舊困在季節周期性的難題里,如何將小龍蝦變為常年消費產品是行業的主要研究方向。
小龍蝦沒了網紅標簽,暴露在充滿疲態的年輕人面前。那門庭若市的龍蝦大排檔,終究還是成為過去式了。
參考:
被年輕人冷落的小龍蝦,只剩虧錢引流的命?——澎湃
“腰斬”的小龍蝦 線上找出路——新零售
“只活一個夏天”的小龍蝦,憑啥被看中?——金融界
小龍蝦究竟是怎么火到大江南北?——創業家
中國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吃小龍蝦的?——城市早8點
小龍蝦是怎么火遍全國的?——何明科
2019年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來襲——中商情報網